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锁珠帘李金桂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所有的生产、存储、搬运、检测环节无需人工操作,只需智能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按照软件系统的指令就可以自行完成,这样的“智慧”工厂,正在成为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
在纺织行业大踏步步入“智能制造”的背景下,《中国纺织》杂志社记者遍访行业知名生产企业,精心策划了“‘智造’一线行”系列报道,与大家共同见证智能制造带来的行业变化。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是江苏金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前身是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纺机),坐落于江南福地江苏省常熟虞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产品是高档剑杆织机及织机配套的电器产品等,其中G6500系列剑杆织机、万事达/新龙系列剑杆织机等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多样,适应不同层次纺织企业生产发展需求的织机产品,代表了中国无梭织机的制造水平。截至目前,公司共有国家专利34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
源于对产品研发与创新的精益求精,太平洋纺织机械不断延伸纺机制造版图,力争让每一个细微的环节都有科技的表达,不断用精益求精的生产带来非凡的品质体验,并始终深信高端制造的本质是性能可靠。
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罗军介绍:“目前我们主要有两个产品系列,其中一个是 G6500系列剑杆织机,是瑞士苏尔寿的技术。当初,苏尔寿纺织被意大利意达集团收购后,意达集团把这个技术卖给了当时的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之后,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对该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并实现了国产化、产业化。现在, G6500系列织机在常熟生产。目前来说,该技术还是比较先进的。与当前主流剑杆织机比较,它的最大特点是产品适应性好,我们就利用这个特点,一方面加大了它在传统纺织服装、织物应用方面的研发力度,另一方面,向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进行延伸,挖掘它的更大潜能。”
在谈到公司从上述两个方面布局发展的原因时,罗军解释,纺织行业是实施市场经济最早的行业,也是开放最完全、竞争最彻底的行业之一。市场好的时候,大家的机器基本都不愁卖,不需要考虑向其他领域拓展、延伸的问题,但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目前企业规模不大,不得不面对市场激烈竞争的问题。他说:“我们今后的总体发展思路是:技术上,要向其他领域去延伸;营销上,要在开发国内市场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国外市场的潜能,不断向海外市场延伸。目前最重要的要坚持下去,技术一定要做到前列。”
一般情况下,自己能做出来的产品,别人也能做出来,那就会缺少在市场的话语权。只有在技术、管理方面做出差异来,中小企业才能更好地站稳市场。这是罗军团队进行技术开发的主要方针。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几年前,太平洋纺织机械(常熟)有限公司开始涉足碳纤维织造等产业用纺织品织机的研发。
“目前,上海有两个客户在使用我们的碳纤维织机,我们还在开拓更多的客户”,罗军说,“在碳纤维领域,要么使用多尼尔这种非常贵的机器,要么 对简单的机器进行改造,我们的设备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自动化程度、先进性和多尼尔相差不多。无锡、宜兴这一带有许多做碳纤维、碳布的企业,我们正在开辟这里的市场。”
做碳纤维织机,与常规织物还是有些区别的。做高强纤维的难度比较大,一方面,与其他纤维相比,高强纤维有其自身的特点,织造机器要根据它的特点进行调整。“由于做这种产品的主机厂很少,所以只要你去开发还是有机会的”,罗军补充说,“从去年开始,我们还接触到一个客户,使用纯玻璃纤维生产特别稀疏的网格布,这种织物对织造有特殊要求。经过攻关,我们攻克了有关难题,至少从技术上、设备上已经符合他的需求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在的织机开始涉足金属丝网织物的织造,虽然范围小了一点,如果这一部分能够适应的话,其实市场也蛮大的。此外,像特殊织物的织造,比如,三维立体编织等新领域,可能以后会有发展,这方面今后可能也有机会。”
传统优质主机生产企业的规模、体量大,市场占有率高,和他们竞争是很难的,对于罗军来说,向产业用纺织品方向发展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说:“我们已经触及到不同的领域,但是还没有足够深入,金属丝网的编织、碳纤维、玻璃纤维,包括重型过滤布,我们都有所触及,也做了一些相应的设备,但还没有深入进去。一个行业要做好的话,必须要深入进去。对于我们来说,企业规模不大,小而专、小而精可能才是我们未来真正的发展方向。我们也了解到一些国外的做特殊设备的企业,非常小,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别人是很难去仿造的。一样的东西,别人很难做到他的水平。这是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和学习的地方。只要全球有需求,我们都有机会,无论是全球还是海外市场,都要努力去开拓。”
如果决策者对方向的把握是正确的,顺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就一定会成功。罗军和他的技术团队正在沿着公司管理层的集体决策,厚积薄发,阔步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