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瘢痕王根会双十一要来了,呵呵哒。捂住荷包还是拥抱好物,真是一道送命题。不过,你以为躲过双十一就完了吗,天真。亲爱的马云先生,国民粑粑,又在搞事情了,而且这次,武侠商业男主角,功夫情怀小电影,看起来像是又一波不走寻常路的打法。
身份转换,阿里掌门、湖畔校长摇身一变成电影短片男主角,据说为了这部剧,马粑先后毫不留情地pass了20个剧本,最后匿名选中了文章的剧本(对,八卦的你,就是马伊琍家的那个文章),文章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电影导演,所以你看,实力还是要有的,万一被选中了呢。
看看这阵容,大IP们扎堆了,按照李连杰的说法,洪金宝为了这部剧停下了手上筹备的戏,袁和平以一天损失70万元的代价停工、飞来负责分段部分。从管理学来说,这一波聚合效应,实在是多层次啊。经济效益等下说,品牌效应已经稳赢。据说早在6年前(也就是2011年。阿里巴巴的企业历程显示:阿里巴巴引入物流仓库、于全球速卖通平台推出货运及物流管理服务;阿里云计算推出移动操作系统、阿里集团、雅虎和软银就支付宝问题达成协议;38家国内领先的B2C购物网站入驻淘宝商城),我们的国民粑粑还不是校长、也没有被CNBC(CNBC- Consumer News and Business Channel美国NBC环球集团持有的全球性财经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全球财经媒体佼佼者)誉为“能够改变全球商业格局的人物”的时候,他已经有把自己的武侠梦诉诸电影的想法,但是你知道贵人事忙,也恰好没有天时地利,所以就搁置了。然后这个被电商耽误的演员苗子6年后想起了自己当初的梦,就决定把它变成现实。试想一下,如果不是走这一波穴,从此走上演艺生涯(当然,目前看,这个可能性很小),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以男主角的号召力下赌注,那资本聚合下的资源汇集,一部剧接着一部剧……哟~果然是要搞事情。以阿里运作强大的产业链条作为发动机:马云的人力资源水平+优酷土豆渠道发布整合+淘票票营销运作+淘宝网天猫等电商基础业务联动(天猫双11),加上阿里云的数据支撑,盆满钵满是小事,试图以此契机出发去影响整个文娱产业链的重新洗牌,就可能是大事了。但是,真是这样吗?会不会有点夸张呀?
首先,为什么这次这么尽心尽力呢?男主角要自己演,主题曲要自己唱,各种亲历亲为,这不是一般的规格呀。而类似的最近一次,是为了河马鲜生。
作为阿里新零售体系下大将之一的河马鲜生,助力阿里新零售从概念落地到消费教育、从产业布局到抢占市场份额,这在阿里战略里是和天猫、阿里云一样重中之重的一块,不亲自去怎么行呢?
所以简单来说,因为重要嘛。那么,电影短片呢?因为重要,但是,更因为没赚钱。要说“因为穷”,读者可能要打我,但是这确实是事实的一部分。看财报吧:
2017年,8月17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财报显示阿里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营收为40.81亿元(约合6.02亿美元),仅同比增长30%
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CEO张勇,CFO武卫出席了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其中武卫谈到:“对公司而言,数字娱乐是比较新的投资领域。在这个领域,目前公司主要的资产就是优酷土豆,而音乐和体育业务相对规模较小。公司在四月份完成了优酷土豆的并购交易,未来会对公司的利润率有所稀释。”“从公司以前的投资记录来看,阿里对于投资项目的增长抱有耐心,新投资项目的扭亏总要经历几年时间。”清楚了吗?优酷土豆的并购,“未来会对公司的利润率有所稀释”,啥意思?还没赚钱、还得接着亏?或者说好听点,投入和产出需要经营的过程和等候花开的时间?那什么时候扭亏为盈?“总要经历几年时间。”几年?1年还是10年啊?这差距可是很大的哦。再来看最近的财报:
