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影院之我的野蛮格格生态优先,是天府新区从规划初就频频出现的字眼。在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的版图里,生态用地占了六成;在天府新区破土动工当日,生态项目也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一起起步开建,真正实现了“宜业、宜商、宜居”建设目标的同步推进。
成都市排洪总出口延伸段整治工程华阳示范段,就是成都在天府新区建设中首批集中开工的生态项目之一。该建设项目位于华阳城区,所整治的河道是锦江的下游,也是成都市排洪总出口的末端。该河段的整治打破了单一的河道整治清淤的方式,而是结合生态保护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全段梳理,重点打造,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打造。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项目将新建1公里堤防、对2.3公里堤防进行清淤加固、改造一条长900米、宽六车道的市政道路,同时新建亲水平台、打造亲水廊道,让锦江充满浓浓的原生态味,形成中国风格的现代河滨景观。依托生态河道,还将打造“华阳古韵”、“通济映幽”、“滨水休闲美食街”等景点,整合、提升、放大华阳已有的强大休闲美食产业基础,使其成为整个锦江产业品牌的擎天柱。
设计理念、预期效果,折射着科学规划对项目的引领作用。翻阅天府新区规划蓝图可以看到,生态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分区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是创造性地以生态控制“绿线”的形式把绿地、湖泊、河流、基本农田和自然风光在规划中固化下来,同时,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城镇、街区和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
在天府新区建设中,成都着力构建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展示其“自然之美”。
3月3日,星期六,成都市排洪总出口延伸段整治工程华阳示范段工地现场,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对照规划图,市政道路改造、新建堤防已经完成,地下车库、美食一条街的基础建设和锦江右岸堤防的加固正在进行中。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锦江中,施工人员正在实施围堰,江心中多出了一条土堰,推土机将泥土一层一层铺在堰上向前推进,准备与前方已经围起的土堰“会合”。据双流县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围堰成功后,将把堰中的锦江水抽出,对河底进行清淤整治,并对堤防进行加固,使其符合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我们所站的锦江左岸,987米的新建堤防已经完工,斜式的护坡延伸到水里,水面距离我们不过1米左右,水拍打堤防的声音近在咫尺。“这部分堤防是按照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建的,堤防上也将逐层打造亲水平台、生态护坡,形成一条长近1000米的生态廊道,保持河道的原生态性!”该负责人说。
堤防上就是河边步行道,沿着堤防行走,市民可以看水、亲水,堤防上还预留了一排水泥桩,用于架设护栏,而在洪水期间,在此还可踏水、戏水,与水做最亲密的接触,“河边步行道的设计高度就是低于锦江的排洪水位的,允许它在洪峰期被淹。”
步行道往上则是生态护坡,“洪水期间,水位上升至护坡处,也不会对原生态景观造成影响。”该负责人说,护坡是斜式的,将采取固土方式,植入植被,既能阻挡水对泥土的侵蚀,又可以保持这条“绿色”廊道的原生态性。如果从剖面看,步行道高于河面,生态护坡高于步行道,垂直高度有2米,再往上则是修建中的“滨水休闲美食街”了。
待所有基础设施完成后,下一步将进行景观绿化、美食街地面建筑等。据了解,整个景观打造中,河道周边将“添绿”2.8万余平方米;而美食街从结构形式、外表等都将采取仿古建筑,以体现本地文化特色。
从现代化的城区走来,触目所及是宽达100余米的锦江,水面波光粼粼,几只白鹭点缀于水面。步下2米高的生态护坡,来到绿色的河边步行道,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侧是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的原生态走廊,那一边是奔流不息、清可见底的锦江水,甚至还可蹲下身来,用手去触摸奔涌的河流……
今年9月,随着成都市排洪总出口延伸段整治工程华阳示范段建设的竣工,这样的一幕在天府新区将变为现实,贯穿华阳的锦江,将作为成都重点打造的3条生态河道之一(另两条是鹿溪河和江安河),成为点缀天府新区的一条“珍珠项链”。
更让人期待的,是千年前水码头繁荣景象的重现。早在宋代,华阳就是成都的一个驿站,为水道航运的一个主要水码头,对川西的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该项目在生态保护的同时着重挖掘华阳本土文化,准备通过美食休闲街聚集人气、提升产业,再在下游建水闸提升水面,让千年前水码头河面宽长、商业繁荣的景象重现于天府新区的版图!
