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绵悱恻天价前妻原标题:1986年退伍老兵为战友守墓,说好3年他却守了34年,只因一个馒头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无数次默念着这句简单再简单的一句话。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黄继光、董存瑞;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98抗洪的战士;每念一次,眼前就浮现出5·12地震时人民子弟兵抢险的身影。我没有从军的经历,这是我终生抱憾的一件事。如有条件,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女有从军的经历,哪怕只有一天……”
“太令人感动!你感人的事迹将会激励许多人思考。究竟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追逐名利、荣华富贵,还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的情义?在陈俊贵身上就会找到答案!”
这些留言是2014年2月10日,“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公布后,网友们对于其中一位获选者的评价。
可能有不少人看了以后会觉得十分好奇,陈俊贵究竟做了什么,会收到这么多的赞扬,还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用三句话概括就是“一个救命的馒头”,“暴风雪中的一句承诺”和“扎根天山守候烈士墓园数十载”!
1959年,陈俊贵出生在辽宁省辽中县,从小陈俊贵就对军营十分的向往,每当父母问他长大想做什么,他的回答都是“当兵”。
陈俊贵小时候还经常拿着树枝充当长枪,有模有样地模仿军人持枪训练,父母看到后时常会被他那股认真的样子逗得咯咯笑。
20岁那年,陈俊贵终于如愿以偿应征入伍,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便立刻跟随部队开拔至新疆新源县那拉提,他们将参加修筑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所谓独库公路,是从独子山到库车之间的公路,修筑成功后将连接南北疆,方便众多少数民族的通行,而这项任务又是艰巨且复杂的,中间夹杂着深山峡谷,想要修筑成功异常的艰难。
陈俊贵被分配到基建工程兵第12支队112团二营四班,对于艰苦恶劣的生活环境他没有丝毫的怨言,但唯一不满意的就是班长郑林书。
邓林书是湖北人,身材中等,看上去十分的友善,但讲起话来却总爱带脏字,而且性格比较强势,陈俊贵也因此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不过作为一名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陈俊贵在执行任务时并没有掺杂个人情感,工程队的任务虽然艰难,但是在众官兵们的合同协作下一点一点完成。
可惜世事难料,就在1980年4月6日这天,正在“42”公里处修筑公路的陈俊贵所在部队被暴雪重重包围。
通讯电缆被暴雪压断、上山的道路被积雪掩埋,整支部队面临着断粮的风险,尤其是在这种极端天气下,情况显得极其危急。
部队当即决定派出4人小队外出联系山上的部队,遣派推土机下山清除积雪,保障山下部队的给养正常供给。
而这项艰巨的任务交到了陈俊贵所在的班,班长郑林书带领罗强、陈卫星和陈俊贵组成了一支特别小分队。
为了确保四人能够安全到达山上,四个人带上了部队仅剩的20个馒头,以防遇到危险每人还背了一支步枪和38发子弹。
这天下午两点多钟,四人带上干粮和装备告别部队踏上了征程,刚开始的一段路程走起来还不算费力,因为走的是刚修好的公路,地上积雪也只有半尺左右的厚度。
连续走了几个小时的路后,天渐渐黑了下来,凌冽的寒风肆无忌惮地呼啸着,天空还飘着鹅毛大雪,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能够供他们辨认方向的只有尚未被压垮的电线杆。
随着与部队的距离越来越远,陈俊生等人的行路方式也开始多变,地上的积雪已经开始没过大腿,很多地方都是靠爬行通过。
为了节省粮食,四人舍不得动那仅有的20个馒头,渴了累了就抓一把雪塞到嘴里,就这样连续走了一夜都没有停歇。
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他们是部队唯一的希望,早一秒把消息送到山上就能早一秒解决困境,他们的战友还在山下挨饿受冻。
到了天微微亮时,四人都已经是筋疲力竭,属于只要停止动作下一秒就能进入梦乡的状态,郑林书见大家都已经爬不动了,便下令原地休息调整。
陈俊贵此时棉袄棉裤里面全都是积存的汗液,但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处理,便趴倒在雪地上休息起来。
然而四人只是在雪地上趴了不到十分钟,整个人就像是被镶在了雪地里,衣服全都被冻住,就像衣服外面套了一层冰雕铠甲。
四人连忙用枪托砸掉身上的冰碴,也不敢再趴在雪地里休息,只能挣扎着继续往山上的方向爬行。
陈俊贵等人在雪地里爬了两天两夜还是没有达到目的地,而出发时带的20个馒头此时就只剩下一个。
郑林书根据一路上经过的路标推测,他们所在的地方距离目的地大约还有8公里远,但此时每个人的体力都耗费到了人体的极限,想要完成任务必须做出取舍。
郑林书从口袋里掏出仅剩的一个馒头,四个人的目光都停留在这个看上去脏兮兮而且皮已经被磨没了的馒头。
每个人的心中都很清楚,这个馒头将决定他们的生死,四个人吃一个馒头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个人都到不了终点,但是不吃将意味着尸体会被埋藏在这冰天雪地里。
郑林书犹豫了片刻后开口说道:“同志们,我们现在只剩下一个馒头了,我和罗强同志是预备党员,陈卫星也是老同志了,所以我建议最后这一个馒头留给新兵陈俊贵同志吃,现在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见!”
