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幻兽玦不少朋友会问,5G+工业在目前阶段究竟是停留在案例、示范阶段,还是在这些行业内部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成为主流发展趋势?
截至今年2月,5GtoB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大量商用实践。在中国,因为已经有5000个以上的5GtoB商用创新项目多个行业实施落地,有超过20个行业部署5G示范应用。可以说,5G在工业场景中的渗透正在高速进行中。
2021年5月26日至28日,在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冶金工业展览会期间召开的钢铁工业数字化解决方案高峰论坛中进行了一场业界权威的智能天车解决方案评比。
这或许可以非常清晰地说明,5G+钢铁解决方案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数字化服务商提供的案例价值,而是已经被业内主流集成商与行业专家认可,成为钢铁产业智能化发展的确定性趋势。
我们经常把钢铁行业、钢铁厂称为“钢铁侠”,那么天车就是“钢铁侠”的手臂。
所谓“天车”,即桥式起重机在工厂中的俗称,是钢铁厂的核心设备之一。从工人的角度来看,一般认为天车操作员的工作性质是强度大、条件恶劣,工作危险级别较高。
无论从生产安全、从业者福祉还是生产效率等角度来看,天车的远程化、无人化都是大势所趋。
“智能天车+5G”已经成为钢铁产业正在发生的升级趋势。具体来看,5G解决方案可以给智能天车场景带来三重价值改变:
首选在项目实施环节中,基于5G模块完成无人天车的网络联接,可以有效缩短交付时间,降低布网成本。
其次在改善无人天车技术体验的核心方向上,5G可以保证无人天车中视频需要实时传输所需的网络环境,提升实时性能力。
向未来看,5G网络的高可靠与成长潜力,比如基于AI算法完成天车的预测性分析能力。AI算法所需的数据收集、算法部署条件,也必须依靠高可靠、大带宽的网络传输。
对于5G智能天车这个垂直领域来说,业界合作与标准化制定正在逐步增加。今年2月“小巴展”MWC上海期间,施耐德电气联合中国移动、华为等企业共同发布了《5G+无人行车解决方案白皮书》。《白皮书》中显示,施耐德已经与中国移动、华为展开合作,完成了5G在钢铁行业无人行车场景的实验室测试。而宝信软件与中国移动、华为目前正在宝钢湛江基地,进行系统级天车的现场验证。在宝信牵头的业界首个无人智能天车标准(桥式起重机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条件)即将在钢铁标准委员会中出版,移动、华为对其中涉及的5G的场景单元进行了初步定义。而华菱湘钢、中国移动、华为、天桥嘉成联合申报的《钢铁行业起重机远程控制技术要求》标准已经在钢标委立项成功,为5G方案智能天车项目走向规模化复制打下了基础。
钢铁行业,毫无疑问是最具代表性的制造业与实体经济行业之一。整体而言,钢铁行业的信息化水准低于全国整体水平。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2020年全国“两化融合”指数,即信息化和工业化高层次深度结合指数已经达到了85。但钢铁行业在2019年“两化融合”指数还仅仅只有53.6。
而“天车+5G”这类的案例则可以直观展现出,5G作为关键的技术变量,已经可以给钢铁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带来巨大改变,同时满足钢铁行业走向无人化、高效率、智能化的诸多发展需求。
5G、AI技术代表的“新基建”,正在与实体经济在具体场景的结合下深度融合。这一点也直观体现在产业供需关系的重新适配。比如,华为在2015年开始进入智能钢铁产业,今年则是华为首次参展国际冶金展。深耕钢铁行业到这一阶段的华为,已经可以为钢铁产业带来系列化、多场景的能力提升。包含钢铁行业如何通过5G、大数据、视频、融合通信、AI等技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进而提升作业效率,增进安全生产,改善作业环境的多流程体系。
其次,可以看到钢铁产业智能化的典型场景复制化能力正在提升。主动拥抱智能化、数字化,融入5G、AI等新技术,已经成为行业高度共识。在智能天车之外,钢铁智慧园区、智能协作、智慧转钢、冶金AI质检、钢铁智慧物流、AI废钢判级等应用场景都在加速落地。
