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岁月如歌在长沙博物馆倾听星城考古往事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22 8:23:25 | 【字体:小 大】 |
流氓王子的专属怀抱9月25日下午,长沙博物馆湘城讲坛特邀长沙简牍博物馆原馆长宋少华、长沙博物馆原馆长王立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黄朴华,带来“岁月如歌——我和长沙考古”沙龙。
分享环节,三位嘉宾分别介绍了自己加入长沙考古工作的机缘和考古工作中的酸甜苦辣。“当时,顺着黄泥巴落下的路线找工地,哪里有黄泥巴,就知道哪里在动工……”“请师傅把推土机开到工地旁边,我们晚上坐在车里,就着一床被子,连夜守着考古工地……”上世纪七十到九十年代,工作条件相对艰苦,但是考古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最大限度地保护文物、进行发掘工作。随着国家对考古工作的重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逐渐规范化,黄朴华介绍:“现在我们是考古前置,先调查勘探,后动工建设,考古的条件和社会环境大为改善。”
谈到印象深刻的考古工作经历,三位嘉宾作为亲历者,特别介绍了渔阳王后墓与走马楼等遗址发掘过程中的细节故事。这两个考古发现都曾获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但发掘过程十分不易。宋少华回忆到:“渔阳王后墓的北边物质文化遗存堆积非常厚,当时是王立华和黄朴华负责那一块。当时发掘需要搭一个架子,上面铺一块大板,悬在墓葬的上方,发掘人员跪在板子上往下用手慢慢清理,一共清理了八层。”
此外,三位专家还细说了“发·现——长沙考古七十年成果巡礼”展览中列举的长沙重要考古发现。70年来的长沙考古工作不仅为长沙的历史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文化遗产的利用创造了条件。王立华介绍:“长沙博物馆里的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或其他的古代历史文化相关展览,长沙的三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及现在的文化旅游的融合等,都有赖于考古基础工作的成果。”
在互动交流环节,观众从多种角度提出了与考古工作相关的问题。如“考古工作者如何看待古玩城的存在”“专业考古人员如何面对普通人对考古工作的误解”“发掘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损失为什么要由施工方承担”等有意思的疑问。三位嘉宾一一解答观众提问,并回望考古历程,寄语长沙考古。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