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bibi1944年,美国科幻小说家席西奥多?史特金在科幻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短篇小说叫Killdozer.描述的是在二战中,有一股神秘力量控制了一台推土机,破坏工事并大肆残害工人。在作品发行的整整六十年后,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格兰比小镇上一个叫马文的美国大爷把科幻小说变成了现实,他驾驶一台改装推土机把市长家推成了平地。
美国大爷马文如果出生在北宋年间,一定会被写进美国的《水浒传》。小镇上的居民都说马文是个可爱的人,经常免费帮助社区居民修理一些汽车的小毛病,他还积极地推动反对小镇开设赌场。
马文在小镇经营着一家汽修店,从事汽修工作。2000年,当地政府在他的汽修店庞批建了一个水泥厂。而水泥厂的占地正好围住了马文的汽修店。因此马文便开始了他的申诉之路。在美国,你可以拿起法律武器对付任何想要侵犯你权益的人,但是也有可能被对手倒打一耙。为了赶走马文,格兰比政府很快找到了对付马文的法律漏洞。他们指控马文的汽修店未与市政规划的下水道系统相连。他不想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不想花费8万美元的管件费用。格兰比当局很快又升级了指控说马文的汽修店存在污水排放污染环境的问题。在美国,一旦受到环境污染的指控离破产就不远了。
政府还动用了当地媒体使马文在电视上成为了黑心老板一类的人。经过政府的一系列操作,马文申诉失败、生意受损,还得了个坏名声。马文怒了!他决定效仿一百年前的西部牛仔向市政府发起决斗。
按照决斗传统规则,决斗武器由受邀一方决定。由于这场战斗中的受邀方没有对决斗做出明确回应。考虑到双方的实力差距,届时已经是二十一世纪。因此马文决定有双方各自选择趁手的武器。经过一番思索,马文决定发挥自己的专长,将决斗武器选定为推土机。马文首先通过兄弟搞来一台二手日产小松牌D355A推土机。
未经改装的小松推土机之后他对这台小松进行了全甲改装,材料均采用军工级复合钢板,最厚的地方达到了30厘米,后来国民警卫队对这台推土机前后共射出200发子弹,包括3枚炸弹,均未能对装甲造成丝毫损毁。
马文改装后的战车马文不仅专注于防御,在进攻组建上,他选择在推土机上开了三个射击口,并在上面分别装备了一把点50口径狙击步枪,点22的鸟枪,以及一把点30口径的突击步枪。马文在车身外部布置了数个监控头,以便在完全密封的内部进行观察。监控头上还配置有雨刷,保证镜头时刻光亮如新。另外他还考虑到驾驶室舒适度问题,遂在内部加装了风扇和空调。
马文最后为推土机设计了一个数吨重的轿厢外壳,进一步强化战车防御力。2004年的一天,格兰比当地居民看到这样一幅画面。一台说不清是工程车还是坦克的巨物,伴随着雷鸣般的声音,与能把宿酔者都能震醒的大地律动,孤零零又雄赳赳的出现在狭窄的街头。
希迈耶和他的战车是如此势不可挡,但行动上颇显优雅和温柔。战车以不超过报童自行车的速度,像刚睡醒的史前巨兽一样在街头漫步。它像个胸有成竹的催债者,不慌不忙驶赴到当地电视台大楼底下,然后像蛋糕刀插入华夫饼那样,轻轻松松便肢解了它。
推倒电视台后,马文又驱使战车开往市政大楼。在那里它就像一个闯进纸牌屋的小朋友,肆意的制造坍塌与破洞。最后战车开到市长的客厅里,当着市长夫人的面给市长的房子开了一个足以让座头鲸钻进去的大洞。
在这些过程中警察并非没有出动,而是他们所能产生的影响确实太过于微不足道。国民警卫队赶到后也拿这个东西没有办法。他们尝试进行射击,然而200发子弹打出去就像豌豆吐在身上那么没有力气。就连手榴弹也无法阻止怪兽的前进。一位警员不顾危险爬到战车顶部,试图从射击口对驾驶室里的马文开枪,并把一枚震爆弹扔进去,但结果均以失败告终。
此时距巨物进村已有2个小时。科罗拉多州州长急得下令,若半小时还不能将马文阻止,那么他就将求助军方,拟派出装载地狱火飞弹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前来解决问题。然而未能等来阿帕奇,马文的战车就提前缴械了。在推倒第十三座建筑后,他的战车由于散热器损坏而抛锚在建筑废渣里。警员们立刻围上前来,但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双方就这么僵持着。
几分钟后,围在战车旁的警员听到车内似乎传来一声枪响。又过了几小时后,警方终于按奈不住决定发动进攻。他们花了近12小时才将推土机驾驶室切开一个可以进出人的洞。此时马文早已死在驾驶室的座位里。他的头部有一个凝固的伤口,手中握着一把手枪。
从开始到结束,马文的复仇之路走了共近3个小时。这场行动共给格兰比造成700万美元损失,13座建筑倒塌。但除马文外无人伤亡,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为他在其后被全美视为英雄提供了基础。为防止人们对其进行纪念活动,格兰比当局在一年后从展馆收回了这台战车并进行报废。战车被拆成数个部分秘密分散到多个废料厂处理,此举在于防止人们前来偷抢碎片回家当做纪念品。虽然马文和他的战车在物理层面已成灰但在精神层面却得到了永存。
一些美国青少年把战车纹在自己身上,予以表达对马文的尊敬,和肯定他敢于操天的精神。
一系列文化现象似乎证明了温斯顿丘吉尔对战争美学何以引人的一个观点:再没什么比穿梭于枪林弹雨却又毫发无伤更令人振奋的了。希迈耶在出发前留下了三盘录音带,里面详细解释了他这一行动的具体原因。录音带的最后他说:“我总是愿意讲道理,直到我不得不停止讲道理为止。”有时候,通情达理的人必须做不讲道理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