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宠拜金妻1937年,全面抗战初期,在云南实地考察后的美国专家笃定地说:“以美国的技术和机械水平,修这条路最少需要3年。”话音刚落,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将军紧皱双眉,坚定地回复道:“不行!3年太久了!这是我们的生命线年内完成!”美国专家纷纷摇头,说:“3年已经是最短时间。我们干不了,谁都干不了。”在当时,任谁都撼动不了美国专家在筑路专业上的权威,然而,龙云将军斩钉截铁地说:“美国人干不了,中国人自己干!”……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紧急召开国防会议。会后,蒋介石私下与“云南王”龙云将军约谈,直截了当地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龙云将军对此有先见之明,他提出了雄心勃勃的计划:“修一条从昆明出发,经过云南西部,通往缅甸北部,最终延伸至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这样,来自海外的物资可以通过缅甸港口仰光,通过铁路和公路运抵中国大西南的后方基地。”蒋介石听后,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激动地连连赞叹:“好得很!好得很!”
在日军“三个月速灭中国”的叫嚣中,上海、杭州、苏州等地相继沦陷,中国沿海所有外援通道眼看就要被日寇切断,眼看着中国即将被日寇全面封锁和蛇吞,中华民族的命运危在旦夕!
由于时局紧张,公路沿线地方当局都收到了龙云将军的紧急命令——一封贴着鸡毛的信和一个装着手铐的木盒。命令说:“到期不完成者,该县长自带手铐,来昆听候处分。“
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云南段959.4公里。
滇缅公路翻越怒山、高黎贡山,跨越漾濞江、澜沧江、怒江,险山恶水,地势复杂。夏季有长达四个月的雨季,潮湿酷热难耐,蚊虫蛇兽出没无常。冬季山区寒风凛冽,严寒刺骨,种种条件令人闻之生畏。
国际社会对一年内修通滇缅公路的说法表示强烈的怀疑,英国大使馆参赞、美国和法国专家、缅甸交通部长等人,在实地考察后都频频摇头。
然而,令国际社会惊讶不已,几乎难以置信的是,滇缅公路自1937年12月开工,到1938年8月31日全线通车,这样一项前所未有的艰巨浩大工程,竟然仅用了短短9个月的时间!更令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这条公路竟是由20万老幼妇孺的双手开凿而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滇民们深深懂得这条公路对中国将意味着什么。筑路期间,每天都有彝、白、傣、苗、傈僳、景颇、阿昌、崩龙、回、汉等10个民族共计14万人上路施工,最多时出工人数高达20万人。
工程之艰巨,地理环境之险恶,现代筑路工具和机械之匮乏,种种艰苦卓绝的条件令人难以想象和承受。
筑路民工都要自带行李和口粮,自带锄头、畚箕、扁担和刀斧等简陋工具,步行到工地,路程远的民工要走五六天才能到达。抵达工地后,还要自搭草棚,有的则住山洞,甚至栖息在树丛之中。全线工地都是锄挖、肩挑、人扛,昼夜赶修,十分艰苦。
多少老人在颤颤巍巍地填土埋石,多少妇人一边敲打石头一边照顾幼儿,多少儿童用稚嫩的肩膀扛着石土穿行在峭壁边缘,更有大腹便便的孕妇也加入了修路的队伍。
多少可怜人死于无情的岩石底下,多少无辜人牺牲于无情的大江中,多少开路人死于恶性的疟疾下,据不完全统计,滇西人民为修筑滇缅公路,献出了近3000条生命。
筑路民工张兴财回忆:“怒江边一个悬岩上吊着3架炮杆、9个人在打炮眼,每架炮杆由3人组成,1人扶炮杆,两人轮番挥锤击打,意料不到头上风化严重的岩石突然坍塌,眼睁睁望着9个人被岩石打落下来,其中1人被砸死在江边的沙滩上,另外8人被打落进江中,瞬间即被卷进旋涡,一眨眼就无踪无影。”
