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之修复专家最近,央视公布了一批印军越界侵入中方一侧的证据,我们能很清晰的看到,印军平整场地,扎帐篷,铺钢板,架小桥,忙的不亦乐乎。
军武菌认为,因为他们感觉要是再不修桥补路,一旦再“打群架”,怕是连跑路都困难……当然这是玩笑了,实际原因很可能是后方物资运输困难,需要赶紧修路搭桥进行运输。
比如上个月中印冲突,印度有十几个人重伤,因为运输困难,伤员运不下去,一夜之间全部不治而死。
从照片看,印军“修桥补路”,主要靠人海战术,拿人工往上填。虽不能说无用,但那可是高原缺氧的崎岖山地啊,就是再卖力,一天也挖不了多少土,干不了多少活。从外媒公布的卫星图片上不难看出,
印度却只有几顶帐篷,而中方的营地规模大得多,甚至中方还抽时间修建了几个大字和一个中国地图标志。
挖掘机大家都见得多了,也可以说是男人的最爱之一,公园里小男孩们开着玩具挖掘机玩得上劲的情景很常见。不过,在我们的印象里,挖掘机就是一个履带底盘上架着一个大斗,慢悠悠的开到施工地点,一铲子下去,挖出很多土石……
常见的履带式挖掘机和坦克差不多,越野能力还算不错,但是如果遇到复杂的山地就不行了,真心爬不上去。
这时候,就得上这种底盘带四个爪子,爪上带轮,挖斗能伸能缩的全地形挖掘机了。
这种车不仅可以使用四个爪子爬行,还可以使用四个轮子行驶,可以爬上4米高的垂直峭壁,也能原地360度转体。
这种挖掘机的名称为“步履式单斗液压挖掘机”(Walking excavator)。带有支腿和轮胎,支腿和轮胎可以上下左右任意调整,具有特殊的挖掘性能曲线,可在斜坡面上作业,还能通过装置的联合动作,实现一步一步的“爬行”
实事求是的讲,这个东西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但并不是谁都有。1966年,德国工程师兼企业家,埃德温·恩斯特·门兹和约瑟夫·凯泽合作,首先发明了这种挖掘机。
最初的步履式挖掘机只有两个轮两个腿,成本还高,而当时欧洲的基建主要是在城市里建楼或平地修路,派不上什么用场。所以,虽然设计思想新颖,但没有什么进展。
直到70年代中期,这个东西开始被欧洲各国的相关企业重视,英国、意大利、德国、挪威等国都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毕竟欧洲的山地还是蛮多。
线年代初,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正在满世界搜寻好用的东西,这种能四条腿“走路”的挖掘机令人眼前一亮,如果中国有了这玩意,能大大提高山区基建效率,毕竟中国的高原山地面积也非常大。
基于一贯坚持“”能买到不如自己造,在1986年,步履式挖掘机被列为“七五计划”的预研项目。
不过,80年代的中国,工业水平远远不如今天,那是一个能造出歼八战斗机,结果零件却不能互换的时代。结果,买来国外的挖掘机产品进行拆解研究后,国内专家认为太复杂了,很难仿制,这事就一直悬着了。
但这东西在山地确实好使啊,野战工兵想要修建个什么东西太方便了,所以部队一直惦记着。到了2000年,总后工程兵部门得知徐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在液压机械方面有优势,就想让徐工把这个任务接下来。经过一年的谈判协调,徐工接下了这个不好干的活。
这家企业其实是根正苗红的老军工了,前身是成立于1943年,位于山东省莒南葫芦沟的“华兴铁工厂”,即“鲁南第八兵工厂”,产品是地雷、手榴弹、炮弹……百分百军事工业。
1953年5月,工厂迁至徐州,与徐州实业公司铁工厂、大力铁工厂合并为徐州农业机械厂——这时候,还没有“徐工”,只有“徐农”。
1953年,“徐农”生产出了35吨倾斜式冲床,1957年开始生产塔式起重机。1958年10月,厂名更改为“徐州重型机械厂”,以制造汽车起重机为主业。这就是徐工在液压方面有优势的历史渊源,因为起重机必须要用到液压装置。
改革开放后,作为中国机械工业基地之一的徐州也经历了巨大变革,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1989年7月28日,徐州市政府将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1948年成立)、徐州装载机厂(1949年成立)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等“三厂一所”合并,正式组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徐工的意向很明确,就是把核心优势集中起来,打造一个机械行业的巨无霸。
为了能够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徐工与世界工程机械巨头,美国卡特彼勒合资,成立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试图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
