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舍难婚宜章县坚持把产业实体作为最实根基,充分利用自身丰富萤石资源,积极招大引强,强力推进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建设,走出一条契合宜章实际、具有宜章特色的氟化工全产业链发展新路。
宜章里田镇,中化蓝天郴州基地界牌岭多金属矿,开挖出的巨大露天矿坑,犹如一个巨型的锅。
界牌岭多金属矿,锅缘标高580米,锅底标高380米,矿路蜿蜒盘旋从锅缘通到锅底。
“过去,矿山粗放式开采,资源难以物尽其用,生态环境也得不到较好保护。现在,矿在林中、人在绿中,就是一个绿色‘聚宝盆’。”
站在高处,说起这朝夕相处的界牌岭多金属矿,中化蓝天郴州基地宜章弘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弘源化工)党委副书记陈峰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
界牌岭多金属矿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最大的整装萤石矿,拥有两个独立矿床,浅部为含铍萤石矿床,深部为锡多金属矿床,萤石保有矿石量4042.9万吨,矿物储量1318.6万吨,锡矿石量1984.7万吨,矿山露天采矿能力70万吨/年,萤石选矿生产能力24万吨/年。
“早些年,很多萤石都被当作泥巴卖了!”弘源化工业务拓展部经理秦军直言不讳。
矿牌岭多金属矿,萤石储量大,品位却并不高,平均在37%~40%,钙和泥的含量特别大。
“因为含钙含泥量大,挖出来就像泥巴。当时,选冶技术条件达不到,资源浪费很大。”秦军说。
中化蓝天郴州基地入驻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之后,持续推进高钙高泥低品位萤石浮选等技术攻关,矿山生产系统对钙的“免疫力”从最初的3%提高至10%,低品位超细粉萤石综合回收率由最初的40%提高至90%。
这片玉米地大约100亩,是界牌岭多金属矿的排土场。2021年7月,弘源化工在这片排土场播种下玉米,获得了不错的收成。
排土场是每一个露天矿山的必要配套设施,传统做法一般是在排土场闭库后实施覆绿。
“和传统做法不同,我们通过改土试验,对排土场进行耕地再造,将传统排土场改造为适宜耕种的良田,有效解决当地村民耕地少、土地利用率不高的旧况。”陈峰说。
中化蓝天郴州基地与湖南农业大学展开合作,引进MAP农业管理模式,对达到设计标高的排土场土地进行改良、培肥、育种等技术研发,从而将传统排土场改造为适宜耕种的良田,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首家尝试矿山固废综合利用的企业,中化蓝天郴州基地改变尾砂入库的传统做法,投资3000多万元,将尾砂处理成为综合建材、水泥添加剂等原料,既解决了尾矿库占用土地空间及安全环保风险大的问题,又实现废水100%零排放。
“大家看,氟化工产业就像一棵树,根是萤石,氟化铝、氟化氢、三氟氯乙稀等氟化工产品就是这树上的果。”弘源化工办公楼一楼会议室,公司办公室主任晏涛正在跟客商介绍氟化工产业发展情况。
氟化工产业被业界称为黄金产业,氟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军工、化工、机械等领域。
2010年12月,中化蓝天与铸万有公司签署协议,控股弘源化工和鑫源矿业,正式入驻宜章氟化学产业开发区。
2011年5月,宜章弘源化工8万吨氟化铝项目奠基;2013年3月,第一批氟化铝产品(一级)生产下线。
“最初,宜章的萤石并不被大家看好。中化集团之所以看中,是因为当时氟化工产品市场行情很好,且中化集团在这块布局快人一步。”
“201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遭遇了市场下行、技术瓶颈、股东退股的‘三座大山’的重压,企业一度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陈峰说。
“当时,大家有种看不到希望的感觉,众多员工选择了离开。像跟我同期入职的100多名大学生,目前仅留下20多人。”晏涛告诉记者。
“2016年初,在中化集团党组会上,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化蓝天郴州基地的去向,当时集团党组并没有作决定。同年3月,再次讨论,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连发三问:‘战略有没有变?能不能做好?团队有没有信心?’在得到肯定回答之后,集团党组最后决定:干!”陈峰回忆道。
2016年3月,在注资收控股权实现100%控股后,中化蓝天郴州基地打响了攻坚战,并在当年10月首次实现月度扭亏为盈。
为了拉长产业链,引进郴州德宇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界牌岭金金属矿就地生产萤石粉替代产品——低硅高纯萤石球。
德宇新材料总部在广东清远,2011年与弘源化工结缘,为弘源化工提供原材料。
“之前,我们谋划了很久,最初想在白石渡建厂,但一直未能成行。”德宇新材料总经理翁水生说,现在,把生产线搬到山上,他们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
2017年3月,在宜章县委、县政府和弘源化工的热情相邀下,德宇新材料在界牌岭安营扎寨,建成2条工艺技术先进制球生产线万吨萤石粉烘干能力,加工制造8万吨萤石球生产规模,年产值达1亿元。
截至目前,中化蓝天郴州基地累计投资达20亿元,先后注册成立宜章弘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郴州中化氟源新材料、湖南中蓝科技新材料、湖南中蓝资源利用等四家氟化工产业链企业。
2020年,中化蓝天郴州基地首次实现化工级萤石粉自给自足,特别是攻克氢氟酸柔性化生产技术难关后,可根据下游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进一步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
未来,中化蓝天郴州基地将进一步做大做强无机氟、有机氟、氟聚合物、新能源材料等四大产业链,努力将企业打造成为资源利用高效、产业链完整、技术业内领先的氟化工产业基地。