话音未落,罗强就抢着回答说没有意见,而陈卫星则有些迟疑,毕竟面临的是生死抉择,他也会感到害怕,但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后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服从班长的决定。
陈俊贵此刻想的是自己一直感觉班长有些刻薄,但在这样的危难关头他还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将活下去的希望给了最年轻的自己,顿时感觉心头一股暖流流过。
陈俊贵眼中闪烁着泪光,面对郑林书递来的馒头拼命地摇头,坚决地说道:“我不同意,要吃大家一起吃,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我不吃!”
郑林书表情瞬间严肃起来,厉声说道:“大家一起吃最终的结果就是谁也走不出去!我们的任务是传送消息,山下还有我们的战友在等着解救,我命令你把馒头吃了!”
陈俊贵还是不愿意独占生存的希望,郑林书拉过他的手,把馒头交到他的手上,随后将头扭向一旁。
罗强和陈卫星看了以后也自觉地将头扭向别处,他们知道陈俊贵心里有压力,这样做或许可以让他放下心里的负担。
陈俊贵双手捧着最后一个馒头,望着三位战友的背影,犹豫再三还是含着泪将馒头给吃完。
他的内心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把任务完成,不能辜负战友的信任!
临近中午时,四人仍在一点一点艰难地向山上爬行,陈俊贵抬头望了一眼发现没有了班长的身影,噌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其他两人也发觉不对劲站了起来。
三人的面前一个狭小的雪坑里,郑林书趴在里面一动不动,三人立刻围了上去,陈俊贵一下扑上去紧紧抱住郑林书,用自己的身体给他取暖。
过了没多久,郑林书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但是脸色煞白地看上去十分虚弱,有气无力的说道:“你们……你们一定……要完成……任……任务!”
陈俊贵看着怀中的郑林书,似乎在交代自己的临终遗言,抱着他的双手也不由得搂得更紧,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哽咽着说道:“你一定会没事的班长,会没事的,走,我背着你一起走!”
郑林书艰难的抬起手臂示意有话要讲,陈俊贵赶忙凑上去认真的倾听,郑林书说道:“我怕是……不行了……你如果能……活着回去帮我看……看我的父母……我很想……想念……他们!”
最后一个字声音才发出一半郑林书的头就耷拉下去,永远的停止了呼吸,陈俊贵抱着他的尸体痛哭,并将他的愿望永远的记在了心里。
此后三人继续前行,没过多久罗强也体力不支永远地倒在了雪地中,陈俊贵和陈卫星两人相继昏迷倒地,幸运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位哈萨克牧民获救,并在老牧民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解救了山下的战友。
完成了这次任务后陈俊贵被送往了医院,看到他冻得已经僵直、左脚脚趾全都被冻掉、右腿大腿肌肉被冻死,负责治疗和手术的医生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如果再晚些送来可能下半辈子就要在轮椅上渡过。
当医生得知陈俊贵受了这么严重的伤是为了解救战友完成任务时,他的眼里不禁流露出几分崇拜的神色。
陈俊贵在医院一待就是三年,经过评定后属于乙级残废,经领导批准后陈俊贵选择了复员,回到了辽宁老家。
1984年年底,陈俊贵登上了返回家乡的列车,但他始终没有忘记班长临死前对他说的话,可踏上列车的那一刻他才发现自己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陈俊贵与班长郑林书相识不过38天,再加上之前不怎么亲近沟通也比较少,他只知道郑林书是湖北人,当时只顾着答应,却忘了询问郑林书的父母叫什么、住在哪里!
可是列车不会因为他一个人而停下,无奈之下陈俊贵只能选择先回老家,因为身患残疾的原因部队给他安排了一份电影放映员的工作。
没过多久陈俊贵就与妻子孙丽琴结婚生子,可是安稳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让他忘记自己曾许下的承诺。
陈俊贵也想过回新疆找原部队打听郑林书的家庭住址,可是当他到了以后才发现部队早就已经转移了,而这些又属于机密,他根本无从得知。
再次回到老家后陈俊辉依旧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幸福生活,可平静的生活背后,他却藏着一颗满怀愧疚的心,他总觉得自己对班长有所亏欠,一天不完成当初的承诺内心就一天无法安宁。
直到1985年10月,陈俊贵像往常一样放映影片,而影片的名字叫做《天山行》,正是以他当年所在部队修筑独库公路为原型拍摄,一下子就勾起了他的回忆。
等到影片放映结束时,陈俊贵才发现泪水已经打湿了衣襟,回家后脑子里还不断闪烁着曾经过往的点点滴滴,他的内心也更加的惆怅,一颗又一颗的抽着烟。
自从陈俊贵回家妻子孙丽琴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吃饭时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怎么今天看上去心不在焉的,遇到什么事情了?”