再有,钢铁行业数字升级的标准化水准正在提升。比如在钢铁标准委员会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下,华为已经联合企业、运营商和合作伙伴对智能天车、远程天车、预测性维护等场景的5G技术标准进行了立项。从企业、行业协会,再到集成商、技术服务提供商,甚至运营商、软硬件开发者,整个钢铁智能化的产业生态正在逐步完善。
从一架天车出发,我们可以看到钢铁产业智能化、钢铁行业+5G的脉络清晰有序,行业进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我们的预期。而从钢铁行业透视更广泛的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融合,会发现5GtoB的底座价值正在逐渐渗透到行业组织、行业标准与产业链中,新的数字化动能正在5G时代浮现出来。
《MI情报系统》整合国内外冶金行业信息情报资源,构建冶金领域专业情报数据库,实现对产业政策、行业动态、项目信息、科技创新、产线装备、竞争战略、技经指标等方面信息的实时跟踪,重点关注日本制铁、JFE、POSCO、蒂森克虏伯、塔塔、纽柯等具有全球竞争力钢铁企业,同时涵盖冶金信息所历年情报产品与研究报告,为用户提供冶金情报“一站式”服务。
冶金信息研究所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冶金分中心、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CKCEST)冶金分中心、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国金属学会情报分会、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联盟冶金专业委员会、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质单位等平台和信息资源优势,面对行业和企业,创新开展冶金信息网一站式信息服务和信息情报咨询服务。冶金信息研究所在信息情报咨询、知识产权咨询、企业信息情报系统建设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咨询业务品牌优势,为行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冶金信息网()始建于1997年,是冶金行业专业从事科技文献、产业政策、技术信息、市场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网站。网站由情报系统、知识导航&知识专题、数据中心、成本库等功能模块构成。
1)情报系统。数据覆盖政策法规、宏观经济、行业动态、价格行情、产线装备、工艺技术、产品研发、技经指标等行业宏观信息和企业微观信息,为企业领导层提供决策支持,为企业科技创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撑。
2)知识导航&知识专题。知识导航超过1600万篇中外科技文献,知识专题按需构建、高效使用。
3)数据中心。数值型数据超过1300万条,时间超过100年,覆盖冶金及其上下游的产能、产量、储量、进出口、消费、销量、库存等指标。
4)成本库。全球铁矿石成本数据库数据涵盖全球30多个国家、200多家矿业公司、400多座矿山,可查阅采矿成本、选矿成本、管理和维护费、特许权使用费、运费、港货成本、信贷成本、离岸价现金成本等。全球钢铁成本数据库数据涵盖全球60多个国家、200多家典型钢铁企业、400多条产线,可查阅吨钢单耗、吨钢总成本、原料成本、各工序成本等。
运用专业的资源整合及平台建设能力,帮助企业搭建自己的信息情报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指导企业决策、研发、生产、贸易,可实现如下直接效益。
1)降低成本。构建一体化的情报服务平台,促进情报资源集中采购和按需采购。
2)保障信息情报。促进情报信息整合和统一管理,有效积累和管理企业数据资产,实现数据资产本地化保存。
3)提升效率。提升情报分析研究效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减少情报人员在信息采集、整理、加工等环节中的工作投入。
深耕行业情报半个多世纪,积累全球信息资源20余年,掌握强大分析工具,聚集咨询精英,累计完成超过500个信息产品、1000项信息情报咨询课题。主要咨询方向如下。
作为行业唯一的专业一级查新咨询单位,开展全领域文献检索、科技查新服务,每年完成查新1000多项。凭借国际权威的专利分析平台和专业研究团队,为企业提供如下知识产权咨询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