飓风野游网在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工地上,有这样一对师徒。师傅邓士贵,今年33岁,项目技术负责人,一级建造师。徒弟肖渊,今年27岁,项目技术员,二级建造师。2017年2月,为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师徒二人有缘在云贵高原工地上结下师徒情。
签订师徒协议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徒弟在工地上快速成长,邓士贵是个有心人。他主动与肖渊沟通谈心,了解肖渊的专业知识能力以及他对未来的职业规划。邓士贵结合肖渊自身的优势,为他制定每阶段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不断细化导师带徒方案。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傅既像一个老大哥,又像一个朋友一样帮助我,总是叮嘱我得多听、多想、多学、多问、多写、多练。在工地上学习,最关键就得多练,只有亲手练过了,才能学到真本领……”肖渊说。
谈起肖渊这个徒弟,邓士贵满是自豪。“肖渊有着充沛的工作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这也使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去年的时候,我和肖渊一起备考。我顺利通过了一建市政增项考试,肖渊也通过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
师徒二人在威宁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地上摸爬滚打了2年多,那些难忘的事情还历历在目。
时间回到2017年2月份,那时正值五里岗项目桩基施工。“这桩不是偏空,就是塌孔,桩基质量不能保证,桩基进度又受到影响……” 面对困难,邓士贵迅速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攻关小组,徒弟肖渊也成为了小组的一员。
威宁海拔2300多米,早晚温差大,冬天特别冷。虽然已经到3月份了,但是威宁早晚的霜凝也考验着每一个二航人。
“师傅,我们能不能试一试用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和冲击钻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方法呢?”徒弟肖渊的建议,让邓士贵豁然开朗。于是,师徒二人和攻关小组成员一起,通过多次试验,最终发现两项工艺结合能够充分发挥旋挖钻机施工粘土层速度快和冲击钻机处理斜孔和塌孔以及溶洞速度快的优点,确保了桩基质量和施工进度。后来,邓士贵指导肖渊将这一攻关成果进行整理、发布,最终荣获二航局QC成果三等奖及贵州省经济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
谈起师徒二人在传帮带过程中最开心的回忆,邓士贵坦言便是肖渊荣获建筑公司首届砌筑比武青年技术人员组状元的那天。“作为他的师傅,我比他还高兴!”邓士贵边说边给徒弟肖渊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项目部员工都知道,这枚技术状元奖章的背后,也凝结了邓士贵不少的心血。
2018年9月,建筑公司举办首届砌筑比武大赛,邓士贵一得到消息便立刻找来肖渊:“你跟我学徒2年了,检验你的时候到了……”在师傅的鼓励下,肖渊第一个报名参赛,并暗下决心:“绝不能给师傅丢脸。”
那段日子,白天师徒俩要在工地上忙,晚上便一起挑灯夜战。邓士贵和肖渊一起认真阅读比赛规则,并按照比赛大纲整理考点。凭着扎实的功底,肖渊最终荣获了砌筑比武青年技术人员组技术状元。
说起师徒情,师徒二人有不一样的感受。肖渊坦言:“在我最美的青春里,遇到了值得珍惜一生的良师挚友,是一种福气。他不仅仅教会我技能,也给予了我家人朋友般的温暖与关怀。”
“作为导师,除了在技术和管理上给予徒弟帮助外,还得重点关注他的心路成长,向他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价值观。”在邓士贵看来,这是作为师父应当肩负的责任。
默默传承的是一种精神,谆谆教诲的是一份责任。师傅真心交,徒弟用心学,云贵高原工地上的师徒情,不仅透着浓浓的人情味儿,更诠释了导师带徒这一传承培养模式的精髓。
如今在贵州威宁易地扶贫搬迁五里岗安置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上万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楼房,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来的幸福感,就是对他们师徒情的最好回报。在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工程任务后,他们师徒又踏上了云城尚品项目建设的工地,继续为贵州精准扶贫建设续写这段师徒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