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阳神鼎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回顾刚刚跨过的2000年,我国装载机行业在经历了行业体制结构调整、降价竞争等风风雨雨的同时,又迎来了国家有关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出台,轰轰烈烈的进军西部热潮给我国包括装载机在内的工程机械行业带来了发展新机遇,使我国装载机行业的产销量再拾升势,赢得了20世纪最后一个丰收年。
生产企业也以国有企业为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结构的变化,我国装载机行业也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进行了行业体制多元化的调整,一大批民营、集体企业进入了装载机生产行列,行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2000年,我国生产、销售装载机的企业达70~80个,可生产、销售25种规格数十种型号的装载机,从业人数达4万多人,企业体制已从单一体制变为多种体制,形成了国有及国有控股的股份制、民营与集体、中外合资等体制多元化的格局。其中:(1)国有(包括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有:柳工股份、厦工股份、山东工程、徐州装载机、成都工程、常林股份、临工股份、宜工股份、郑州工程、四平华银、沈阳山河、烟台工程等40多个企业。这40多个企业中,有20多个企业以装载机为主导产品,有10多个企业(如中外建发展、黄工集团、山东山推等)则以其他工程机械为主兼营装载机。(2)民营和集体企业:主要分布在福建和山东。福建有龙岩工程机械厂、晋江工程机械厂、厦门装载机厂、福建安溪万隆集团工程机械厂等10多个企业;山东有泰安装载机厂、蒙凌工程机械厂、临沂装载机厂、山东方圆集团等10多个企业。(3)中外合资企业:生产装载机主机的中外合资企业有:小松(常州)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日本小松公司与常林股份合资)和辽宁利勃海尔轮式装载机有限公司。这两个公司生产大中型装载机,后者生产大中型静液压传动装载机。
柳工、厦工、龙工、山工、徐装、成工、常林、临工、宜工等16个企业是我国装载机行业的主导企业,其装载机产品的产销量已占行业的90%左右。1999年,这16个企业共计生产各种类型装载机16826台,占全行业统计总量的89.8%;销售装载机16915台,占全行业总量的90%。2000年,这16个企业共计生产装载机19083台,销售19133台,与1999年相比,产量增加2257台,增长13.4%(参见表1);销量增加2219台,增长13.1%;完成工业总产值(1990年不变价)499297万元,增加57167万元,增长12.9%;销售收入达593087万元,增加65417万元,增长12.4%;实现利润33168万元(包括三九宜工1亿多元非装载机产品利润)。
2028台)。这4个企业合计产销量已达9950/9787台,占16个企业总量的50%以上。
根据占行业总销量90%的这16个主导企业的统计数据,加上往年未入统计的10多个民营企业的产销量,估计2000年我国装载机的产销量可突破2万台,达2.1万多台,将大大超过去年年初的预测数据。这说明西部大开发对我国装载机行业乃至整个工程机械的拖动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产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装载机行业各企业已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竞争,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竞争。因此,行业各主导厂都先后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体系,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在企业内部强化管理,深入三项制度的改革,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0年,行业主导厂在经营管理和人事制度方面的改革表现为:(1)公开招聘总经理,企业用人市场化。厦工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事制度上经历了重大改革,总经理的选拔从上级任命转向市场化运作,在行业内首家公开向社会招聘总经理,拉开了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员的序幕。应聘总经理上任一年,厦工的装载机销量从1999年的2103台上升到2000年的2828台,增加725台,增长34.5%;销售额从1999年的51487万元上升到2000年的68321万元,增长32.7%。因此,企业聘用职业经理的效果是显而易的。(2)引进先进的MRPⅡ管理系统,管理见成效。MRPⅡ(制造资源计划)是一种以工业计划与控制为主体并体现物流与资金信息相集成的管理系统,是一种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编制生产计划与实行控制的方法,涉及市场预测、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能力需求、库存控制、车间管理直到产品销售等整个经营过程以及相关的所有财务活动。我国装载机行业中,徐州装载机厂和柳工股份公司都引进实施了美国MR-PⅡ系统软件,柳工公司于2000年上半年实现了MPRⅡ的闭环工作,使该公司的管理从传统走向了现代化。其实施效果表现为:生产管理稳定有序,整体作战能力更强;信息得以共享,预见性增强,从而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生产率;库存减少,生产周期缩短、资金周转加快,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也得以提高。例如2000年,该公司的库存资金占用和车间在制品资金占用减少2017万元,下降了17.3%,一年可为公司节省贷款利息达118万元。
