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斗牛场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生产厂家较多,规模较大的有徐工、中联重科、三一、柳工等,行业集中度较低。前20家主要企业的销售额约占建筑机械行业总产值的50%以上,年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7家,其中进入了百亿行列的制造商6家。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及产品线的完善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增长空间,增长较大的主要集中在排名前4位的企业。由于建筑机械行业的产品品种较多,核心技术相对壁垒较大,因此各公司产品分布各有侧重,例如混凝土机械的主要厂商有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安徽星马,路面机械的主要厂商有徐工科技、三一重工、常林集团,装载机和挖掘机的主要厂商有柳工、厦工股份和临工,叉车的主要厂商有安徽合力和厦工股份,推土机的主要厂商有山推股份等,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由于其产品机构的差异性而有所不同。
从国内建筑机械产业的分布情况来看,90%集中在东部地区、湖南、广西和福建。与此同时,大型的建筑机械配套件企业也是分布在这些地区。最大的建筑机械产业集群应该属湖南长沙产业集群,中联重科、三一集团和山河智能都在这一产业集群中。其次是山东建筑机械产业集群,主要企业有山推、小松、临工、大宇和方圆,分别分布在山东的济宁、青州、临沂地区。除此以外还有长三角建筑机械产业集群,代表企业有日立建机(中国)、以安徽合力、小松(常林)、上海华建、日立建机(中国)、现代和龙工等知名企业。近年来,很多内地和西部的大型企业,如三一、柳工、玉柴纷纷到长三角地区兼并企业或建立生产基地,扩大了长三角地区建筑机械产业集群的规模,也使长三角地区成为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此外还有一些规模相对小一些的产业集群,如以徐工为中心的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四川成都、新津、泸州产业集群,厦门、晋江、泉州产业集群,以柳工为中心的广西柳州产业集群。沈阳、抚顺产业集群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也是我国建筑机械产业很有发展前景的地区。
目前中国的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租赁消费额占整个工程机械市场需求的比例还不足10%,而海外发达国家则达到80%以上,中国现有的租赁公司年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5%左右,在中国的近2000亿元建筑工程机械消费规模中租赁份额不足15亿元。如果以发达国家的80%租赁率作为参照的话,则目前存在的租赁缺口还很大,并且随着国外建筑工程机械租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此租赁缺口将会以不低于20%的增长速度持续放大。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全球范围内建筑机械租赁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数据显示,2014-2016年我国建筑机械行业市场容量在逐年扩大,2014年市场容量为7241.32亿元,到了2016年我国建筑机械市场容量达到10548.73亿元,增加近50%。
在工程机械的主要产品装载机、推土机等行业中,均出现了市场份额逐步向龙头公司集中的发展趋势,同时弱势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压缩。行业龙头的竞争力更强,产业集中度提高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近年来,行业主要公司在原有产品已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背景下,通过进入其他细分市场,延伸产品线,增加新的业绩增长点。基于零部件与关键技术的通用性,以及管理模式的移植,工程机械产品相关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不同细分行业的相互渗透,这既加剧了行业竞争,同时也使优势企业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综合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公司将最终胜出,最大限度的分享行业快速成长所带来的收益。
我国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如液压元器件,传动系统,发动机等大多依赖进口,工程机械主机中关键零部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行业接近70%的利润被进口零部件占据。长期以来,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成为制约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随着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日趋成熟,这一瓶颈有望逐步得到改善。一些行业龙头企业开始涉足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规划也将零部件体系的建设放在了重要位置。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快速发展,中低端产能过剩的势头逐步显现,控制发展速度、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逐渐成为行业政策的主基调。
为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要求瞄准薄弱领域,鼓励大型施工机械的发展,如30吨以上液压挖掘机、6米及以上全断面掘进机、320马力及以上履带推土机、6吨以上装载机、600吨以上架桥设备等高端短缺产品,提高中高端大型工程机械的竞争力。同时,国家鼓励进口高端工程机械产品和技术,提高重大装备自主创新能力。
《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2011年版)》鼓励引进国内尚未掌握的先进装备设计制造技术,进口国内尚不能自行研发制造的重要装备,如一定规模和技术标准以上的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履带式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混凝土泵车、沥青混凝土再生成套设备、液压挖掘机、旋挖钻机、压路机(液压传动)等。《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创新指导目录(2012年版)》则要求提高大马力推土机、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大吨位装载机、大型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含盾构机和TBM)、大型智能全液压履带式钻车等五种重大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
工程机械配套用的关键零部件主要包括柴油发动机、机械传动部件、液压元件、信息化控制电子元件等,基础件发展滞后、基础共性技术尚待突破是制约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基础配套缺位的核心问题,《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关键零部件的发展,如动力换挡变速箱、湿式驱动桥、回转支承、液力变矩器、压力25兆帕以上液压马达、泵、控制阀等。
此外,《机械基础件、基础制造工艺和基础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发展11类机械基础件、6类基础制造工艺和2类基础材料,2015年我国重大装备所需机械基础件配套能力提高到75%以上。《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也要求着力提升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制造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
工程机械再制造是指将废旧工程机械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继2010年《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再制造产品认定管理暂行办法》之后,2011年《再制造产品目录(2011年第一批)》、《关于深化再制造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出台,再制造产业进入示范发展阶段。其中,第一批再制造产品目录包含工程机械零部件、矿山机械零部件等五大类产品。
2012年3月,《再制造产品目录(第二批)》发布,涉及4大类35种产品,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再次入选第二批再制造产品目录,显示出工程机械及其零部件再制造的重要地位。
从《“十二五”机械工业发展总体规划》、《绿色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等相关指导性规划倾向来看,未来几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政策趋势是:重点支持行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品结构升级,加快高端和大型工程机械产品的研制和生产;加大对关键基础件的研发和投入力度;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海外并购,培育世界级大型企业集团;推进工程机械再制造,推动绿色制造,转变行业增长方式。整体来看,政策对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基调以调整、引导和扶持为主。政府将加快制定和完善工程机械行业国家标准和监督管理体制;对基础零部件技术研究实施减息贷款、财政补助等优惠;对高端和大型工程机械的进口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提高高技术、高附加值工程机械的出口退税率;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技术研发、兼并重组增加信贷资金投放;开展工程机械再制造试点,加快再制造技术推广应用。
目前,工程机械行业竞争主要集中在龙头企业之间以及优势产业集群(基地)之间。随着产业资源不断向龙头企业集中,工程机械市场集中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014年,在《中国工程机械》杂志主办并发布的2011年度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徐工、中联重科、三一、柳工等11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徐工、中联重科、三一这3家“航母型”企业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占我国工程机械50强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60%。
总体来看,工程机械制造业基本形成了大企业主宰细分市场、各个企业又相互进行产品和市场渗透的市场竞争格局。随着这个市场竞争和渗透的不断推进,工程机械行业将进一步诞生产品系列更为全面、企业规模更为庞大的大型工程机械集团。“十二五”时期,我国将重点打造3-4个销售额达到1,000亿元级的企业集团和5-6个500亿元级的企业集团,未来几年工程机械企业大并购、大重组以及走出国门的并购案件将不断出现,同时各个产品的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