但现实情况却与设想不同——国际巨头并不愿出让技术,只是想以低价得到一个有潜力的优质资产,而且当初因为对外打交道经验不足,吃了一些亏。“当时外资处于强势阶段,中方没能控股,而且外资方还规定徐工不能生产同类的液压挖掘机……这个合资公司就是个组装公司,核心的技术一直没有放进来。如果说卡特彼勒提供了一些技术,那也只是一些不关键的零配件。”
受限于外资不说,徐工很快又背上了另一个沉重的负担。1994年,在“上规模、做大做强”政策的推动下,徐州当地政府将众多分散的机械行业改制重组,加入徐工。这些企业之所以需要改制,大多因为经营不善,面临倒闭,以行政命令的形式被“塞”了进来后,被拖累的徐工很快就陷于亏损。
1999年,王民出任徐工集团党委书记和董事长,这是一位从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一路成长起来的强力领导人。
拥有大量基层工作经验和江苏大学管理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的王民,深知大国企、老国企的弊病,也了解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他上任之后立即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顶住各种压力,以铁腕推进改革,从电话费、差旅费一直清查到小金库和超标购房,又斥资13亿元,将56家不良资产剥离,徐工终于得以轻装上阵。
改革很快收到成效,当年的营业额就增长了50%,到2003年更是翻了5倍,达到100亿元。2008年,徐工又果断结束了与卡特彼勒的合作,摆脱了外资的羁绊——这家源于抗日根据地的老牌红色军工,终于又活过来了。
现在的徐工已经一家实力雄厚的超级工程机械企业,员工约2万多人,能生产4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700吨级液压挖掘机这样的变态级产品,据英国KHL集团发布的2020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2020 Yellow Table),徐工集团由上一年的第6位跃居全球第4位,蝉联中资企业第一。
回到20年前,刚刚缓过气来的徐工在研制步履式液压挖掘机的时候,面临的困难还是不小。最主要的困难是没有任何这方面的经验,拆解分析,可以把硬件搞明白,但控制逻辑却只能自己摸索。
最初的产品并不理想,这个四条腿的“蜘蛛”还会开着开着就自动“劈叉”了……这一搞就是两年多,最后终于把一个个难题攻克。2004年,徐工把两台产品运到西藏进行高原测试,地点是海拔5千米,羊八井附近山区中的工地。
徐工方面赶紧协商——这个,是“测试”车啊,既没定型,又没正式交付,这样不好嘛……
2006年,徐工的全地形挖掘机通过验收,正式定型,命名为ET110,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研制工作完成了,但当时还是保密的,所以知道的人不多。不过,徐工并不想浪费这个技术资源——以前造起重机,现在这么难搞的项目都搞定了,干脆就接着搞挖掘机吧?于是徐工开始大举进军挖掘机行业了。
2016年,保密期已过,步履式挖掘机终于开始公开上镜,在央视“我爱发明”节目中露了一脸,给自己打了个醒目的广告。
那一期叫做“挖掘大脚怪”,军武菌看了之后,也非常惊讶于这个大“蜘蛛”能爬上爬下,越坑过水如履平地的功夫。
开这种机器,对司机的要求也不低,毕竟这是三维运动了,相当于在地上开直升机。据说这个节目中的司机是专门挑选出,胆子最小的一个,以保证不会上了节目,开嗨了,把挖掘机开到极限状态……
有了这个好东西,山地施工可谓如有神助。虽然挖斗不大,但考虑到高原空气稀薄,人的体能大大受限的情况,印度兵还有因为等级森严而产生的积极性问题,军武菌感觉,一台ET110怕是要顶得上200个印度苦力——印度急眼,是有原因滴!
现在,徐工生产的挖掘机已成系列,但最引人注意的还是这种“变形金刚”。而且,这么年过去了,全地形挖掘机已经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渐渐的也从纯军用扩展到民用领域。
2016年,民用版的ET111被列为国家公路交通应急装备,2017年深圳光明新区山体滑坡事故救援中,武警水电和交通部队已经在现场使用了ET111,效果很好。在近期发生的凉山州山林火灾的抢险中,也再次出现了“高达”的身影。
回想1962年对印作战,庞国兴三人小组一路冲杀到印军后方,缴获甚多,其中有火炮,有汽车,居然还有推土机。
其实这个细节说明,当年的情况可能跟现在是反过来的——印度之所以敢于大规模“前进”,是因为他们当时在工程机械方面有优势,能修路建房,后勤好解决。我们却只能靠人背肩扛,靠热爱解放军的藏族同胞身后背米,脖子上挂迫击炮弹来支援作战,即便如此,很多汽车和大炮也难以送上去。
但现在咱们有了“高达”,基建优势就在中国一边了——前线将士能痛打印军,后边这些挖地基,平土地,铺路架桥的“工程兵”们也是有大功的。
毕竟,一支强悍的军队后面,总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还有那数不清的“高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