近几年来,一大批原来为装载机主机厂配套的装载机生产厂、原代销装载机的公司以及装载机用户等新兴民营企业进入了装载机的生产与销售行列,并已成为装载机行业的生力军,为我国装载机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这批民企以目前国内市场畅销的ZL50、ZL40装载机为主(两种机型占其销量的80%~90%),年产销量达5000台(包括龙工),占行业总产销量的四分之一强。这批以福建龙岩工程机械厂为代表的民营、集体企业依靠其“活”(机制活、用人活、生产组织机构活和销售方式活)、“快”(反应快、基本建设快、产品改进快和新产品推出快)、“精”(投资精打细算、产品质量求精和用人少而精)等三大特点,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壮大起来,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业内人士大跌眼镜。例如龙岩工程机械厂,该厂90年代初开始进入装载机行业,其装载机产销量继1999年从行业第7位跃升到行业第5位之后,2000年突破2000台,又跃升到行业第3位。与1999年相比,其产销量分别增加393台和361台,增长22.3%和20.8%,其骄人的经营业绩可称之为行业发展的楷模。
3.及时开发适应西部地区作业环境的产品,满足西部开发市场需求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一出台,徐工集团中的徐州装载机厂、柳工股份、山东泰安装载机厂、黄工集团等一批装载机主导企业就闻风而动。为切实掌握西部地区开发阶段工程机械设备的应用领域及西部地区特殊工况对工程机械结构和性能的要求,他们成立了西部开发市场调研与开发领导班子,厂长、经理、总工程师等亲自带队,组织市场及科研人员到西部进行调研。针对西部地区气温低、风沙大、空气稀薄等特点,与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及时对现有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及新品种、新机型的开发,以满足西部开发市场的需求。
装载机产品的适应性改造表现为:①与发动机厂联合,开发高原沙漠型增压发动机,配置低温启动装置,更换耐寒抗裂密封圈等,以适应西部地区的工程要求。如徐装厂的G系列装载机和三九宜工的G50高原高寒装载机。②配用扫地、除雪、吊管等作业装置,以适应西部公路建设和西气东输等作业需求。此外,还开发出西部工程建设所需的其他工程机械,如推雪机、扫地机、冲击式振动压路机、吊管机等。
西部大开发号角吹响后,装载机制造厂均重新调整了自己的营销方式与策略,加强中西部地区市场营销力量,为之提供人、财、物支持,强化西部地区营销网络,强化西部地区售后服务和备件供应,挥师进军西部市场。如徐工集团,在西部地区建立了3个大区,设立了9个营销办事处和2个配件中心,并建立了集团总部与各办事处联网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以便及时准确地参与西部地区建设。2000年,徐工集团已在西部地区销售了70多个系列的上万台工程机械,其中包括徐州装载机厂的G系列装载机。据统计,2000年徐工集团在西部销售额达公司销售总额的20%。
采用高新技术,提高产品档次,开拓国际市场,这已逐渐成为装载机行业主导厂的共识,也是行业2000年运行的又一重要特征。例如柳工股份,该公司在引进、吸收和消化卡特彼勒公司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ZL50G、ZL60F和ZL100C,并通过与康明斯、ZF、克拉克等国际知名品牌的配套合作,提高了产品档次,以满足出口的需求。徐装厂在博采国际知名公司90年代中后期先进产品优点的基础上,用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开发的ZL50GⅢ机器人化装载机,就是专门为国际市场需求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
2000年1月,厦工股份向中东地区出口装载机40台。2000年1~9月,
我国共出口装载机166台,比1999年同期增长115%。柳工股份2000年向古巴、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了4种机型(包括ZL50F)装载机35台,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
2000年,由于行业体制结构的变化,装载机行业中降价销售以争夺市场份额的趋势愈演愈烈。2000年年初,一主导企业就为夺回1999年失去的市场份额而大幅度降低了装载机的售价。此后,行业各厂均在降价方面有所动作,甚至在甘肃省政府招标采购中ZL50B装载机以低于多数生产厂成本价的每台22万元抛出,从而导致许多生产企业利润同比急剧下滑,利润同比下滑最多的高达63.9%。行业中降价竞争加剧的原因:一是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装载机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由于其技术含量不是太高,容易生产而又有一定的利润,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装载机产销行列,造成市场中僧多粥少。二是国内挖掘机行业在中外合资企业的带动下已迅速崛起(2000年,国内几家合资企业挖掘机销量年增长率高达40.27%),用户用挖掘机取代装载机作业,国内挖掘机正逐渐夺取装载机的部分市场。三是国外装载机制造公司已瞄准我国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巨大的基建投入市场,纷纷想办法进入中国市场,试图分享我国装载机市场。