山水田林是成都独到的生态之基,并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天府新区建设中,这一特有的生态优势将被聚焦、放大。除了打造生态河道、新增10余平方公里的水面外,成都还将新增46个10公顷以上的综合公园,构筑120万平方公里森林生态格局,并按照服务半径300-500米的要求,正规划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景观生态街头绿地和小游园,让市民出门可见绿……
这是天府新区。这是成都。这是一座人文与生态和谐、都市与自然共融、现代与传统呼应的生态田园城市,这是湖泊、河谷、浅丘、台地、山地等多个城市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山水生态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持续发展的自然本底。天府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如何避免国内外其他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昨日,本报记者在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他认为,天府新区建设要坚持规划优先,规划要服从自然,体现自然之美。
杨兴平认为,“山、水、田、林”的生态本底,是成都独特的生态优势。这一优势要转化为成都的竞争优势,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追求高品质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这些资源显得格外珍贵。天府新区范围内,自然地貌多样,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构成了天府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独特的水文化、川西平原农耕文化。因此,天府新区在规划建设中,要坚持规划服从自然的理念,着力构建田园化的城市生态。不仅要保护开放好“三山六河一湖”的自然格局,更要在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功能完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为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精挑细选符合长远发展的产业,强调发展质量、发展品质。成都市提出,今后要将天府新区建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建成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有机耦合的城市综合体。这样的规划建设理念,有利于天府新区的持续发展。
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是国际城市不断创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打造世界级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基础在于科学规划,应借鉴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势利导”的治水经验,“师法自然”,依托山形、水势、林盘巧妙设置城市的组团布局,体现“城中见景,景中见城”的城市特色。同时,应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产业高端发展、“产城融合”的道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生态优先,是天府新区从规划初就频频出现的字眼。在天府新区1578平方公里的版图里,生态用地占了六成;在天府新区破土动工当日,生态项目也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一起起步开建,真正实现了“宜业、宜商、宜居”建设目标的同步推进。
成都市排洪总出口延伸段整治工程华阳示范段,就是成都在天府新区建设中首批集中开工的生态项目之一。该建设项目位于华阳城区,所整治的河道是锦江的下游,也是成都市排洪总出口的末端。该河段的整治打破了单一的河道整治清淤的方式,而是结合生态保护进行综合整治,通过全段梳理,重点打造,在满足防洪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打造。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项目将新建1公里堤防、对2.3公里堤防进行清淤加固、改造一条长900米、宽六车道的市政道路,同时新建亲水平台、打造亲水廊道,让锦江充满浓浓的原生态味,形成中国风格的现代河滨景观。依托生态河道,还将打造“华阳古韵”、“通济映幽”、“滨水休闲美食街”等景点,整合、提升、放大华阳已有的强大休闲美食产业基础,使其成为整个锦江产业品牌的擎天柱。
设计理念、预期效果,折射着科学规划对项目的引领作用。翻阅天府新区规划蓝图可以看到,生态被提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分区规划和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更是创造性地以生态控制“绿线”的形式把绿地、湖泊、河流、基本农田和自然风光在规划中固化下来,同时,特别注重对历史文化城镇、街区和体现地域文化的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把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完整地传递给下一代。
在天府新区建设中,成都着力构建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展示其“自然之美”。
3月3日,星期六,成都市排洪总出口延伸段整治工程华阳示范段工地现场,仍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对照规划图,市政道路改造、新建堤防已经完成,地下车库、美食一条街的基础建设和锦江右岸堤防的加固正在进行中。
施工现场机器轰鸣,锦江中,施工人员正在实施围堰,江心中多出了一条土堰,推土机将泥土一层一层铺在堰上向前推进,准备与前方已经围起的土堰“会合”。据双流县水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围堰成功后,将把堰中的锦江水抽出,对河底进行清淤整治,并对堤防进行加固,使其符合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
