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扬体操央广网杭州4月11日消息(记者杜金明)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有浙江余姚听众向中国之声反映,2015年下半年以来,当地非法开采塘渣石料现象严重,包括企业对到期矿山持续违规开采和个人的私挖盗采。记者调查发现,暴利让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小规模的盗采一天也可获利上万元。当地主管部门回应,“游击”式的私挖盗采给监管带来难度,国土部门会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回应社会关切。
根据余姚当地群众爆料,记者在余姚黄家埠、马渚、牟山等乡镇调查发现,确实有不少规模大小不一的矿山。在黄家埠镇高桥村附近,相邻的三家矿山中,有两家矿山挖掘机、碎石机、传送机等采石设备齐全,有碎石机和传送机在工作,厂区内有堆积的石子。而在另一家采矿区内记者看到,有工人在焊接钢架,安装采矿设备。一名自称是负责人的吴姓男子告诉记者,目前还没开工,预计过了5月份可以生产塘渣和碎石。
在牟山镇陈家村附近一家规模较大的矿山内,记者同样看到了齐全的采矿设备,有多台挖掘机在工作,并有卡车进出。随后记者以买家的名义进入厂区。在门卫室,一名负责运输的工人跟记者说,目前石子供不应求,价格刚刚涨到了44元一吨,最近想买必须排队。他问记者是否带了运输车,如果没有车,他可以帮记者直接送货,他同时表示 “门路”很广,甚至不用排队。当记者质疑现在很多采石厂采矿权都到期了,是否有保障时,他说不用担心,很多矿山都在偷着生产。
记者同时注意到,早在2015年8月,余姚黄家埠镇人民政府就到期矿山关停问题,曾召集全镇5家矿山、轧石场业主开会,业主们都表示服从上级关停要求,并表示做好相关设备的清场。
余姚当地一名熟悉塘渣石料市场的人士告诉记者,余姚有资质的采矿企业不多,私挖盗采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余姚很多到期矿山还在偷偷摸摸的生产,我认为主要是政府监管不到位,” 这名人士说。
余姚一家有资质的矿山开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非法开采、盗挖盗采的塘渣石料成本低,在市场上有价格优势,导致正规企业生存困难。他说,2014年,通过非法手段偷挖盗采的塘渣可以卖到10元一吨,甚至更低。而正规企业的成本价要15元一吨。这位负责人说,如果偷挖盗采的少了,他一天大概能卖掉塘渣、石子各5000吨,而一旦大量非法开采的塘渣石料流入市场,他一天可能1000吨也卖不掉。
这些情况是否属实?余姚到底有多少家有采矿权的企业?如果存在非法开采,当地主管部门是否存在监管缺失?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余姚市国土资源局。
余姚国土资源局矿管科科长彭志军说,余姚矿山开采大致分三个阶段。2000年初,因管理相对粗狂,进入门槛低,当时余姚有大大小小的采矿企业200多家。到了2009年,采矿权开始挂牌出让,整个余姚也只有30家企业。后来,招拍挂的出让模式逐渐完善,目前为止,余姚有采矿权的企业有6家。彭志军说,所有的采矿权都要经过招拍挂,主要通过两个平台竞拍。年生产规模超过100万吨的属于大型矿山,在省矿业权交易中心进行;年生产规模小于100万吨的,在宁波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
因利润较高,社会资金不断流入塘渣石料开采市场。在2015年的一次采矿权的拍卖中,一处矿山8年的采矿权的起拍价是5800万,最终成加价是1亿4千1百万,这在彭志军看来是不理性的,他认为8000万是合理的价格。
即使是天价,按照每年280万吨的规定产量粗略计算,成本每吨不超过7块钱,在刨除其它人力、融资等成本的基础上,以石子40块、塘渣10至20块之间的市场价计算,如果经营的好,还有得赚。余姚国土资源局法规科科长史尚杰说,在高额回报的驱使下,确实存在一些到期矿山仍旧违规开采,不法分子铤而走险的现象。以一台挖掘机、一台运输车这样小规模的偷挖盗采为例,一天也能获利上万元。
针对群众对国土部门监管的质疑,史尚杰说,目前零星的偷挖盗采肯定是存在的,但大规模的非法开采已经被遏制。2015年至今,针对不法分子“游击”式的私挖盗采,以及到期矿山持续违规开采,余姚国土和公安两部门联合, 大的打击行动有70多次,扣了挖机38台,移送公安案件10个,刑拘28人。
为回应群众的关切,余姚国土部门承诺将继续加大打击力度,将成果实时向媒体通报。
(记者 陈醉 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截至今天17时,陆埠水库水位38.41米,占到控制蓄水量的50.6%。汛期来临前,余姚未雨绸缪,在全市范围内排查加固山塘水库,目前已除险加固工程水库50座,累计完成投资3.43亿元,大大降低水库病害发生率。
上个世纪90年代,余姚就获得“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成为唯一被列入实施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杨梅产地。整个浙江,今年杨梅最早成熟区是余姚梁弄镇:6月5日就可以采摘,早于其他杨梅产地一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