90年代中末期,装载机行业主导厂都先后引进了一些先进的设计开发系统,如CAD、CAPP、三维仿真造型、有限元分析等,设计开发能力大大提高,产品开发周期也大大缩短。2000年,行业主导厂充分发挥国企技术力量强的优势,加大技术开发和创新力度,平均每个企业开发了3~4种新产品,多的达6~8种。主导厂在新产品开发中采用了国内外先进技术,以及本公司自己的专利技术,如徐装厂的新型增压装载机用驾驶室、虹吸自封式高置油箱,厦工股份的等值控制卸荷阀、装载机驾驶室等专利技术,使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有了较大提高。新产品以ZL系列轮式装载机改型为主,如ZL系列的B型、C型、F型和G型。在技术先进方面有代表性的产品,如柳工ZL40G,徐装ZL30G、ZL40G,临工ZL50G,成工ZL35G、ZL50G等G系列装载机,常林股份ZL50F、ZL60F和厦工ZL50F等F系列装载机。新开发的F、G系列装载机(特别是几种G系列装载机)都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一些国外较为先进的技术或本公司科技人员发明的专利技术,使装载机的技术水平含量有较大提高。例如,采用上柴股份按美国卡特彼勒CAT技术生产的C6121ZG柴油机,可实现电启动和电熄火,可在海拔2000~4000米的高原地区正常工作,能满足西部地区特殊工况要求;采用全自动换挡的电控变速箱、驱动桥、湿式制动器和电子监控系统及电液换挡电脑集成控制系统,具有KD换挡功能(二挡强制跳一挡),以减少换挡频率,提高作业效率;采用指令控制转向系统或以本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生产的单泵卸荷和双泵合流转向优先液压系统;动臂操纵杆、转斗操纵杆和变速操纵杆“三杆合一”的控制(FTC)系统;电子监控及故障诊断系统等。采用上述先进技术和结构后,各主导厂开发的G系列产品的性能可达国际90年代技术水平,是我国装载机行业的升级换代产品。
(1)向多规格品种、多元化方向发展。2000年,行业各主导厂均加大技改投入,以扩大产品的规格范围及产品品种。如柳工股份,2000年完成了年产50台斗容为5.4m3的大型轮式装载机和100台ZL70到ZL90系列装载机的技改任务,为该公司进军大型轮式装载机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产品开发上各主导厂都从小到大(从ZL02、ZL04、ZL10、ZL15到ZL100)完善产品系列,并注意为适应21世纪世界环保要求而开发出环保型装载机。同时,各厂均向除装载机外的其他工程机械领域发展,开发出多种型号的轮式、履带式挖掘机,YZ14、YZ16、YZ18振动压路机,凸块式冲击振动压路机,以及推雪机、扫雪机、扫路车、冷铣刨机、稳定土拌和机、推土机等多种产品(参见表2)。
(3)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采用计算机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这是目前国内装载机行业新产品开发的又一大趋势。如前所述的徐州装载机厂的ZL50GⅢ型机器人化装载机就是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车辆自动变速技术、人机工程技术等开发出的高新技术产品,是我国装载机行业产品开发的方向和行业更新换代的典范。
(4)采用国际化配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到2000年,我国装载机的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与国外装载机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此,装载机行业主导厂除在内部加强质量管理与监督外,已开始注重与国外著名的工程机械配套件公司合作,如生产发动机的康明斯、道依茨和帕金斯等公司,生产变速箱、车桥的ZF公司和克拉克公司,生产液压件的威克斯和力士乐等公司,对装载机的关键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和液压等)进行国际化采购,以提高产品档次、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2001年是我国“十五”计划的第一年,根据以前我国五年计划的实施规律,一般来看前三年投入较多,加上2001年正值西部大开发的许多工程项目开工实施之年,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西部十多个机场建设、西安至南京铁路、重庆至怀化铁路、青海盐湖钾肥、柴达木盆地涩北至西宁至兰州天然气输气、西部高校基础建设等工程,以及国内加大其他地区基建投入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均需要大量包括装载机在内的工程机械。因此,可以预期2001年我国装载机行业的产销量均仍呈上升趋势,预计产销可达2.2万台。
CMIIC2022节能与高效并行,山推SE600HB履带式液压挖掘机硬实力圈粉
CMIIC2022强悍实力成就完美口碑,柳工4180D平地机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智领未来看潍柴雷沃“节油金刚”FL980K-HST如何定义装载机性能新高度
电驱未来 硬实力!柳工856H-EMAX电动装载机斩获“国之重器明星产品”大奖!
首页/企业动态/产品信息/行业动态/市场数据/海外/产业动态/慧聪视点/工程视界/配件动态/后市场/展会/事故/政策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