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计划软件下载 上全狐网我们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汽车是137年前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但是估计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辆马车是由中国人发明的,而且距今已经4千多年了。
据《左传》记载,夏禹时期,夏朝工匠奚仲创造了第一辆用马牵引的木制车辆,是世界上最早的马车雏形,奚仲也被称为造车鼻祖。但是很遗憾,虽然我们拥有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和领先世界的古代科技,但是在近代汽车工业发展史上,中国曾一度毫无存在感。
汽车行业曾有个说法,“中国汽车工业落后欧美发达国家上百年”,此线年,中国的汽车产量不足15万辆,而同时期美国汽车年产量达到了800万辆,日本更是早已突破了1000万辆。
几十年后,格局已经被改写,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50万辆,首次成为全球第一,而这个纪录至今已经被保持了13年。
眼下年轻人追剧都喜欢看主人公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的逆袭爽剧,如果你把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史也当作一部剧来看,那这部逆袭大剧的精彩程度绝对会让你惊呼:太励志了!而让我发出如此感慨的,正是刚刚追完的一部描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公益纪录片《奋进的力量》。
记得第一次出国旅游的时候,导游提醒我们买纪念品千万要看看背后的标签,别买到了“Made in China”带回去送人闹笑话。
“中国制造”,全球公认的“物美价廉”的代名词,在世界上超过一半的家用电器产自中国,每三件服装里就有一件由中国生产,但是在汽车领域,“中国制造”却曾经是落后、低质的代名词。
时间回到17年前,2005年陆风汽车作为第一家试图进入欧洲汽车市场的中国品牌,却在Euro NCAP欧洲安全碰撞测试中以零分收场,紧随其后试图进入欧洲的华晨汽车也只收获了一颗星的成绩,中国汽车的欧洲征程戛然而止。
8年后的2013年,又一个中国品牌观致汽车再次征战欧洲,在Euro NCAP以五星成绩一战成名,如今五星成绩对中国品牌来说已成常态,今年就已经有比亚迪长城的三款车型在Euro NCAP收获五颗星。
其实在中国品牌发展初期,不光是征战海外市场受挫,即便在国内市场,品质与安全性也曾是困扰中国汽车人的最大难题。汽车圈曾流行一句话“,修车排队”,虽然这实际上是被误读的一句话,原本指的是因为奇瑞汽车销量激增导致售后服务跟不上用户需求,但却反映出了在中国品牌起步之初曾遇到过的困境。
底子差、基础薄弱是事实,但是不服输的中国汽车人,硬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山头。奇瑞的工程师曾发现一款发动机存在烧机油的现象,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发现问题出在一个小小的弹簧片的磨损上,最终解决了问题。
如今奇瑞的发动机在开发过程中要经历两万台时的测试,能够实现在等效用户行驶30万公里的台架试验中,活塞、轴瓦等发动机的关键部件磨损不超过十分之一毫米,并敢于提供全系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
权威机构的对比数字最能说明中国品牌这些年的进步,第三方数据机构J.D. Power在2000年首次引入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当年自主品牌与国际品牌的PP100(每一分指新车质量以平均每百辆车问题数)差距高达396分,今年这个差距已经缩小到只有5分。
而曾经让中国品牌低分收场的安全碰撞测试,如今也不再是让中国车企头疼的难题。从2006年开始,长安吉利长城、广汽、奇瑞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开始陆续建立了自己的碰撞实验室,中国车企从实验室投资规模、到碰撞假人中国保有量、每年碰撞次数等数据都创下新高。
以长安汽车为例,在长安的碰撞实验室每一辆新车诞生之初就要进行碰撞试验,每年测试撞毁的新车在450辆到600辆左右,相当于一天撞毁一辆半。而在声声撞击和一次又一次的碰撞试验中,中国汽车人积累下了宝贵的汽车安全经验,中国汽车也成为了安全的代名词。
除了质量、安全这些基本素质过硬,在曾经制约中国品牌汽车的传统汽车“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方面,中国品牌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长安耗时6年自主研发的蓝鲸NE系列发动机,核心的3C零部件全部自主生产,拥有平衡轴技术、排气涡轮增压、DVVT、高压直喷等相关组合发明专利,打破了外企的技术垄断,弥补了自身2.0L及以上增压直喷发动机在热效率提升方面的空白。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从市场份额来看,中国品牌一直都不是主角,但是今年9月,这个格局已经被改写了。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9月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50.4%,首次真正意义上占据中国车市半壁江山。
自主品牌超越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功不可没。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61.1万辆,同比增长82.9%,渗透率达到了31.8%,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超过55%。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起步晚、底子弱这些客观因素制约了中国品牌的发展,但是我们却早早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机遇。1999年,当时还在德国奥迪任职的万钢率领一个德国汽车工业的博士工程师代表团到中国考察汽车工业,提出了“开发清洁能源汽车”的建议,正是这条建议,让彼时严重依赖外国技术的中国汽车产业第一次看到了“换道超车”的曙光。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开始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国家开始从顶层设计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3万辆,到了2021年已经达到352万辆,年均增长超过86%,今年更有望突破650万辆。
短短十年间,中国汽车从追赶者成为了新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并在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诞生了比亚迪这样的全球新能源市场冠军,还有“蔚小理”等一批造车新势力。
曾经特斯拉都没有走通的电动车换电模式,如今已经被蔚来汽车发扬光大,甚至已经引入了欧洲市场。在2020年,蔚来还凭借BaaS(电池租用服务)商业模式入选福布斯“2020年改变世界的公司”榜单。而当初为了攻克换电的技术难关,蔚来的工程师们费尽心思,甚至一个小小的螺栓就拥有22项专利。
与电动化相辅相成的智能化,如今也是中国品牌的优势所在。曾经提到车机,能播放CD就已经是很高级的配置了,如今中国用户的新车中,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语音识别、AI助手已逐渐成为标配。
即便是芯片这个一度被外国企业高度垄断的市场,中国企业也开始拥有一席之地。比如地平线颗摄像头、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的接入和处理能力,完成从高级辅助驾驶到整车智能交互的全链条智能化计算的需求。
在自动驾驶这一未来汽车发展的主赛道之一,依然能够看到众多中国企业的身影。传统车企中,率先提出全栈自研的长城汽车已深耕自动驾驶技术22年,新造车中的代表”蔚小理“、科技巨头华为、百度等企业也都走出了各自的优势。
如今不仅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和武汉、重庆、长沙、无锡这些新一线城市,即便是德清、沧州、衡阳这样的三四线城市的街道上,都能看到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身影。中国的自动驾驶行业正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飞速奔跑。
可以说,面对外国品牌强者林立,中国品牌选择了一条壮烈的奋进之路,一路走来历经了无数的起伏波折和酸甜苦辣。如今,双碳目标、双循环格局正在引领产业重构,汽车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蓬勃发展,汽车产业创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活力,而汽车产业也进入到了最令人期待、最具有无限想象的中国时刻。
这一路走来,每一位一线的工程师、每一位消费者,我们都是中国汽车工业逆袭之路上的见证者、参与者,也是最有发言权的,而这部《奋进的力量》纪录片所选取的,也正是每一位普通人的视角和声音。我们常说,纪录片因真实而珍贵,《奋进的力量》正是这样一部片子。
目前,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指导,懂车帝、新华网、中国汽车报联合发布的《奋进的力量》纪录片已正式上线,不管你和我一样,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参与者,还是普通的消费者,相信这部《奋进的力量》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