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杏泄春光新浪这个视频,实际长达12分钟,记录了00后主持人子萌,无意间找到一台82年东方红拖拉机,决定带回家修复,经过三个月的翻新修复,让这台82年的东方红拖拉机终于重现风采的过程。
几位年轻人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作出不可磨灭贡献的东方红功勋车的敬意!
1958年7月20日,在人们敲锣打鼓的护送下,第一台拖拉机披着彩带,带着骄傲的轰隆声,稳稳地开出一拖厂门。
1958年3月16日,对中国一拖作出批示:“各种拖拉机样式和性能一定要适合我国的气候和地形,并且一定要是综合利用的,其成本一定要尽可能降低。”
按照计划,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要在1958年年底前生产出第一台拖拉机,1960年交工验收。时间已经相当紧张,为了赶工期,所有工人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然后集体睡在厂房内。
“第一台拖拉机是工人们按照图纸敲敲打打,手工做出来的。”曾参与第一台拖拉机制造的卢富来回忆说。
1958年6月30日,一拖生产出第一炉铁水;7月5日,生产出第一批锻件;7月8日,生产出第一台燃油泵;7月13日,生产出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1958年7月20日,工人们在第一辆东方红拖拉机车头上挂上毛主席头像,像打扮新娘子一样装扮这辆拖拉机,戴上大红花,车身上挂满彩绸,然后敲着锣舞着旗,欢天喜地地跟在拖拉机的后面,“隆隆隆”地开出厂区大门。
从1955年10月1日主厂房破土动工,到1958年7月20日装配出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东方红牌54型履带拖拉机,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
1985年,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二龙山农场拖拉机驾驶员王太平,开始担任省特等劳动模范张守常“东方红”-54型拖拉机276号车组第四任机车长。他带领几个助手,辛勤劳动,严格管理,标准作业,坚持双班保养,定期检查。并总结出“一认真”“二正常”“三争”“四不漏”“五调整”“六不干”标准化保养法,使机车使用寿命和效率大大提高。
王太平带领的“东方红”-54型拖拉机276号车组,在27年未大修的情况下,干了37年的工作量,适时、按质播种了大豆、玉米和高粱。三率平均值一直保持在95%以上,6年为农场节约138043.51元。
王太平弘扬工匠精神,数年如一日,使这台“东方红”-54型拖拉机创造出27年未大修的农机史上的“奇迹”。
宋占平,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冠星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是“东方红”的忠实用户、铁杆粉丝,用他的话说就是“和‘东方红’有关的,我都有兴趣”。
宋占平对“东方红”的最初印象,源自于父亲驾驶的那台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
父亲驾驶着东方红拖拉机在草原上奔驰的身影在年幼的宋占平的眼睛里是那么的高大。宋占平回忆说,这台生产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承担了村里绝大部分耕作、运输的劳作,是大家的宠儿,直到80年代初期才光荣“退休”。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艰辛劳作,这台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在“退休”时依然动力十足。
宋占平说:“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和符号,对我而言,它的身上还浓缩了父亲那一代人的精神品格,朴实、勤劳、可靠,更是意义非凡。”
长大后,宋占平也和农机打起了交道,合作社里所有型号的东方红拖拉机他都驾驶过,东方红拖拉机成为了他身边最忠实、最可靠的朋友,他的“东方红”情结也与日俱增。宋占平开始有意识收藏关于“东方红”的一切,图纸、图册和各种纪念品,多年累积下来,他的家就像东方红拖拉机的博物馆。而宋占平最心爱的收藏品莫过于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一整套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的图纸。
这台东方红54履带拖拉机,是中国一拖送给祖国70华诞的献礼,它作为“新中国第一”,出现在“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接受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要让这位失联多年的“老朋友”重新跑起来,必须进行一次严格的“体检”,庆幸的是,经过一番“体检”后,这台拖拉机的各项性能基本完好,之后,技术人员对这台拖拉机进行了一次“大手术”,整机进行拆装分解,损坏零部件进行更换。由于年代已久,许多零部件已无处可寻,大家就手工打制,将主机进行修复。
在有限的20天里,历经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这位“老朋友”满血复活,并实现发动机一次点火启动!
“突突突”的发动机声清脆响亮,驾驶起来轻松自如,跑起来气势逼人。虽历经沧桑,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依旧霸气侧露!驾驶师傅开到动情之处,突然来个潇洒的漂移大甩尾。
这台东方红54型履带拖拉机检测、修复的过程被发布在抖音上后,短短半个月,视频点击量就达109.8万,收到6.6万点赞、7100条评论。
很多人在视频下动情留言,有回忆和感动,有赞美和肯定,有调侃和期待。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它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中国人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