我市萤石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的萤石矿床16处,资源保有储量1.22亿吨,工业储量1.15亿吨,占全国公布储量的50%左右,占湖南省公布储量的90%。
2008年11月,在举行的首届中国萤石——氟化工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上,我市响亮发声: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伸氟化工业产业链条,加快建设氟化学循环工业园(产业开发区),力争将郴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萤石资源生产基地。
2021年9月,市政府与中化蓝天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十四五”期间,扩大含氟锂电材料项目布局,做大做强氟化工产业链。
市县两级高度重视氟化工全产业链建设,放大优势,招大引强,积极主动对接中国中化控股有限公司,引进下辖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郴州基地,抢占氟化工产业“制高点”。
宜章县坚持高效开发,先后实施氟化铝、双氟磺酰亚胺锂、三氟氯乙烯、六氟磷酸锂联产扩产、矿山深部锡多金属资源开发等项目,实现了由卖资源向卖产品、由粗放开发向精深加工的转变。
目前,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已建成全国第一条应用低品位超细萤石粉生产氟化铝生产线,三氟氯乙烯产量占全球需求量的27.3%,氟化铝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
宜章县出台《关于调整宜章氟化学工业集中区企业入园条件及相关政策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在建设用地、财政扶持、金融服务、园区建设、劳动用工等方面给予扶持。
针对园区开发空间小、产业发展容量不足的问题,启动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调区扩区工作。2020年5月,省发改委同意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开展调区扩区前期工作。
健全完善“一对一、点对点”工作机制,成立中化蓝天郴州基地项目工作专班,协调铁路部门铺设一条连接京广线的货运专线直达企业内部,完成入园道路、宜章弘源化工项目用地1400亩及界牌岭矿区用地420亩的征地征拆工作。
创新推出园区项目审批技术共享“直通车”,推动权利直通园区、责任直通部门、服务直通企业,实现园区事园区办。
“园区项目审批‘直通车’推行之前,园区虽然赋了权,但接不住、用不好,最后园区仍是‘全求人’‘运动员’,所有事情都去跑、去求、去办理。”
2004年开始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交道,2016年参与首次“放管服”暨园区赋权改革,宜章县政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志新道出了过去园区赋权的症结。
宜章县将行政审批技术服务触角延伸至园区,建立审批服务“直通车”专业人才库,设立“两室一窗口”,实行定时审、限时办,较好解决了园区赋权接不住、用不好的问题。
“以前,园区是‘全求人’‘运动员’,部门是‘被动干’,服务是‘多头跑’;现在,园区是‘召集人’‘监督员’,部门是‘主动干’,服务是‘一次办’。”刘少杰说。
刘少杰,宜章经开区企业服务局局长,2010年起从事园区企业服务工作,见证了“直通车”带来的改变。
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刘少杰领着记者边看边讲解:这间是调度室,项目审批有难题,园区第一时间进行调度,将情况反映至联系项目的县委县政府领导或经开区主要领导以及联络员,及时协调办理;这间是审批室,有项目要审批,第一时间将涉及17个单位的相关专家召集过来进行现场办理;还设有综合受理窗口,帮企业“帮代办”……
截至目前,宜章县已对园区赋权审批事项117项。2021年,园区办结审批项目89件,是过去3年办结总件数的1.4倍。
2021年7月,宜章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把氟化工产业集群列为全县重点打造的“六大百亿产业集群”之首,未来 5年内力争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3家、超5亿元企业5家,氟化工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
宜章氟化学循环产业开发区,宜章人将其称作“氟园”。“氟园”与“福园”相通,意思就是有福之园。
在我市,不单单是萤石,还有石墨、稀贵金属、温泉等资源,这些“宝”也要变成“财”。
第一,要把“产业立市”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产业实体为根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多谋产业培育之事,多做产业发展之功,兴产业、重实体、扶企业、强园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资源优势不断转化成为发展优势。
第二,要把“开放强市”作为重中之重,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大引企引资引技引智力度,注重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三类500强”、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要把营商环境作为软硬实力,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对标发达地区先进经验,对审批服务事项该减的减、该精的精,开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大力推行从项目落地到项目开工、项目投产的全过程、全周期服务,真正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努力确保每一个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