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音大潮喷47.47亿元,总资产237.75亿元,较去年年末增长12.40%……不久前,佛企
创建于1992年,主要业务为建材机械、海外建材、锂电材料及装备等。作为全球陶瓷机械龙头企业,近年来,科达制造业绩不断攀升的同时十分注重研发,通过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迭代新技术、新产品,推动产能落地。
佛山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科达制造已经成为研发和营收增长较快的佛山科技企业代表、民营企业龙头。
今年8月,距离非洲赞比亚首都15公里远的MFEZ工业园内,科达制造(赞比亚)陶瓷厂产能再度扩容。随着生产全抛釉的K3线顺利投产,该工厂日产能突破5.5万m,进一步巩固了本地最大建陶厂的行业地位。
近年来,佛山科技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强民营企业科研能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一批龙头企业受益于此,科达制造就是一个典型。
从顺德起家到如今成为布局全球的陶瓷机械龙头企业,科达制造的发展折射了佛山企业重视科研、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追求。
成立初期,科达制造通过自研陶瓷机械,在外资主导的陶机行业成功实现国产化突围。1993年,自主研制出国内第一台陶瓷磨边机;1995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陶瓷抛光机;1999年,成功推出国内第一台大吨位压机KD3200全自动液压压砖机,并作为陶瓷机械行业唯一代表产品参加建国50周年成就展……
在陶机业务上,科达制造于2002年将海外首条陶瓷整线工程出口越南,进而相继开设了印度、土耳其子公司,并收购了海外高精尖领先制造商Welko(唯高)公司,深耕本土化。
随着业务量的增多,科达制造进行了业务整合:一方面联合重组恒力泰,夯实陶机装备行业的强者地位;另一方面收购了新铭丰公司100%股权,增强墙材机械整线供应能力。在横向扩展多元化业务上,科达制造持续加大建材业务的海外投资,在肯尼亚落子首个海外建筑陶瓷厂。同时,科达制造还进入锂电行业,形成了“石墨化—人造石墨—硅碳负极”的负极材料产业链布局,并战略增持蓝科锂业股权至43.58%,以此布局碳酸锂电上游资源端。
高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创新与人才的支撑。“在‘创新永无止境’的核心经营理念指引下,我们设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拥有亚洲最大、设施最全的陶瓷工程试验中心。”科达制造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今年6月,科达制造累计申请中国专利3839项,其中发明专利1285项;授权中国专利2843项,其中发明专利461项;累计申请国外专利86项,其中发明专利国外授权32项。该公司共有88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成果获各级科学技术奖励近百项次。
同时,科达制造积极参加国家、行业等标准的制修定项目,发布了10项国家标准、50余项行业标准、21项团体标准、历获中国机械500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广东省政府质量奖等殊荣,持续引领行业的技术进步。
近三年,科达制造累计已投入研发资金86197.29万元,其中:2020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为31571.47万元;2021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为30163.80万元;2022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为32613.97万元。
近年来,科达制造的创新成果可圈可点。以液压柱塞泵核心动力元件为例,该元件是工程机械的心脏。然而,该零部件长期被国外某品牌垄断,交期长、价格高昂。液压泵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关键难题。
2011年,科达制造成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科达液压技术有限公司,专注高端液压柱塞泵的研发生产制造。目前,广东科达已成功实现750ml/r大排量重载液压泵的研发,并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产品广泛应用于盾构机、打桩机、陶瓷压机等机械领域,并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打桩机中,实现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与此同时,科达制造在绿色化、智能化领域上不断迭代创新,推出了建筑陶瓷工业窑炉氨燃烧(零碳燃料)技术、陶瓷砖分级分色智能检测线、数字化管理工厂系统等全新技术及产品,以技术创新持续领跑行业,推动陶瓷行业转型升级。
此外,作为全球陶瓷机械龙头企业,科达制造顺应国家高端制造的产业升级大势,围绕“精益扬帆,数字领航”的目标进行转型升级,对标世界最先进的机械装备生产企业,在软硬件上加大投入进行更新迭代。
该企业以下游需求及行业发展趋势为抓手,不断进行产品升级,保持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满足企业数据准确抓取、资源协同共享、管控及时有效的需求,对内构建柔性自动产线,建设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全过程量化品质管理,优化企业生产制造管理模式;对外则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链协同转型,助力企业降本、提质、增效,夯实竞争基础。
经过企业内部改善,科达制造产品设计周期缩短至10.76天,效率提升53%;部分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37%,缩减车间面积33%,大幅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
未来,科达制造将投资3亿元建设全球陶瓷机械先进制造中心,实现自身数字化加工制造能力提升;利用企业的投资收益,在珠三角及周边地区投资超20亿元建设建材机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引入上游加工制造厂商,构建协同发展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