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杨一莎泳装在重庆涪陵的深山中,一根150米高的烟囱拨地而起,直插云霄。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被这根烟囱所震撼。可你知道吗?其实你看到的只是它的地面部分,它的地底下还有什么呢?原来这里就是代号816的中国最大的地下核工厂所在地。这根大烟囱,就是这个地下核工厂的通风口。
816号称世界第一核军工巨洞,这个浩大的工程,是当年中国最高建筑技术的结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苏关系破裂,美国也对中国虎视眈眈。而当时由于历史原因,中国70%的工业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处于其他国家导弹和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之内。一旦爆发战争,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为加强战备,中央在1964年决定将国防、科技、工业逐步迁入三线地区。在这种前提下,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在西南地区建一个核工厂,并得到了毛主席的批准。1966年,位于重庆涪陵白涛、设计建造拥有2001根燃料棒的水冷式反应堆的816工程破土动工。
816地下核工程是个占地 10.4万平方米的浩大工程。6万多建设大军在这里奋战了18年,其中光打洞便用了8年,安装设备则用了9年,建成了一条长达 20余公里的洞体工程。其中,主洞室高达 79.6米,拱顶跨高 31.2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洞内共有大型洞室 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 130多条。这些洞宛如迷宫,如果将施工挖出的土石方筑成一米见方的石墙,可长达 1500公里。洞体周围共有大小19个洞口,人员出入口、汽车通行洞、排风洞、排水沟、仓库等应有尽有。
作为国家的绝密军事工程,816 工程由直属8342部队承建。根据设计方案,816可抵御百万吨当量氢弹凌空爆炸的冲击和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的攻击,还可抵抗8级地震的破坏。
816 工程选址经过了严密的考察。最后选定位于乌江畔的涪陵白涛镇。这里位置隐蔽,靠近水源 (核反应堆需要大量的水进行冷却)。为了保密,白涛镇从此在地图上消失。
1966年,数万名工程兵听从祖国召唤,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白涛。当时816对外称国营建新化工机械厂,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有一对湖南籍兄弟同在白涛参加816建设,两人给家里写信时,都只说在外参加三线建设,具体在什么地方都不能说。直到有一天,兄弟两个在白涛的街头相遇,才发现原来彼此都在同一个地方。
根据设计,整个 816 工程有 26 个子项工程,其中17个都位于山洞内。水平布局高差不一、错落有致、长度不同,这些子项工程分别通过导洞和支洞相连,有如地下迷宫,一般人进去,如果没有熟悉洞内情况的同志引路。就会迷失方向。
816 工程的主厂房施工面积大、净空高度高,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指挥部决定要在洞内架设两台桥式吊车。由于堆工主厂房的特殊结构,如果按照常规方法从底部开始搭设脚手架,不但需要大量的脚手管,还要耗费很多的工时和人力。时间不等人,为了保证工程如期开工,施工人员经过精心计算,提出了依托洞壁锚杆搭设脚手架的方案。按照方案,工人们在三、四十米高的洞壁上攀着锚杆,一步一步地搭起两层悬空挑廊,按期完成了砼浇筑第一阶段的任务。
取水口是 816 工程在洞外建设的一个重要子项工程,按照 816 指挥部的要求,工程必须在 乌江洪峰到来之前,将取水口泵房主体抢建完成。
取水口泵房所在的位置原来是一个烂泥塘,为了与洪水抢进度,施工采取 24 小时不停歇的轮班作业、机械施工与人工开挖一起上的办法。经过四个多月的艰苦鏖战,抢在第一场洪水到来之前,圆满完成了指挥部下达的计划任务。
816所在的白涛镇馒头山一带山高林密,工程建设完后,从外部唯一可以望见的是山顶露出的那根150米高的白色烟囱。烟囱既作为洞内通风口,也能在战备的情况下施放出白色烟雾笼罩整个山体以迷惑敌机。洞体附近的住户全部搬迁,厂区的医院、学校、市场一应俱全,与外界基本隔绝,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秘密城。直到2002年解密,附近居民才知道原来这里有一个核工程。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84年2月,816核工程全面停工。2003年4月,国防科工委下达了对816工程的解密令,从此潜伏地下40年的816核工程的神秘面纱才被逐步揭开。
在洞口,人们便可以看见现已拆除的重达百吨的钢制大门的痕迹。洞内总共上下11层,相当21层楼房的高度。洞内道路、导洞、支洞、隧道、竖井多达130多条,总长约20余公里,尤如一个巨大的地下迷宫。洞体内顶部覆盖层最厚达200米,核心部位厂房的覆盖层厚度均在150米以上。
9楼是主控制室,安放着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机体,在计算机控制台正对的4个直径约2米的圆形控制盘上,分别注满数百个安放核材料棒的小孔,不过这些小孔从来没有真正使用过。主控室另一端的严密系统插销盘上,分序号标注着2001个小孔,这些小孔同主控室的计算机以及核反应堆内的反应孔相连。
816是一个是石墨水冷反应堆,是生产、发电两用的洞内工程。洞体工程除了反应堆部分,还有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废料处理部分,包括废水、废燃料棒等有污染废物的处理。核洞内最大洞室为反应堆主厂房。走进厂房,可看到当年反应堆的支架部分。这些1米宽的支架绕成一个正四方型,有1984个管道,头顶的钢板上布满了圆形的窟窿,用铜焊焊接合金板密封。
中央控制室大厅中央,有一个灰色的控制台,它的计算机高达两米,是70年代我国自主生产制造的。控制台的地下,有两台大功率的水泵,负责将削减放射强度的水排出洞外。
离洞口不远处,是一座烈士陵园,里面安葬着建设过程中牺牲的76名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1岁,年纪最小的仅17岁。这些烈士国,很多毕业于清华、北大、哈军工、上海交大核物理和化工专业,他们听从祖国召唤,不计个人得失,带着对祖国忠诚的信念,用青春与热血,浇筑了中国核工业史的一座丰碑。
“816工程”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记忆,更是几代人的青春。今天,816核工程已被打造成为包括核科普、互动体验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的国防教育基地,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核原料生产过程,缅怀军工人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