筑路民工李济洲回忆:“我亲眼看到一些民工,粮食接济不上,只好上山采山茅野菜充饥。有的甚至挨户乞食,真是惨不忍睹。在公路不远处,特别是工棚附近,到处都是些新坟堆,有的坟前还插着一块木标,写着“筑路民工某某之墓”。此种景象,至今回忆起来,尚觉怆痛。“
滇缅公路是血肉凝成的公路。几十万滇西各族民众尽管语言各异,生活习性不同,但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同心协力,艰苦奋战,共同创造了筑路史上的伟大奇迹。
除了滇西各族民众,还有工程技术人员都为了抗战血脉——滇缅公路,付出了热血和生命。他们是修路大军中的先遣部队,他们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夜以继日地工作。
工程技术人员常常在老百姓的茅舍里,在菜油灯微弱的光线下绘制测绘图,他们仅靠肉眼和普通的酒精水准仪就完成了勘察报告,他们仅仅用了7个月的时间就精准地完成了地形勘测。
没有任何人知道他们一路经受着怎样的磨难:猛兽的威胁、蚊虫的叮咬和疾病的折磨。仅30人的工程技术队伍,就有8人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滇缅公路。
抗战爆发后,徐以枋先生奉命赶往云南参与修建滇缅公路,在短期内在号称天险的澜沧江和怒江的江面上成功建桥通车。澜沧江上的功果桥花了100天建成通车;怒江上的惠通桥花了半年改建通车。
一开始,徐先生没有材料,甚至没有蓝图。他从绘制计划草图开始,然后前往仰光。他步行出发,时而翻越高山和丛林,时而乘坐轿子,到达畹町后才有汽车乘坐。抵达仰光后,他毅然进入工厂,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甚至在办公室里搭起床,不分昼夜地工作。
他的全身心投入令工厂印象深刻,他的忘我精神为他赢得了回报。厂方承诺提供他所需的一切,并确保以最低价格和最短时间完成加工。他们从这位身处异国他乡、一心专注于工作的中国公务人员身上,感受到了无与伦比的奉献精神。
几个月后,工厂终于生产出急需的建桥材料,完全按照徐先生的设计规格制造,包括各种配件,如横梁、钢杆、电线绳和电缆等。这些材料通过铁路从仰光运到腊戍并不困难,但从腊戍运到建桥地点的河边则十分艰难,需要跨越长达485公里的丛林小径。因此,数百名劳动者背负着较轻的横梁、钢架和电缆,如同一条巨大的蜈蚣,踏上了漫长的征途。
对于大型横梁,人力无法胜任,因此需要几头骡马来共同驮负。马夫们用鞭子调控骡马的步调,确保它们行动一致。这些人和动物在艰险的地形中前行,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然而,尽管如此,经过数天的艰苦跋涉,急需的材料终于安全运抵桥头工地。
1938年冬,美国大使詹森奉美国总统罗斯福之命,取道滇缅公路回国,以便实地调查滇缅公路的修建情况。在他顺利通过惠通桥时,他不由得对这一宏大的公路工程感到赞叹,这条公路竟能在短时间内仅依靠人力完成,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令他深感钦佩。
滇缅路上车行如流,昼夜不息,大批援华物资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内抗战前线次,出动飞机230架次,功果桥、惠通桥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愚蠢的日寇得意忘形,在广播中大肆叫嚣“滇缅公路运输已被切断,3个月之内没有通车的希望”。
自从滇缅公路修成通车以后,由于香港、越南进口已被切断,这条公路就成了支援我国抗日战争的唯一的国际通路。
与徐志摩齐名,是钱钟书的情敌,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却不得善终3.1万阅读2023年09月03日
伍佰:出身贫困,半年俩弟双亡,20年婚姻却无子,摇滚背后的沧桑2.7万阅读2023年09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