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仙翠羽罗盘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10月18日将在宁夏银川举行。
大会以“协作促就业、匠心树品牌”为主题,汇聚政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创业投融资机构、就业创业领域专家学者、劳务品牌和创业者等各界代表,集中展示分享各地开展劳务协作、培育劳务品牌的经验做法,推动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发展壮大劳务品牌,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劳务品牌具有地域特色、行业特征和技能特点,带动就业能力强,是推动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近年来,劳务品牌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一起来认识一批闻名全国的劳务品牌——
改革开放以后,云阳鱼泉、江口、沙市一带陆续有村民背着压面机走出三峡库区去往全国各地从事鲜湿面和干挂面制品加工。90年代云阳面条在全国迅猛发展。目前,云阳开办的面坊已遍布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有5.6万家(20多万云阳人从事面食加工行业)。同时辐射影响了云阳县周边区县,带动了巫溪、奉节、城口、万州等区县近15万人从事面条加工行业。
整个云阳面业的鲜湿面产品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70%,年销售总合达到了600亿元,纯收入197亿元,工业增加值180亿元以上。从增加老百姓收入、提供就业岗位这两项民生指标来讲,云阳面业已成为该县第一大支柱产业。
陕西,蓝田,地处八百里秦川中部,毗邻陕西省会,古属京畿之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一种崭新的技艺在这块土地上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同蓝田玉齐名,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蓝田厨师”。一代又一代的蓝田厨师英才,鼎故革新,前赴后继,凭借一把炒勺,走南闯北,搅香了世界,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
近年来,蓝田县高度重视厨师人才的培养、促进和壮大。一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厨艺交流、厨技评比、名师带高徒等方式,不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陕菜之乡”“厨师之乡”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建立餐饮人才发展联盟、建设厨师学校、创建餐饮名店、选树优秀厨师、打造优质菜品等方式,逐步形成集团化运作、产业化经营、连锁化配送的餐饮服务新模式。2020年“蓝田厨师”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60000余人,创造劳务收入近35亿元。“学厨师到蓝田”“品美食到蓝田”的餐饮文化品牌在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和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愈发独特的重要作用,真正让蓝田“勺勺”搅香世界!
为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人社部门通过多年努力工作,精心培育、认真管理,已累计输送到浙江省嘉兴市从事羊毛衫制作近1.3万余人,他们终保持干一行爱一行的学习热情和不怕苦不怕累的工作精神,深受羊毛衫制作用工单位的信赖和好评。
务工人员经多年努力和勤奋的工作,业务能力和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有的已被当地政府评为用工单位的先进生产者、岗位标兵等称号。羊毛衫制作助推了全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云南丘北县农村劳动力23.5万人,从事纺织业13万人,年人均收入高达6万余元,每年可实现务工收入7.8亿余元。
湖北蕲春“蕲春艾灸师”2018年获湖北省级劳务品牌,截至2021年5月,蕲春就业部门共计开展180期就业扶贫“艾灸师”培训,帮扶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业5000余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410期,累计培训艾灸师58000余人,为了促进蕲艾产业发展,开展160期电商培训,催生了1000多家电商企业(含网络销售),累计直接带动就业30万余人。
目前全国蕲春艾灸养生馆达15000余家,植入蕲艾艾灸技能养生加盟馆4000余家,艾灸师月工资平均在6500元左右。“蕲春艾灸师”走向全国各地,为该县蕲艾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艾灸技能人才支撑。
上世纪80年代,监利市毛市镇一些农民凭借做包子馒头的手艺外出谋生。历经30多年的发展,以毛市镇为代表的监利面点从业人员多达10万余人,影响和带动了全国近50万人从事面点行业,包子馒头等面点年营业额达到300多亿元,监利面点师开设的门店3万余家,遍布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纯收入高达80多亿元。带来了稳定的就业和丰厚的收入,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天降嘉禾、神农教耕,秦皇戍五岭、屯粮于禾仓。起于秦汉时期的嘉禾铸造技艺,历经两千多年的传承和磨砺在新时代大放异彩。目前,嘉禾县有铸造企业256家,拥有熟练技工4.6万人,覆盖铸造业全工序链7大工种的熟练技工,铸件产量约占全省的40%,产品广泛进入汽车配件、数控机床、精密机械、航天和军工等领域。
嘉禾人是打铁的,也是铁打的。嘉禾铸造工和铸造企业遍布粤港澳大湾区、长株潭和北部湾。“湖南铸造工匠”享誉江南带动近10万人就业,年输出铸造工匠熟练工1000人以上,每年为农民工创收达50多亿元。
“巴渝大嫂”家政源于三峡库区的腹地万州,传承了库区人民淳厚坚韧、奉献上进的精神。“巴渝大嫂”是由一批舍小家为大家、离乡背土、心怀大义的移民妇女共同塑造而来,流淌着奉献上进、为国分忧的骨血。
“巴渝大嫂”在全国首创了家政从业人员的价值评估标准,制定了“巴渝大嫂三级五钻七星价值评估体系”,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技能技术三方面入手,采用“优选、重训、严要求、逐级选拔”的科学培训体系。2011年,被人社部认定为“家政服务业百强企业”,累计培训10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占比12%。在本地开展了1077场家政进社区活动,在上海举办211场巴渝大嫂双选见面会,劳务输出10052人,实现就业2万多人。
“乐陵港务工人”距今有40余年历史,自60人的农民工队伍发展至5000余人的劳务大军,活跃在天津港、青岛港的港口生产一线,品牌的载体山东汇诚劳务服务有限公司隶属于乐陵市人民政府的国有独资企业,40余年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形成了红色劳务、规模劳务、技能劳务、诚信劳务、责任劳务五大金字招牌,以“敢为人先、大爱为国、不屈不挠、团结奉献”的冀鲁边精神为指引,以“港口专用流动机械+港口专业机械操控人才”为抓手,实施技能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吃徽菜,首选“绩溪徽厨”主理的菜馆;买吉他,“正安吉他”品质好;做防水,“平舆防水”值得信赖……经过多年发展,一批带着地域标志的职业行业名词,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劳务品牌。
2021年,人社部等20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上,来自各地的146个劳务品牌项目首次集中亮相。劳务品牌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劳务品牌?记者进行了探访。
在湖北武汉,48岁的石万仲正在为客人修脚,各种小巧的刀、剪、锉在他手中翻飞。“以前,在小煤矿挣钱,又苦又累又脏。现在,在修脚店上班,冬暖夏凉旱涝保收!”
