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渔场13060651岁的伍锡品任支书6年,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跑项目、抢机遇,组织修建村屯道路,先后卖掉自己的卡车、挖掘机,自办的加工厂也无暇顾及,垫付各项资金200多万元用于村屯道路硬化建设。交通的改变带来了经济的大发展,他又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杉木、毛竹、山楂、油茶等经济林木种植,同时建起一批藏香猪养殖场及娃娃鱼养殖场。
在他的带领下,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201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1000多元,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三江乡大地村处于湘桂两省交界之地,是恭城最边远的行政村,全村1400多人口分散居住在3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上。由于交通不便,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多年来村民的生活主要是靠砍伐木材、外出打工以及民政救助来维持。伍锡品从20岁起就离家跟人学做木材生意,在外面闯荡了十多年,桂林、湖南等地的木材市场都跑遍了,生意上做得也还比较顺手。
经过多年的打拼,现在有5辆大卡车和3台挖掘机,两个加工厂,还在县城买地建了一栋四层的楼房,算得上村里率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但是当伍锡品从外面回到村里,看到大部分村民的生活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心里总是感觉很堵。早几年,他也曾经在村里开办过木材加工厂,还搞过食用菌种植,希望以此来带动村民致富,由于规模不大,对村民的影响力很有限。但是村民对他的想法都非常感兴趣,都愿意跟着他干。
2008年7月,伍锡品高票当选为大地村的支部书记。伍锡品说:“说实在的,当初自己对此还真的有点放不下。因为一当上村干部,就意味着自己的生意就必须得放弃一部分,家庭收入肯定会受到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甚至还和老婆闹了一阵子别扭,我还是决定先试一试,了却自己多年来的一个心愿――尽自己的力量为家乡做点事,把地方上的建设搞起来,让村民富起来。”
“看到屋、走到哭”是昔日大地村的真实写照。大地村地处湘桂交界的大山深处,距县城70多公里,是全县最偏远的行政村,过去瑶民常年居深山,不出村,走小路,不逛城。乡亲们把所有的期盼寄托在村里的“能人”伍锡品身上。面对群众的信任,村民的期望,伍锡品毅然回乡担任村支部书记。“要想富、先修路”,大地村要发展,必须修通村里道路!
在一次党员会议上,由于修路的资金和材料无法落实,党员们商议无策,会场静默无声。伍锡品明白大家心里的担心与顾虑,他大手一挥:“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难处,我已经想好了修路的线路安排及施工方案,大地村通乡道路的费用我自己预先垫上,路修通了再说!”
把“路”当路子,这是伍锡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走的第一步,他组织挨家挨户发动村民筹集资金、投工投劳修建进村道路,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点燃了乡亲们的热情。任职前,他有5辆大卡车,3台挖掘机,两个加工厂,为了修通修好村里与外界联系的道路,他先后卖掉了自己的5辆卡车,1台挖掘机,加工厂也丢在一旁,无暇顾及。剩下的两台挖掘机,无偿提供给村里使用,还自掏腰包出油钱和施工台班费,先后垫付各项修路资金达200万元。
2012年5月以来,伍锡品组织发动村民共筹集资金200多万元,投工6000多个,目前完成村屯道路硬化13公里,改扩建村屯砂石路20公里以上,全村8个自然屯均实现了4米以上的通屯硬化道路,大地村“行路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如今,在三江垭口俯瞰大地村,只见公路蜿蜒而下,一座座漂亮小洋楼点缀在田地间,村民门前屋后也通了水泥路……梦想在大地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变成了现实。
20岁就跟别人经商做木材生意的伍锡品,极具商业头脑,上任后,他充分利用“大地瑶山勤长树,石头之外是木材”的资源优势,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杉木、毛竹种植,并引进老板开办竹木制品厂。伍锡品经常说“土地、山场就是我们的银行,我们就要靠山吃山”,多年来他带领乡亲们新种杉木近40000亩、毛竹12000亩、建立了连片200亩以上的杉竹基地4个,建有木材、竹器加工厂4个,年产值达80多万元。大地村西卡屯有25户村民,2013年有8户村民销售杉木收入在50万元以上。
看到乡亲们从山上开启了“幸福门”后,伍锡品又依托县委、政府的扶持政策,大胆实践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山楂、大红茄、紫甘薯等种植,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聘用村内剩余劳动力到基地干活,每天给他们发60元的工资,这下,乡亲们乐了。待基地丰收后,入股的农户还能从基地拿到总收入15%的红利。
种养两条路,保准能致富,光种不行,还要养!大地村水温偏低,但水质特别好,适合养殖特种鱼类。伍锡品带领群众“做活水文章”,大力发展养殖娃娃鱼。“万事开头难”,伍锡品的养殖场第二个年头就有了上万元的收入。大地村群众看在眼里踊跃跟上,全村上下形成了养殖娃娃鱼的热潮。目前全村养殖娃娃鱼年产值超过100万元。乡亲们发自内心地高兴:是伍支书带头抱回了“金娃娃”。
伍锡品的老伴说,自从村里养了娃娃鱼,伍锡品就成了整天村头村尾跑、回家需人找的“人娃娃”——365天难得有几天在家,不是钻山沟就是跑项目,不是跑销路就是理头绪,自家的工夫无暇管,村民搞产业却随喊随到,“整个50岁的人了,哪见过下大雨还往外冲”,老伴说起伍锡品,苦笑中夹杂着心疼,佩服中洋溢着自豪。
村民钱袋子鼓了,但多年来饮水还是从山沟里接取的,极不卫生。于是伍锡品又马不停蹄,带领群众改水改厕、建人饮工程,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看到新农村建设让村庄变得整洁漂亮,他又趁势引导农民掀起了建新房的高潮。“山上修路炮声阵阵,屯里修路机器轰鸣,村民建房忙忙碌碌……”大地村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热气腾腾的景象,伍锡品带领大地村乡亲们吹响了扶贫开发攻坚战嘹亮的号角。
6年的支书工作,2年“整村推进”,大地村依然是绿水清山,伍锡品书记家里却成了“三不见”——1台挖机不见了,5辆卡车不见了,厂房不见了,还得垫支上百万。外人常问他:“你这样值不值?”“值”,伍锡品同志斩钉截铁说,“因为换来了老百姓家里的‘金山银山’,换来了村民人均年收入超万元,换来的是村民的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伍锡品书记做的一件件好事、一桩桩实事都被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这样的书记我们最喜欢,这样的‘领头雁’我们永远跟!”村民们用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伍锡品经常笑着这样说:“一个人活在世上不能只想到自己,总要做出点对众人有好处的事,才不枉人世走一回。”
致富不忘桑梓,矢志带头致富。2014年被评为广西“扶贫攻坚好书记”的村支书伍锡品,在当年自己的生意正火时,为了乡亲们期盼的眼神,毅然放弃经商,回到村里当上了支书。面对全村发展困境,他自掏腰包,不惜垫资百万修筑村里的道路。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他自己的生意却荒废了。为了全村利益,他“不汲汲于富贵”;为了全村的发展,他“不戚戚于贫贱”,不以一己之得为得,不以一己之失为失。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员的高尚情怀,闪耀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在群众的眼里和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扶贫攻坚好书记”的伟岸形象和一个“身边的好人”伟大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