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洪荒去泡妞人民网海口8月20日电(毛雷、符武平)经过500多个的日夜奋斗,海南省首条跨越南渡江的隧道——文明东隧道将于8月20日16时18分正式通车。
文明东隧道是海南省第二批开工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江东新区启动建设的一个标志性项目,项目由海口市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建设,隧道股份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文明东隧道作为中心城区组团与江东新区组团的重要联系通道,对江东新区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它的投入使用将有助于增加越江通道容量,缓解琼州大桥压力,加密越江通道布局,适应过江交通需求,并能提升城市功能,助力两岸发展,推动组团互动,引导城市形态发展。
文明东隧道项目西起文明东路白龙路交叉口,沿文明东路往东走行,在美苑路以西约300m及以东约350m处设置敞开段,然后下穿滨江西路、南渡江至江东新区东横二路,终点位于东横二路琼山大道交叉口。项目全长4380m,其中隧道段全长2720m,接线m。另外,项目在滨江西路设置4条互通立交匝道,匝道全长约2.3km,在规划滨江东路预留互通立交。
隧道主线建设规模为双向六车道、两孔一管廊,设计速度为60km/h,匝道40km/h。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最大开挖深度超过23m,穿越南渡江区域采用两期钢板桩围堰施工,确保防洪过水断面要求。
通过地下三层布置,最简化解决与滨江路的全互通,节约工程投资。隧道西岸主线出入口分两个路格前后错开,采用“毛细血管分流”理念,极大地减小了隧道运营后对老城区交通的冲击。
针对汛期、枯水期不同的防汛、防台要求,在江面采用水中翻交的形式,这在国内也是比较罕见的一种做法,在保证通航和过水断面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
在海口首次采用型钢混凝土搅拌墙,且型钢可以回收利用,绿色又环保。同时,隧道内装修顶部的防火板和侧墙的搪瓷钢板,均采用的是新型材料,既简洁大方,又便于日常维护。
本项目大型钢板桩围堰通过调整施工工艺的方式,将水中作业打桩转化为陆地环境作业,使得围堰工程工期提前了2个月以上,既加快了总体施工进度,又确保了南渡江防洪要求,并为二期围堰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期围堰施工过程中,35天完成16万方堰体吹填和1800余根钢板桩插打、20天完成15万方基坑土方挖运、30余天完成400米长隧道主体结构。
施工用到的拉森钢板桩、钢管支撑、地下连续墙设备、三轴桩机等资源需从岛外调配,项目部专门成立督导协调小组对项目进行资源管控,及时从岛外调配紧缺资源,同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高峰期投入了100余名管理人员、2000余名劳务工人及200多台大型设备(大部分从省外调运),开启24小时连续奋战模式。
项目部借助项目科研不断强化对质量、安全、成本、进度的直观管控,实现项目管控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借助分析软件调整基坑开挖中可能出现的不利工况等,为复杂基坑项目的关键工序的高效施工提供了技术借鉴和参考。
项目部坚持党建引领,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将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各方党员凝聚在党旗下,组建了项目临时党支部,并将“红色引擎”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积极整合各种党建资源服务于项目建设,引导党员共同攻坚克难,积极在项目拆迁、建设、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确保了“渡江战役”顺利进行。
在滨江西路与文明东路交叉路口,有一栋崭新的大楼。该栋楼作为文明东隧道的管理中心,将成为隧道投入运营后的大本营。运营管理人员将进驻其内部办公,确保隧道安全畅通运行。
在大楼二楼的控制中心,一个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幕直立在眼前,在其对面则是一排控制电子屏幕的计算机设备。这是隧道一体化监控平台,是整个隧道的“大脑”,该平台包含概貌图、3D、通风、给排水、电力监测、照明、交通监控、视频AI、视频监控、有线广播、有线电话、无线通信、网络监测、火灾报警、东设备房、西设备房、报表等18种功能系统。隧道内有上百个摄像头、54个风机、31个音区、9个泵房等设施设备,都可以在一体化监控平台的远程操作下进行工作。
电子屏能够24小时监测隧道内状况, 隧道内每隔50m左右设置一处有事故或者火灾报警和灭火的设备,一旦发生险情,除了通过隧道监控自动识别联动,也可通过就近拨打镶嵌在隧道墙壁上的电话进行联动。电子显示屏会第一时间弹出窗口,显示事故地点状况,值班人员会立即根据平台响应功能操作解决。
温馨提示:文明东隧道在文明东路、滨江路、江东新区东横二路均设置了进出口,为了您的安全,隧道仅供机动车辆进出使用,非机动车与行人禁止入内。进出匝道车辆限速40km/h,隧道内车辆限速60km/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