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la流量统计年第一场瑞雪给秀美的巫山又增添许多情趣,刚刚结束的全县交通建设提升行动大会带来的重磅利好消息,令全县人民欢欣鼓舞,巫山绿色立体交通枢纽即将形成,将会大力助推长江经济带巫山绿色经济大发展。
未来三年,巫山将计划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00亿元,逐步融入全市乃至全国大交通网络。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环线八中心”为主的交通网络和“畅通便捷、互联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建成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实现“2小时巫山”“1小时乡镇”“1小时城景通”“1小时景景通”不再是梦。
“发展交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完成交通扶贫,推动巫山绿色经济大发展,未来3年通过投放200个亿已经可以为全县人民的交通发展办很多事了,将足以形成对外“大动脉”和对内“毛细血管”协调发展的大交通网络格局。我们交委已经进入战斗状态,专门成立了作战指挥部,分解了具体项目落实责任人,全方位实施行动方案。”1月3日,县交委主任李元华这样对记者说。
日前,记者在机场路二期施工现场看见,宽阔的柏油路正在不断延伸,刚刚安装完成的防护栏被油漆过后,放眼望去犹如一条条飘逸的彩虹,一号桥、二号桥上面施工人员正在忙碌的准备铺就钢筋混凝土等工序,整个场面繁忙而紧张。据介绍,目前机场路二期、三期建设正在进行路面油化、防护栏安装、边坡治理、划标识标线、绿化栽植等扫尾工程,预计在1月中旬可建成通车。
“巫山机场今年年底即可竣工,将打通巫山与主城以及各大旅游城市的空中通道,郑万高铁建设将于2021年正式通车,随即启动安张铁路过境巫山的建设,届时将真正实现东西南北十字型的交通网络……”说起全县交通发展,李元华如数家珍。
未来三年,巫山将着眼建设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大交通促大发展,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补齐交通短板,按照“机场加快、铁路加速、高速公路加密、普通公路加等、小康路加硬”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建设、管养、运输协调发展,统筹对外“大动脉”和对内“毛细血管”协调发展,统筹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协调发展,加快内外交通互联互通,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大发展。
随着巫山机场2018年竣工 ,巫山将打通与主城区以及各大旅游城市之间的空中通道。按照规划,在三条铁路郑万高铁巫山段2021年竣工后,开启动巫山至巫溪支线铁路、安张铁路前期工作。在建成渝宜高速早阳互通及早阳服务区基础上,开工建设高速公路100公里,巫大高速2020年通车,奉(巫)建高速、两巫高速(大昌至巫溪段)2018年开建,力争巫官庙高速(长江二桥)2019年开工。同时,积极争取万州至巫山南线年完成前期工作、官渡至巴东高速进入“十四五”国家高速路网规划。建成双龙场镇至龙雾坝高速连接道。完成福田龙溪至两巫高速、奉(巫)建高速大溪收费站至大溪场镇、大溪收费站至奉节界、庙宇收费站至红椿高速公路连接道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完成大昌滨湖路、骡坪场镇绕镇路、三合铺至骡坪路面油化工程、哨路道班至龙王淌升级改造、白泉互通至马垭口油化工程、红椿场镇至建始界油化工程等100公里公路建设,2019年实现国省道油化率100%。随着各个目标的逐渐实现,巫山对外交通将形成“井”字型格局,四通八达,逐步形成联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对外互通“大动脉”。届时实现2小时巫山不再是梦。
目前,巫山城内交通环境还存在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不足,高速通道不足、路网不密不畅、运转效率较低和人流、物流成本较高,进村入户不通不畅等短板,为了实现“2小时巫山”“1小时乡镇”“1小时景景通”“1小时城景通” ,按照规划 ,未来3年将加快推进面向开放战略的通道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县交通更好融入全市、全国交通大网络,初步形成以“七横三纵三港一场八环线八中心”为主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多式联运,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降成本增效益提供有力支撑,构建畅通便捷、互联互通、舒适安全、经济绿色”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推进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网状型交通基础设施,尽快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为村民脱贫致富开辟“小康路”。
“未来3年,将提速建设对内互联交通,彻底突破对县城外交通瓶颈。”李元华说。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巫山将致力聚焦“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对外对内互联互通。
