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妻慈蓝伶【铁甲工程机械网原创】小松,这个在全球工程机械领域占有绝对领先地位的企业,对任何一个从事工程机械,工程施工的建设者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这家日本企业曾先于中日邦交正常化,进入中国市场,参与新中国的建设大潮中,并为今后小松拓展中国市场奠定了基础。在中国58年的发展历程中,“小松”这个品牌在中国建设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经过近百年风雨洗礼的日本企业,是如何成为当今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制造商的?
小松的历史要从1894年成立的竹内矿业集团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满足在采矿领域的发展需要,保证采矿过程的高效进行,并能够及时对采矿设备及相关工具进行维修,竹内矿业在集团旗下成立了小松钢厂,来解决采矿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
1921年,小松钢厂从竹内矿业分离出来,并正式成立“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由原小松钢厂工程师田代白石(译)出任公司首任社长,并于1924年生产出第一台450吨水压冲压机,从此开始了“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的发展历程。
而在田代白石(译)作为社长的20世纪20至30年代期间,小松逐渐发展成为了一家主营工业机床及相关泵类产品的工业制造企业。而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当时日本政府政策的引导,小松开始面向农业产品的研发与制造,于1931年制造出日本第一台履带式农用拖拉机-G40,并迅速投放市场,得到了当时日本政府的认可,并为小松带来了大量的政府订单,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也为小松在今后进入工程机械制造领域奠定了基础。
随着产品订单的不断增加,1938年,小松在石川县建立粟津工厂,主要生产农用的履带式拖拉机。而作为小松旗下的第一座大规模制造工厂,粟津工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成为了小松众多新产品、新生产方式的“试验田”,更在将来成为了遍布全球的小松工厂的参照标准。
随着二战爆发并逐渐扩大化,日军为了满足在作战过程中,物资运输和战机作战的需求,在日本本土及各占领区,建设了大批军用机场。为保证机场的建设能够快速、高效的进行,并投入使用,小松以旗下原有G40拖拉机进为基础,改装并研制出日本首台推土机产品-“小松1型均土機”。而随着日军在二战初期,在东南亚地区的不断扩张,小松G40推土机也随着日本军队的步伐进入到了东南亚地区。
随着二战结束,美国开始对战败国提供经济援助,并协助重建。而此时小松株式会社新任社长河合良成也开始着手将小松打造成为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化装备企业的改革计划。
1947年,小松下线了二战结束后的首台产品-D50推土机。作为主要面向民用的推土机产品,D50经过了重新设计与研制,以满足当时日本国内面向重建施工的使用要求。
二战后,盟军对日本实行的重建计划,刺激了日本经济在战后得到迅速恢复与快速发展。伴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充当起美军军用物资的生产制造及维修基地,进一步带动了日本国内工业企业的发展,振兴了日本国内遭受战争冲击的装备制造产业,让日本国内经济水平逐渐恢复到战前。而小松也在这场重建大潮中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
1951年,小松将总部由石川县迁至东京,开始迈向走近国际化道路的第一步。(注意小松位于东京本部楼顶上,安放有一台小松的推土机产品,而这台推土机直到1991年春天才被拆离。)
二战期间,日本军方旗下所属的池贝汽车制造厂开始试制平地机产品,并生产了原型产品-ZS31。随着二战结束,缺少军方支持的池贝汽车制造株式会社于1952年与小松进行合并,并在池贝汽车的基础上成立川崎工厂,进行平地机的生产。而平底机的产品型号也由原来的池贝ZS31更名为GD25-1。同年十月,小松大阪工厂开工;十二月,川崎与冰见两工厂双双进入建设施工阶段。
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日本政府开始对原有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通过使用电力、石油来逐渐取代煤炭。伴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日本国内开始进行大规模水利水电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随着施工工作的逐渐开展,日本民众发现,活跃在大坝施工现场的施工车辆,大多为美国生产的自卸卡车,却难觅日本本国生产的自卸卡车。当时,为了与美国人的“进口货”抗衡,1954年,小松研发出日本国内首辆越野自卸卡车-HD150,额定载重为15吨,并迅速投入到当时国内重点建设的水利枢纽工程当中去,而小松也由此开启了在矿用卡车领域的发展道路。
由于小松HD150-1自卸卡车在研制与使用方面取得的成功,以至在长达十年的过程中,小松仅仅对HD150-1进行了几次小改款。直至1965年,小松才在HD150-1的基础之上,研发了载重量为18吨的HD180自卸卡车。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完全恢复,日本政府开始引导企业生产如汽车、电视等家用电器和钢铁制品,来刺激消费。日本企业也在这是开始了迅速扩张的步伐,生产的产品不但满足面向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逐渐将产品面向海外,面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推广。小松也仅仅抓住了这次发展的良好实机,正式进军国际市场。
1955年1月,小松向阿根廷出口一批平地机产品。而这笔订单也成为了小松历史上向国外出口工程机械设备的第一单。
1958年,小松与印度国防部签署技术援助协议,实现小松拖拉机产品在印度的国产化。小松第一次以技术输送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
此后,日本企业加紧了进军全球的步伐,并在六十年代后实现迅速的发展壮大,不仅为日本民众带来了生活水平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还逐渐刺激了周边国家的发展与进步。
下一篇我们将为您揭开小松与康明斯的历史渊源,以及为何小松能够先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中国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