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嫁傻王爷近年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高质量实施易地搬迁配套工程,主动服务光伏扶贫项目,为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支撑和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
在被誉为高原“西双版纳”的全国唯一一个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坐落着美丽的传统村落——白庄镇上科哇村。
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国网循化县供电公司员工走进坐落在上科哇村的循化县雨田农牧开发养殖合作社,宽敞的大院内,三个等面积的牛棚正对大门而立,在院子右侧的厂房内,两名工作人员正忙着加工饲料。
循化县雨田农牧开发养殖合作社主要经营牛羊养殖,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吸纳当地村民入股,并解决村民就业问题,帮助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以前喂养牛羊,需要大量购买加工好的玉米,一吨就要3000多元。”该合作社负责人闫成林介绍说,“现在好了,村里通了动力电,合作社购置了搅拌机、秸秆揉丝机,我们可以自己加工饲料,省了不少钱呢!”
近年来,国网循化县供电公司累计投资147.9万元对上科哇村配电网进行升级改造,新建变压器2台,总容量515千伏安,新建10千伏线千伏线公里。并发挥专业和资源优势,与上科哇村开展结对帮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在充足的电力保障下,该合作社产业发展兴旺,2019年,入股的村民每家分红5至6万元,稳稳的实现脱贫。
在黄河水的滋养下,上科哇村草场繁茂,村民们进一步转变牛羊饲养模式,由原来的散养式变为集中式养殖,如今,村里像循化县雨田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养殖场还有17家。
村里有产业,村民纷纷富了口袋。国网循化县供电公司进一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在上科哇村大力推广、宣传电热炕,协调循化县政府完成370户电热炕安装工作,让村里环境靓了起来。
据上科哇村村民马牙古白介绍,以前一到冬天,家家户户都靠焚烧秸秆、牛粪、树叶来取暖,整个村子都是烟熏火燎的味道。
“电热炕特别好,干净又方便,不用添柴起夜,大伙儿都说好。”马牙古白说。电热炕不仅为家家户户送去了清洁的温暖,更加快了上科哇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如今,村里巷道干净整洁,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日的阳光洒满黄河两岸,一排排崭新又富有藏家风情的院落呈阶梯状整齐排列在山坡上,家家户户的屋顶上,蓝色光伏板熠熠生辉,这是德吉村的“绿色银行”。
德吉村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昂拉乡,自2017年10月起,尖扎县7个乡镇30个行政村251户村民从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搬迁至此。
近年来,依托独具特色的高原风光和藏式风情,德吉村以“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进交巴吉经营的农家乐,只见她正在往自家小卖部的货架上摆放货物,一旁的孩子们从冰柜里挑选着心爱的雪糕。
“今年来旅游的人格外多,家里也开起了农家乐,前不久才安装了这个电动卷帘棚,可以遮风挡雨,客人们也能在院里安心吃饭啦。”交巴吉的女儿却桑措介绍说。
据了解,交巴吉一家原住在尖扎县昂拉乡娘毛村,青稞种植是主要经济来源,年收入不过万元,生活一直不富足。
山上问题,山下解决。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后,国网黄化供电公司第一时间主动对接电网建设,为搬迁村民“稳得住”及后续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2017年,交巴吉一家和250户村民一起搬迁到德吉村,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据交巴吉介绍,从山上搬下来后,丈夫就在尖扎县上从事木工,她在村里开起了小卖部,每月仅小卖部的收入就有一两千元。
随着德吉村旅游业渐渐火热起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村里旅游、就餐、住宿,农家乐一时间发展红火。交巴吉参加了村里办的厨艺培训,开起了农家乐。丈夫靠着木工手艺装修了两间民宿,交巴吉靠着厨艺做起了藏餐,一家人的年收入翻了几番。
2019年,尖扎县因地制宜在德吉村实施户用光伏扶贫项目,为保障村民早日通过“绿色银行”收获“阳光收益”,国网黄化供电公司第一时间服务德吉村扶贫光伏并网工作,以最快速度启动配套电网建设。
“电力供应非常稳定,家里的电器用的都是光伏电,供电公司的师傅们也经常上门检查。”交巴吉说。交巴吉家的屋顶上也装设了8.4千瓦的光伏发电板,预计每年可实现4000元以上的稳定收入。
交巴吉一家的幸福光景不是个例,德吉村251户村民用上了清洁电,收获了“阳光收益”,还开办了30家农家乐,在旅游旺季,平均每家每天可接待4至5桌游客,一个月净赚四五千元。
德吉,藏语意为幸福。2019年,德吉村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40万元,村民仅靠旅游扶贫产业收益分红共计85万元,人均年收入近8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村”。2020年,德吉村的幸福仍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