在石万仲的老家——陕西紫阳县,“修脚你莫嫌,发财在眼前”“一年修脚挣票子,三年修脚买车子,五年修脚买房子”的顺口溜家喻户晓。靠着“紫阳修脚”这一劳务品牌,仅有35万人口的紫阳县每年外出务工人数达8万人,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务品牌建设历经3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助推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张小建说。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人数多,从业人员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更高、权益更有保障。进入新发展阶段,抓好劳务品牌建设是扩大就业规模的重要切入点。据介绍,此次遴选的146个劳务品牌覆盖一二三产业,多数集中在手工艺制造、建筑、家政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特别在脱贫地区,通过建设劳务品牌,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帮助他们实现增收,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该负责人说,比如,河南“林州建筑工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达20万人,年产值达1500亿元,当地60%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从事建筑业。
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劳务品牌还成了城市名片。比如青海化隆打造拉面特色小镇,当地农民纯收入的54%来自拉面餐饮相关行业;江苏盱眙龙虾厨师延伸为集种养、物流、餐饮、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有关方面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的劳务品牌已有13家,如“南康木工”“监利玻铝商”年产值分别达2000亿元和1000亿元。
不过,我国劳务品牌建设工作虽已有初步基础,但总体来说,全国知名的劳务品牌还不多。特别是与我国2.86亿农民工总量、完备的行业门类相比尚显不足。
今昔对比,我国劳务品牌实现了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业态和功能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有的劳务品牌自发形成,靠“传帮带”聚集人气,在市场考验中脱颖而出;有的靠政策扶持引导,挖掘优势资源,不断做大做强。
前者的代表如河南信阳市固始县,发挥老乡抱团发展的传统,在不少地方形成了具有固始地域特点的“产业圈”。比如,在北京的“城外城”汽配城,有固始籍商户近1000家,占该汽配城的60%;在江苏吴江市震泽镇,有从事纺织印染的固始籍员工7万多人,占当地人口总数的一半。
后者的代表如吉林松原市的“前郭海员”。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培训+输出+品牌”的模式,帮助数以千计的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就业。
海员招聘一直是个难题,职业本身有技术门槛,还需要长年离家。要想成为海员,前期光培训费就得1.6万元,后续还要考证书,海员招聘一度遇冷。为此,当地人社部门派专人带队逐村宣传。不仅如此,前郭县就业服务中心还果断出招:为有意向的劳动者介绍工厂的工作,让更多人能攒够培训费。据海员常宏利回忆,前期培训学习了设备使用、跳水、英语等各种技能。在考完证实习半年后,常宏利正式上船,月薪轻轻松松超过1万元。现如今,前郭县几乎村村有海员,还辐射到全省,最多时一年就有近1000人参加培训成为海员,人员也从农民工拓展到大学生和群体。
今年,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要求培育一批叫得响的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随后,人社部、国家发改委等20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劳务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十四五”期间,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发展提升、壮大升级的促进机制和支持体系基本健全,地域鲜明、行业领先、技能突出的领军劳务品牌持续涌现。
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要做好劳务品牌发现培育工作。要指导各地广泛调查并全面掌握本地区劳务品牌基本情况,对较为成熟的,做大做强做优;对有一定知名度、尚未形成品牌的,抓紧确定品牌名称、促进规范发展;对处于发展初期的,逐步引导形成劳务品牌。
先看趋势。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劳动力供求面临的挑战,劳务品牌也需开启转型之路:或从劳务输出升级到技术输出;或转型为商品制造、工程承包;或从吸收农村劳动力为主转为以吸纳城镇新生和再就业劳动力为主;或转型为集服务、商品、行业品牌于一身的综合性品牌。
再看核心竞争力。劳务品牌核心在人,人员的竞争力决定着品牌的竞争力。然而,当前,劳务品牌还存在管理不够精细、从业人员技能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劳务品牌发展由数量粗放型向质量产业型转化、从业人员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转化的重要措施。
对此,人社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提高技能含量,来加快劳务品牌发展提升。在培训方面,将鼓励各类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开展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纳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范围;在评价方面,将完善劳务品牌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多元化评价方式,按规定对相关人员发放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在待遇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劳务品牌领域高技能人才要同等落实职称评聘、选拔培养奖励项目等人才政策。
在做优存量的同时,还要积极拓展劳务品牌的增量。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主攻方向主要有4个。聚焦新产业,要在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挖掘细分行业工种的用工需求,打造中高端技能型劳务品牌。瞄准新生活,在家政服务、生活餐饮、人力资源、养老服务、商务咨询等急需紧缺现代服务业,打造高品质服务型劳务品牌。着眼非遗,大力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手工艺、乡村旅游等文化和旅游产品及服务,打造文化和旅游类劳务品牌。紧盯民生保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脱贫人口、搬迁群众、农村留守妇女较多的地区,围绕制造业、建筑业、快递物流业等就业容量大的领域,打造民生保障型劳务品牌。
(综合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政务微信、澎湃新闻、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