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泉镇:感知农业发展“脉搏” 绘就村美民富“画卷”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2/11 15:47:31 | 【字体:小 大】 |
求魔sodu十载砥砺奋进,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黑泉镇坚持以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按照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和规模化为发展目标,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迈上新台阶。
“补丁地,巴掌田,种植收割两困难,灌溉需要跑断腿,涝了只能干瞪眼”。这是以前黑泉镇村民种田的真实写照。党的十八大以来,黑泉镇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通过土壤改良、灌排沟渠和田间道路配套等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集中力量打造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10年间累计投资18246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37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1.6%,共有6725户群众受益。目前,全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已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灌溉水利化、耕作机械化、栽培科技化的现代化农业雏型。
为了方便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黑泉镇按照“群众自愿、地块互换、按户整合、一户一片”的原则,动员农户让多年分散零碎的耕地集中到一起,逐步实现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的整合,定安、定平村实现整村土地整合,全镇共完成土地整合1.5万亩,使“小农耕”变为“大庄稼”,进一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现年58岁的永丰村村民蒲在祥是“一户一田”改革的受益者。“以前家里11亩土地分散在4个地块,往年耕种都是靠人力,不但费工还耽误最佳播种、施肥时间,耕种成本高,现在,我的11亩地变成了一块田,农忙时可以雇佣机械,大大的节省了人力、时间,我可以抽出更多时间打打工、搞养殖,这多好呀!”蒲在祥对土地整合的满意程度道出了全镇大多数群众的心声。
在土地细碎化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系列惠农举措逐步落实落地后,农田集约化与机械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该镇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鼓励农民引进农机新产品,玉米收割机、玉米秸秆青贮机、旋耕机、激光平地机等新型农机具随需随调、随调随用,农用无人机、指针式喷灌机等一系列高科技农机农具也陆续走上地头,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如今,农业机械已经成为该镇农业作业的“主力军”,全镇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由10年前的23%提升至89%,从人畜“小劳作”到机械“大生产”,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也描绘出农业科技腾飞的蓝图。
为了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解除销售后顾之忧,黑泉镇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先后引进荣升枸杞、杰达实业、龙樟文化等龙头企业3家,累计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22家,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制种玉米、瓜菜制种、露地蔬菜等特色产业年均签订订单1.2万余亩,统一供种、统一开展技术指导、统一生产、统一收购,让群众真正吃上“定心丸”。
在此基础上,黑泉镇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行“净作+套作+间作”的耕作模式,在定安、定平等村打造了万亩玉米制种基地,在新开、沙沟、镇江等村打造了以葫芦、西瓜、菜心等为主的5000亩瓜菜制种基地,在黑泉、九坝、十坝等村打造了以辣椒等为主的5000亩露地蔬菜基地,在九坝滩、十坝滩打造了万亩枸杞产业园,大力推广瓜田套种辣椒、小麦复种燕麦等新种植模式,不断推进种植园区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精细化、产业品牌化,真正将特色产业打造成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的“钱袋子”。
党的政策好、家乡发展变化大、群众收入越来越高,这些都是群众最线.02%;农业经济总收入完成5.01亿元,年均增长12.3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069元,年均增长5.1%。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黑泉镇将一如既往围绕“强“三农””工作目标,全力夯基础、谋发展、探新路,以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在广袤田野绘就一幅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幸福画卷。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