我们所站的锦江左岸,987米的新建堤防已经完工,斜式的护坡延伸到水里,水面距离我们不过1米左右,水拍打堤防的声音近在咫尺。“这部分堤防是按照20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新建的,堤防上也将逐层打造亲水平台、生态护坡,形成一条长近1000米的生态廊道,保持河道的原生态性!”该负责人说。
堤防上就是河边步行道,沿着堤防行走,市民可以看水、亲水,堤防上还预留了一排水泥桩,用于架设护栏,而在洪水期间,在此还可踏水、戏水,与水做最亲密的接触,“河边步行道的设计高度就是低于锦江的排洪水位的,允许它在洪峰期被淹。”
步行道往上则是生态护坡,“洪水期间,水位上升至护坡处,也不会对原生态景观造成影响。”该负责人说,护坡是斜式的,将采取固土方式,植入植被,既能阻挡水对泥土的侵蚀,又可以保持这条“绿色”廊道的原生态性。如果从剖面看,步行道高于河面,生态护坡高于步行道,垂直高度有2米,再往上则是修建中的“滨水休闲美食街”了。
待所有基础设施完成后,下一步将进行景观绿化、美食街地面建筑等。据了解,整个景观打造中,河道周边将“添绿”2.8万余平方米;而美食街从结构形式、外表等都将采取仿古建筑,以体现本地文化特色。
从现代化的城区走来,触目所及是宽达100余米的锦江,水面波光粼粼,几只白鹭点缀于水面。步下2米高的生态护坡,来到绿色的河边步行道,大自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侧是花团锦簇、郁郁葱葱的原生态走廊,那一边是奔流不息、清可见底的锦江水,甚至还可蹲下身来,用手去触摸奔涌的河流……
今年9月,随着成都市排洪总出口延伸段整治工程华阳示范段建设的竣工,这样的一幕在天府新区将变为现实,贯穿华阳的锦江,将作为成都重点打造的3条生态河道之一(另两条是鹿溪河和江安河),成为点缀天府新区的一条“珍珠项链”。
更让人期待的,是千年前水码头繁荣景象的重现。早在宋代,华阳就是成都的一个驿站,为水道航运的一个主要水码头,对川西的经济繁荣起着重要作用。该项目在生态保护的同时着重挖掘华阳本土文化,准备通过美食休闲街聚集人气、提升产业,再在下游建水闸提升水面,让千年前水码头河面宽长、商业繁荣的景象重现于天府新区的版图!
山水田林是成都独到的生态之基,并蕴含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天府新区建设中,这一特有的生态优势将被聚焦、放大。除了打造生态河道、新增10余平方公里的水面外,成都还将新增46个10公顷以上的综合公园,构筑120万平方公里森林生态格局,并按照服务半径300-500米的要求,正规划面积大于2000平方米的景观生态街头绿地和小游园,让市民出门可见绿……
这是天府新区。这是成都。这是一座人文与生态和谐、都市与自然共融、现代与传统呼应的生态田园城市,这是湖泊、河谷、浅丘、台地、山地等多个城市生态景观为一体的山水生态城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持续发展的自然本底。天府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如何避免国内外其他城市“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变为城市发展的竞争优势?昨日,本报记者在京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他认为,天府新区建设要坚持规划优先,规划要服从自然,体现自然之美。
杨兴平认为,“山、水、田、林”的生态本底,是成都独特的生态优势。这一优势要转化为成都的竞争优势,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科学发展,追求高品质发展,更加重视发展质量。
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在城市化日益加快的进程中,这些资源显得格外珍贵。天府新区范围内,自然地貌多样,森林、河流、湖泊、湿地等构成了天府新区的生态系统,同时,千百年来,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独特的水文化、川西平原农耕文化。因此,天府新区在规划建设中,要坚持规划服从自然的理念,着力构建田园化的城市生态。不仅要保护开放好“三山六河一湖”的自然格局,更要在城市形态提升、城市功能完善过程中,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绝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为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发展。即使发展速度慢一点,也要精挑细选符合长远发展的产业,强调发展质量、发展品质。成都市提出,今后要将天府新区建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建成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田园化的城市生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现代化的城市形态有机耦合的城市综合体。这样的规划建设理念,有利于天府新区的持续发展。
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生态环境是国际城市不断创新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国际城市区别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成都提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打造世界级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基础在于科学规划,应借鉴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势利导”的治水经验,“师法自然”,依托山形、水势、林盘巧妙设置城市的组团布局,体现“城中见景,景中见城”的城市特色。同时,应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经验,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走产业高端发展、“产城融合”的道路,提高环境承载能力。
未来的天府新区,应呈现一幅“自然之美”的画卷,体现天、地、人的和谐统一,让田园风光和现代建筑在成都这片土地上和谐共处、完美融合。要有“规划如山”的理念,天府新区的规划关系成都未来的长远发展,规划制定后,要加强监督,保持规划的延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