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春怀《鲁中晨报》报道,最近,驻地在淄博博山的山东嘉峪玻璃有限公司迎来一件喜事:扩产用地获得解决。博山区八陡镇园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陈萌告诉记者:“原来这个地方有一座30米高的山头,为了尽快平整出230亩工业用地,不耽误企业建设投产,原本12个月的工期,我们仅用6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平整工作。”
加快补齐短板,着力优化服务,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博山“八陡移山”,紧盯企业最迫切的需要,努力化解难题,是政府和企业良性互动的经典事例,给我们很多启示。
第一个启示:看准,是干事创业的第一步。嘉峪玻璃将筹建5条窑炉生产线并需要土地的请求,向博山区和八陡镇进行了汇报,需不需要支持,应正确决策,因为一旦决策失误,对企业和地方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
好眼光来自调查研究。八陡镇和嘉峪玻璃工地多次到一些玻璃产业链集中的地市进行考察,如中国水晶玻璃之都浙江省浦江县、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山西省祁县、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安徽省凤阳县、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重庆市合川区清平镇等地,看别人是怎么干的。经过考察,嘉峪玻璃和八陡镇党委政府达成一个共识:企业要突破瓶颈,必须要走规模化发展之路。
八陡镇玻璃企业数量多,业态广,126家玻璃企业涵盖生产、深加工、贸易等多个环节,2023年5月被省发改委认定为“山东省玻璃特色小镇”,嘉峪玻璃扩产符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八陡镇负责人分析认为:“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年产值预计10亿元,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看准了,就保证了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看准了就大胆地干,但必须讲究方法。近几年,在推进淄博老工业转型、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提出了“有解思维”,要求全市上下坚持问题导向、真正“拿事当事”,全力破解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各领域难题。为嘉峪玻璃提供用地问题,“有解思维”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嘉峪玻璃扩产的主要矛盾是土地供需矛盾。经过一番考察,嘉峪玻璃在博山区新材料产业园内选中了紧邻公路的一个地块,但这个地块有一座高达30米的小山包,这座山包让230亩的地块难以伸展,压缩了项目二期的空间。要尽快平整出工业用地,不耽误企业建设投产,就必须拿掉这个“山包”。“山包”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八陡镇党委政府集中攻坚,施工现场以每天不少于1500台次运输车辆的频次繁忙起来,仅仅6个月,累计挖土石方234万方,完成了预计12个月才能达成的工期。
有解思维,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但不能“漫撒网”,要善于对 “一个点 ”攻坚,要善于做好“一件事”,“八陡移山”对这一个“山包”用力,就找对了着力点。
优化发展服务,需要政府部门和企业良性互动。怎样互动?博山的回答是“全过程”互动。在嘉峪玻璃扩产用地解决的过程中,有诉求就有呼应,不放过每一个环节。
嘉峪玻璃提出问题,博山县和八陡镇立即回应。回应不是立即有答案,而是带着企业问题去考察;看准了,下决心,“这样的项目必须留在我们博山,必须留在我们八陡。”选好地块,大胆地干,协调施工,集中力量整理好地块,但政府的服务并不是整好地块就结束了,“项目入园后,我们将持续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推动项目扩产,确保企业发展再升级、再提速。”
谈起政府和企业的理想关系,我们常常用“店小二”或“保姆”式服务来比喻。“店小二”或“保姆”式服务,包括热情的态度、好的方法和实干三个层面,热情的态度是接纳,好的方法是动脑求解,实干是动手实施,这三个层面贯彻解决问题的始终,是过程式的,优化发展服务,需要这样的“全过程”。
近几年,山东一直瞄准基层和企业反映较为迫切的诉求问题以及制约当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瓶颈,统筹谋划、精准发力。比如,组织实施干部“进企业、进项目、进乡村、进社区”行动,在全面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实行“一企一策”,为企业量身制定“合身”政策,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全过程”,是链条式的,也体现出“全面性”。今年6月,山东印发《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素资源保障十条措施》,提出强化重点工业项目用地保障、鼓励存量工业项目“零增地”技改、强化环境要素保障、拓展重点行业环境空间、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扩大工业融资规模、拓宽企业资金渠道、增强科技资源支撑、提升人才供给质量、提高数据要素赋能水平等具体措施。
企业千难万难,“落地”是第一难。十条要素资源保障措施,前两条都是解决“用地难”。“八陡移山”解决工业用地难题,是山东工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一只“小麻雀”,但从这只“小麻雀”里面,看到了政企协同解决发展难题的决心和信心,看到了解决主要问题的方法路径。这只“小麻雀”值得解剖。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网络视听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