陈俊贵突然放下碗筷,低着头说道:“今天放的电影《天山行》,就是以我们为原型拍摄的,我又想起班长了,如果不是他们三人把救命的馒头留给我,或许我现在也长眠在雪山,可是我答应班长的承诺却一直没有做到,我感觉愧对班长!”
说着说着陈俊贵掩面痛哭起来,孙丽琴也听他讲起过班长的事情,更加能理解他此刻的心情,可是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帮助他,只能陪在身边尽力劝慰。
1986年春,从陈俊贵看完《天山行》后的这段时间里,他每天就像丢了魂一样,在儿子陈晓宏3个月时,终于向妻子提出了想要到天山为班长守墓的想法。
孙丽琴十分理解陈俊贵内心的愧疚,同样也清楚他的秉性,如果不让他去可能下半辈子都会活在煎熬中,于是决定带着儿子陪他一起去守墓。
当陈俊贵拖家带口的再次回到天山脚下时,已经变成了一片荒芜,只有几个孤零零的墓碑。
陈俊贵在附近挑选了一块平地,用仅有的一些材料盖起了一个平房,还打了一个土炕,毕竟这里晚上气温低,不能苦了妻子和儿子。
可是因为地势低洼,到了雨季家里异常的潮湿,而陈俊贵的腿上又有旧伤,一到阴天下雨就疼痛难忍,家里的重活也只能交给妻子来做,以至于孙丽琴三十不到的年纪就已经头发花白。
陈俊贵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到班长的坟前,席地而坐诉说心里话,一个人自言自语一坐就是一整天。
临近陈俊贵说的守墓三年期限,儿子感到十分的开心,妻子也开始大包小包地收拾东西,可陈俊贵却总是觉得心里放不下。
到了准备离开的那天,一家三口祭奠了班长后转身离开,陈俊贵却觉得一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最后还是没忍住转身一下跪倒在班长的墓碑前仰天痛哭。
孙丽珍看了这场面也实在是于心不忍,默默地走到陈俊贵的身旁说道:“你要是实在舍不得我们就继续留下来!”
听了这句话陈俊贵感觉特别对不起妻子和儿子,一家三口在班长的目前相拥而泣。
一连数年过去,陈俊贵的二女儿和小儿子相继出生,大儿子陈晓宏也已经长大成人,并被他强行送去参军。
起初陈晓宏对此十分的抗拒,他的梦想是考大学,可真正进了部队陈晓宏才明白了父亲的苦衷,更理解了他为什么要为战友守这么多年的墓,同时也将父亲的承诺变成自己的心愿,帮着一起寻找郑林书父母的消息。
陈俊贵在守墓的这些年里也从没有忘记过曾许下的承诺,只要遇到当兵的就会问原来的部队现在在哪里,可一直都没有消息,他还用积蓄亲自到湖南打听,结果还是没有任何的进展。
最终还是陈俊贵的儿子陈晓宏通过打听得知武警新疆纵队交通第二总队(下称二总队)的前身就是其他部队改编合并,其中就有陈俊贵当年所在的部队。
经过艰难的寻找后,终于在2005年10月,陈俊贵在二总队政治部干事的陪同下去往湖北省罗田县寻找郑林书的亲属。
可是当他们找到郑林书的老家后才发现,郑林书的父母已经过世,好在还有姐姐和弟弟可以证实郑林书就是他们的亲属。
陈俊贵看到郑林书父母的坟墓后扑通一下跪倒在地上,磕头跪拜后哭诉道:“老人家,我是您儿子的战友,也是你们的儿子,都怪我这么晚才寻到你们,这让我怎么向班长交代啊!”
不管怎样陈俊贵还是实现了当年的承诺,总算了却了牵挂数十载的心事,但他回到新疆后并没有打算离开,而是将所有的继续都交给了部队,希望可以重修烈士陵园。
陈俊贵的这一申请提交上去后,当地的各个部门筹集了200多万资金,将所有烈士的墓地都移到一起,并修建了尼勒克县乔尔玛天山独库公路烈士陵园。
而陈俊贵被邀请成为陵园的唯一守墓人,他带着一家人住到了陵园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卫着烈士们的坟墓。
陈俊贵的事迹也开始流传开来,接连荣获“全国优秀复员”、“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等荣誉,并在2014年2月10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2019年又被评选为“最美退役军人”。
对于这些殊荣陈俊贵从不向别人炫耀,因为在他的心里陵园里沉睡的烈士们每一个都比他更有资格获得这些荣誉,而且他的命都是当年三名战友给的,这份荣誉应该属于他们。
陈俊贵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的精神更应该值得我们学习,跨越数十载的守候只因一句承诺,陈俊贵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作为一名军人该有的风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