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顶顶团近日,美国大肆炒作所谓“中国起重机威胁论”,声称调查发现中国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华重工”)对美出口的起重机安装了可用于远程操控的蜂窝式调制解调器,这种设备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业内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指出,美方炒作的所谓“中国起重机威胁论”完全失实。美方此番炒作,对于业内人士来说,在技术上实属匪夷所思,在政治上则可理解为推动对华“脱钩”、替代“中国制造”寻找借口。
《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近日称,全美港口如今使用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近80%由振华重工生产。美国国会调查认为,这些中国制造的起重机配置了可用于远程操控的蜂窝式调制解调器,美国安全部门担心这些起重机“可能实施间谍活动”。
美媒称,美国众议院调查发现,美国港口与振华重工签署的合同并未提出在起重机上配置蜂窝式调制解调器,而这一设备可用于远程通信,造成可被中方利用的安全漏洞,中方可能利用这些漏洞通过间谍活动削弱贸易竞争对手,甚至扰乱美国供应链、破坏美国经济运行。
振华重工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唐青赟告诉记者,振华重工生产的各类起重机,在出厂时99%是不安装蜂窝式调制解调器的,极个别要安装的也必须由客户提出需求,这些起重机运行的控制系统软件也是由总部位于瑞士的跨国企业ABB或总部位于德国的西门子等企业按客户需求提供。起重机交付给客户后,组网、运行和维护的权限都在客户手中,振华重工不可能参与。
唐青赟说,在美港口的振华重工起重机配置蜂窝式调制解调器有两种可能:一是客户,即美方港口运营商自行购置调制解调器等部件来组网,并非振华重工的出厂配置;二是客户在订购时,明确要求购买安装调制解调器的起重机,只要查一查相关产品批次、编号,自然真相大白。
振华重工前总裁管彤贤近期撰文指出,美方所调查的中国产起重机是近30年美国港口陆续添置的产品,当年都是按照美国提出的技术参数,在严格的“国际竞争性招标”中胜出后被美国各港口选用,且经过港口聘请的第三方监理团队检查验收。在美方抹黑炒作前,从来没有受到所谓“威胁国家安全”的指控。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也显示美方所谓“不知情”的说法站不住脚。该报援引一位匿名美国港口运营者的话说,现有合同中不包括这些调制解调器,但其所在港口对这些调制解调器是知情的,安装目的是提供“移动诊断和监控”服务,只是该港口并没有注册该服务。
起重机上安装蜂窝式调制解调器近年来并不罕见,是港口和货站等生产场所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所必备。
唐青赟指出,这种装置使用4G或5G无线通信频段,在起重机和运营方的中控室之间进行数据通信,使整个港口或货站组成一个物联网。起重机在工作中产生的数据经调制解调器传输到中控室,用于生产监控调度以及设备维护检修等。
唐青赟强调,起重机配置的蜂窝式调制解调器对于美国运营方而言不存在所谓的“安全风险”。
首先,起重机设备连接的是内网(港口局域网)而不是外网(互联网),只跟港口中控室通信,无法自主向外界传输数据,只有在得到权限的情况下才能访问。
其次,在远程控制中,起重机的自动化软硬件所能收集或接收的信息,如工单、港口布局、集装箱、作业车辆等,是与码头操作系统或设备管理系统单一接口对接,不会交给起重机制造商。
最后,若蜂窝式调制解调器不与互联网连接,只能作为一般的通信工具,无法实现其他任何作用。
事实上,美洲港务局协会去年3月就发表声明指出,没有证据显示中国制造的起重机被用作“间谍工具”,即使是现代化的起重机也无法跟踪货物的来源、目的地或性质。
在所谓“中国起重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喧嚣声中,美国总统拜登日前签署行政令,宣布未来5年将投入200多亿美元,以美国制造的起重机取代外国产设备;该资金将用于支持日本三井物产美国子公司建造起重机。
管彤贤在文中说,事实表明,美方炮制炒作所谓“中国起重机威胁论”的真正目的,是设法取代中国产品,并借机为拜登拉拢选民、争取选票。其实,美方此前曾多次肯定,从中国进口的起重机为美国解决了大量就业,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如今却对同样的产品横加指责,令人费解。
1980年,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与同为数学家的胞弟潘承彪共同出版专著《哥德巴赫猜想》,全面总结了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之后的研究发展,特别是近60多年来的最新成就。
本次博览会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整机展示,数量创历届之最。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也会同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观众可进入机器人世界,开启沉浸式游览体验。
这里就是武威重离子中心,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就安放于此。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巾帼有为的故事不断上演,激励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
这些超重元素的性质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在大规模天体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元素的信息。研究这类奇特物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我们周围自然存在的、更为典型的物质。
中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下线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记者近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付新华教授团队与湖北大学李代芹教授、张士昶副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某些蜘蛛能够操控并利用萤火虫发光信号,进而诱捕更多萤火虫。
中国一重水压机锻造厂党总支通过党建工作引领,产能、效率、质量等多方面均得到提升,实现核电产品“零废品”目标,设备完好率97.5%以上。
19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潜航员傅文韬、赵晟娅以及来自哥伦比亚的科学家海梅·安德烈斯,在西太平洋海域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2潜次作业,这是“蛟龙号”首次搭载外国科学家下潜作业。
本期,我们组织老师、学生讲述亲历,并结合记者调查、专家视点,为以科学评价助力科学育人汇聚智慧、提供启发。
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负责人张建国说,从项目成果鉴定到产业成果推广,中试基地按照“政府主投+公司主管”建设运营模式,为源头创新顺利走向产业化,解决了堵点卡点问题。
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打通堵点卡点问题,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数据表明,高技术产业是拉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强支撑,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阵地。
近十几年来,强流质子加速器的发展,带动基于加速器的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期。”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物理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研究员邱杰在致辞中表示,期待医理工协同碰撞出的火花,让更多“中国制造”投入到临床当中。
孙友宏:钻探作为地质研究、资源调查和科学探测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是目前唯一能够直接获取地下实物信息的手段。在某些特定的研究领域,如南极钻探领域,我国的技术与装备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肩,冰下湖清洁取样探测装备等甚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这里有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综合生态监测站——中国科学院申扎高寒草原与湿地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