11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2018财年第二季度 (2017年7月1日-9月30日)财报,整个Q2,阿里巴巴收入达人民币551.22亿元(82.85亿美元),同比增长61%。天猫作为零售分销平 台,推动核心电商业务收入达人民币464.62亿元(69.83亿美元),同比增长63%。按张勇的说法,阿里新零售战略整合线上线下的初步成果在本季度 全面展现。
所以啊,如果你是大老板,你怎么会不明白这个云计算当道、互联网深化、人工智能都要来抢饭碗的时代里,不进步可能就意味着倒退,不洗牌可能就意味着被洗牌。那么,既看到了这个板块成长的潜力,又不得不尽可能缩短成长周期,再说,优酷土豆暂时不赚钱,那就让赚钱的业务继续赚啊,否则何谈被稀释的利润呢,所以啊,强势助力一下当下最赚钱的电商基础业务“天猫双11”,并期待用双11促进阿里新零售的强势布局,这才是更紧要的事情。看起来,今年的双11,阿里巴巴并不仅仅希望它只是一次狂欢购物,这是想借助购物节来一波新零售的大阅兵吗?或者,展示一下所谓生态体系的整体势能、好继续为“小儿子新零售”铺路?也许。
大家知道,马粑那广为人知的武侠情节,男主角的体验人生,把个人成长的种种类似的心路历程以这种功夫的方式回顾并重塑出来,戏多不压身,那就强势再来一波个人品牌塑造,这不就是又一波个人层面的聚(yi)合(ju)效(duo)应(de)吗?
阿里掌门人身份+行业领头羊身份+武侠迷身份+演员体验身份,是讲得通没毛病,BUT,言归正传的话,这个量级的人物,个人品牌早就和企业品牌盘根交错无法剥离了,而这些,根本上说是商业利益驱使,也是商业价值表现。这也是为毛那么多CEO挤破头要当网红的原因了呀。所以啊,李连杰在采访中就说“马云是推土机,自己是扫地僧”,强大的资本做后盾,各取所需、资源整合的聚合效应才能更加顺理成章不是嘛。Wow~这上流社会的彼此扶持,真是互助好典范呢。
据李连杰透露,“这部影片的所有演员都是零片酬出演,马云也不例外”,还据说,“主演马云的梦想是让全民参与练太极”,最后一波据说是“很抱歉你们关注的是一部电影,但成品其实是一场赛事。”请重点关注最后一句:赛事?哦,节目要来了,没理解错吧?
李连杰这次除了拍电影短片,更重要的身份其实是为即将上线的武术节目宣传,按他自己的话说,“以一个竞赛为游戏的规则,元素是太极”。把自己比作扫地僧,说要把不平的路扫平,希望通过“太极-武术-节目-电影”的呈现形式把中国功夫推向世界,还希望培育下一代种子。一个54岁的功夫巨星,几十年的从业生涯,功夫情怀当然是真的。从商业考量看,说李连杰、洪金宝们的付出是向资本低头也没错,但我认为,说向情怀致敬,其实也不夸张。而情怀之于资本,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打法。做了一辈子的事业,扎根电影和中国功夫已经成为他们的人生,宿命般的人生。他们深深明白,只有苦行僧的水平到了“扫地僧”的水准,才能说立地成佛,而一旦立地成佛修成了一个阶段性的事业成绩的时候,就必须要反哺自己所在的行业和事业了。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反馈“扫地”事业,是必然也是必须。从国家层面和政策引领的高度来说,这是中国的体育产业,而从行业产业角度来说,只有中国体育产业越蓬勃发展,这些高水平的扫地僧才能更好地打坐、修行、完成人生和事业下一阶段的立地成佛。所以,以太极为元素的武术节目要来了,以功夫为核心的马粑电影短片也要来了。至于说收视率和票房,那就要看下一波聚合效应的结果了,口碑如何?节目水平高还是低?推广渠道是否多元?营销手段高不高明?……这又是另一个新议题了。
一码归一码,理性寓于感性,聚合实力,才能实力聚合。推土机的另一个名字叫聚合效应,但聚合效应的前提是成为推土机或者成为扫地僧。所以,双十一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你,是推土机还是扫地僧?好啦,预祝双十一过得开心,剁手还是剁心,一念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