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街上最后的制秤人(组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22 1:52:56 | 【字体:小 大】 |
洪荒裂天录杆秤,作为民间日用称重衡器已在中国存在了数千年。从前,它不叫杆秤,叫权衡。所谓的“权”就是秤锤,所谓的“横”就是秤杆。别看杆秤看似简单,可制作起来却非常复杂,足有上百道工序。
如果不是德国马普科学史研究所的JuergenRenn教授在2003年12月光临文志飞位于长沙市太平街的老秤店,拍摄制秤过程用以调查中国传统制秤技术,只顾埋头苦干的文志飞就连自己都不知道,如今长沙还在制做称重精度达0.1克杆秤的人已找不出几个了——这种采用牛骨做称杆,精雕细刻的微型杆秤,过去多用来称金银珠宝和名贵中药材。
30年,老文刚来到太平街时,这里还有4家手工制秤的店铺,可坚持到现在的,只有老文一个了。
随着国内众厂家积极开展了对电子计价秤的研制和开发,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秤正逐步取代杆秤。长沙街头的手工制秤店亦屈指可数。
带着手艺,文志飞从益阳老家来长沙制秤,转眼便是30年。他坦言,手工制秤的工序非常复杂,利润也很低,为了维持经营,他的店里,现在也经营部分电子秤。“虽然以后用杆秤的人会越来越少,但祖辈传下来的制秤手艺不想丢,希望能一直传下去!”今年已54岁的文志飞说,在他内心,仍希望制秤这一传统工艺能被更多人知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