记者在绕城路二期施工现场看见,工人们正在高高架起的护栏上打桩机,刚刚建成的路基初如蜿蜒的蝴蝶结。据该项目经理贾明介绍,目前正在进行路基修建,已完成工程量的80%,预计春节前完成。
按照巫山县城市人口总体规划,未来3年,战略布局城市对外快速通道,将建设城镇对外公路100公里。建成绕城路、桂花大桥、桂花大道、早阳隧道、龙门二桥及互通、白洋溪至长江大桥滨江路、长江大桥至长江二桥平安村升级改造。建成绕城内环公路,增加3条城市对外快速通道,完成金科城至巫山收费站连接道、平湖桥至桂花大桥连接道2条城市对外通道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建成绕城路外环公路,县城两江四岸最终形成6条对外快速通道,确保满足巫山城市发展的长远需要。以全域旅游为主的产业路加大“密度”,围绕城景通、景景通,未来三年建成大昌至平河、平河至楚阳、神女峰至三合铺、官渡至神女溪、县城至曲尺、桂花至梨子坪等旅游公路250公里;形成“神女峰景区北线—梨子坪森林公园—朝阳坪湿地—当阳大峡谷景区—小三峡景区”“文峰观景区—神女景区—梨子坪森林公园—早阳旅游新城” “早阳旅游新城—桂花—金坪—双龙—县城”“县城—曲尺—摩天岭风情小镇”“县城—神女峰景区南线—望天坪”“县城—龙骨坡古人类遗址—大溪文化艺术小镇”“官渡—神女溪景区—抱龙”“县城—曲尺—大溪文化艺术小镇—南陵古镇”8条旅游交通大环线”特色产业和优势生态工业,修建一批快捷、安全的产业路。
结合脱贫攻坚,建成小康路2270公里。把工作中心放在深度贫困地区,完成楚阳至三溪乡场镇升级改造、铜鼓至官渡改建、福田绕镇路、双龙大桥、双龙场镇至乌龙村、水田村至双龙大桥引道、双龙水田村至金坪、金坪至新路、雷坪至双树垭、瓜瓢至春晓、大垭至竹贤、大风口至三溪公路、忍子坪至八字沟电站、平安至大溪14条联网公路升级改造170公里。完成1167个村民小组通组通达通畅2000公里,其中通组通畅1737公里,通组通达263公里。完成官阳至当阳、福田凉水、平河场镇至陶湾村等行政村通畅“窄改宽”100公里。增加错车道4000个。新增大昌龙早至巫溪花台、福田高桥至奉节烽火、三溪界岭至巴东等10条村级出境公路,形成村级公路环线条。通组通达、通畅率分别达100%、90%,学校通畅率100%。通过整体规划,结合干线公路,突出与干线公路路网相连,形成乡镇交通“一张网”;围绕乡村旅游发展、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培育,规划农村产业公路,促进农村产业大发展;与教育、卫生、文化发展相结合,围绕乡村学校、村卫生室、文体活动场所规划建设发展交通网络,方便群众出行。
按照规划未来3年,将加快综合运输中心建设。建成巫山机场客运换乘中心、早阳高铁交通换乘枢纽中心、江东公路客运换乘中心、县城古城码头客运换乘中心、江东旅游码头游客换乘中心、大昌旅游码头客运换乘中心,红石梁综合货运码头物资集散中心、边贸中心货运物流基地、抱龙码头物流基地建成投入使用。推进公路、铁路、民航、水运多式联运,努力降低物流成本。建立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集疏运体系,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转换。实现货物年吞吐量1500万吨、年旅客运输量2000万人次。
全面提升运输配套设施。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利用好水路交通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和污染小的优势。三年内建成江东旅游码头、县城古城码头、大昌旅游码头,建成16个乡镇汽车客运站、150个农村招呼站,升级改造100个客渡船停靠点。建成红石梁综合货运码头、抱龙综合货运码头、大溪龙头山综合货运码头、白鸶鹭综合货运码头;建成巫山港、抱龙港,加快建设大溪港。
推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科学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线路,有序推进城郊公交化,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增加出租车运力,更新城市公交车,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20%以上,实现城市各组团公共交通全覆盖。加密县城至乡镇客运班线,大力发展农村片区客运,实现行政村通客车率100%。完成沿江沿河渡运码头和船舶标准化建设。加快乡村物流发展,大力建设与邮政、电商、资源、产业相结合的农村物流产业运输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建设“智慧交通”。建立交通信息化标准体系,推进综合交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挖掘智能交通大数据市场价值,加快发展“互联网+交通”,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引导系统,积极推广车联网、车辆智能终端应用,逐步实现交通运输要素的智能识别和快捷有效指挥调度。
提高安全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提档升级巫山应急救援基地,提升交通应急反应能力。加快建设公路特大桥健康监测信息系统,完成行政村通客车道路防护栏安装,完善公路标识标牌,提高安全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货车超限超载治理、农村道路旅客运输管理、船舶安全监督管理,深入推进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健全交通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