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有才自动切割如行云流水,机械手臂上下翻飞,智能焊接精准定位……随着首个不锈钢罐体试验件的成功下线,航天晨光自主设计、研制和实施的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罐体自动化生产线,成功建成投入使用。
自2001年挂牌上市以来,航天晨光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国有平台”优势,有序融资,有进有退,推动优质资产向公司集中,公司迈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公司年产值也从成立之初的3亿元增至目前的40余亿元。
航天晨光党委书记、总经理文树梁表示,当前,航天晨光正紧跟国家发展脉搏,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求,从面向国家战略、服务国计民生、聚焦高端制造的角度出发,坚毅笃行,正稳步迈进以智能制造和核工装备为新产业拓展重点,并通过融入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化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形成N个新的增长点的“2+N”转型升级发展新征程。
打造的南通浦丹光电智能工厂项目获得“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授牌;“智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理装备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中标东航集约化配餐车间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近年来,航天晨光顺应新时代装备制造发展大势,布局智能制造产业,推进装备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围绕金属制品、轻工产品等重点行业,航天晨光重点打造智能产线、车间系统集成能力,为客户量身打造一站式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
航天晨光智能制造研究中心负责人介绍说,我们通过建设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制造示范工程,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航天晨光先后开发形成“工业互联网关”等23项核心技术和“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等56项核心产品,获得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资质、3项科技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级荣誉,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智能制造驶上快车道。
历时580余天,上百次实验,航天晨光依靠自主创新,成功研制出国际热核聚变ITER杜瓦超大多层矩形波纹管,彰显出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
自2000年设计生产应用于民用核电的金属软管、膨胀节产品,航天晨光在核工装备领域已深耕22年,产品从原来单一的核级工业基础件实现了向核废料处理装备、核非标成套装备的全面拓展,产品型谱更加丰富。目前,航天晨光核工装备产品已应用于国内外多个核工业领域,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围绕推动我国核废料处理领域向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航天晨光着力攻克我国核废处理的“卡脖子”难题。相继开发形成了“固体核废料压缩减容”等18项核心技术和“固体核废料智能压实打包装置”等39项核心产品,其中固体废物压实打包装置等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文树梁说,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核能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航天晨光积极抢抓核工业大力开展基础建设的发展机遇,在核工装备产业链上游、下游共同发力,推动产业发展,为锻造国之重器贡献晨光力量。
在“2+N”转型升级思路的牵引下,航天晨光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加速传统产业与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不断推动公司产业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在航天晨光CNC加工中心,工作人员在输入编写好的加工程序,按下运行按钮,几分钟后,一件精密、复杂的零件就加工完成。“CNC加工精度高、灵活性强,很多数控机床可以在整个加工周期内无人值守运行,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航天晨光CNC加工中心负责人说,目前,航天晨光已投入使用5台大型龙门加工中心、4台立式加工中心、6台车削中心,大幅提升了公司综合加工能力,加工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走进航天晨光生产车间,换热器管板自动焊机在对管端环焊缝进行焊接,激光自动焊设备正在焊接薄壁不锈钢板材直缝。
航天晨光所属南京晨光森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质检人员介绍说,“现在公司生产的垃圾车刮板和装填体等主要零件全部由焊接机器人完成,极大改善了车辆零部件的焊接质量,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
近年来,航天晨光围绕生产车间的智能化升级改造累计投入近1.5亿元,不断补齐基础加工能力短板,高端装备的加工能力不断提升,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注入强大新动能。
新时代催人奋进,新征程砥砺前行。航天晨光董事长冯杰鸿表示,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航天晨光将始终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企业使命,朝着建设国内高端一流装备制造公司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努力用更优更强更高端的装备,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