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宝的浮华人生当然,柳工后市场配件经营领域也早已明确提出“成为柳工品牌建设主要业务窗口”的目标。柳工所有自制件已经全部实现品牌包装,使零部件在达到经销商、用户的第一时间,就能够被识别。此外,对于整个供应链体系,柳工亦进行着“全品牌化”的改进提升,从配件的质量、服务、外包装等实施统一标准。
此外,为了让所有柳工的产品和柳工的用户能够获得最快速、高效的服务体验,柳工在中国以及全球范围内打造着立体的配件渠道网络。柳工国际配件中心占地面积6万3千多平方米,货位6万5千多个;国内,柳工已经构建了柳州总部以外的3个区域中心库,分别位于郑州、蚌埠、常州。全球范围内,柳工则是借助国内制造商群体中堪称最稳健、深入的渠道体系,依托海外子公司和代理商渠道,满足用户对配件、服务的要求。随着全球化竞争的深入,柳工进一步加快国外配件中心建设,已经建成亚太、印度、中东、南非、欧洲、北美、拉美等7个海外PDC,以提升配件支持能力。
公司的高速发展壮大,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2004年柳工配件引入电子商务系统,实现了网络订单业务,逐步实现配件业务全面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先后引进了仓储物流管理系统(WMS)、经销商管理系统(DMS)、SAP系统、电子零件图册(SBOM+EPC)等。
在柳工整个后市场业务驱动级中,发力点远不止一个。全球范围内,成熟的产业以及地区,再制造、经营性租赁、融资租赁堪称绝对的主流,也是“服务多元化的核心重点”。
“再制造”堪称工程机械产业以及整个装备制造业近年来持续的热点,柳工更是其中的先行者和领军者。2008年8月,随着柳工国际化的逐步深入,当时的配件公司不断学习研究标杆如卡特彼勒、康明斯等先进企业,启动再制造项目,2011年获得国家工信部首批再制造产品认定受理企业,于2011年7月荣登国家《再制造产品目录(第一批)》,成为中国再制造行业的先锋,发展至今,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再制造业务标杆。
如今,柳工已经在零部件再制造领域登上技术高地,充分挖掘唤醒旧有零部件的“沉睡价值”,使其进入新的“生命周期”,让用户从中收获更多效益。对于整个再制造业务,柳工后市场“心存高远”。一方面整机再制造业务是未来绝对的重点和增长点;另一方面,形成从二手机收购、翻新、销售到维修及配件服务的闭环服务系统,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中长期目标。
后市场另一个关键节点——二手设备业务,柳工也已悄然开始行动。几年前,柳工机械官网上就已经链入了专门的“二手设备”子站。站内除了简单的设备介绍、购买功能外,还植入了二手设备选购、渠道分布等更丰富而多元的内容。线上之外,线下实体——代理商门店环节,柳工二手设备的流入流出也甚为通畅。
柳工的高层们清醒地意识到,柳工后市场业务必须把握好国际化机遇,特别是技术支持和配件保障。国际市场上的客户既看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更关注售后服务和配件保障能力。所以,必须快速跟上柳工国际化的步伐,补齐短板。
未来,柳工后市场业务事业部将朝着全球、全系列产品线、全产品生命周期,既具备技术支持能力,又具备实物保障能力的方向发展。在今后1年内逐渐完善各项业务的团队建设和能力提升,使后市场业务各项能力全面转换成为柳工各产品线、各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柳工后市场业务事业部,已经做好了准备,服务保障、配件销售、再制造、二手机、大修、经营性租赁、培训、技术支持、全球物流等这些后市场业务也必将成为柳工成为真正世界级工程机械企业的闪亮标签。根据业务特点,组建专业的团队,把国际后市场业务叠加进去,让国际化贯穿整个组织与业务。进一步强化国际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国际化参与度和专业化水平。
多环节、多点同时出击,柳工的后市场业务在行业整体低迷背景的映衬下,更显升级。因此,要认真地认清市场,用最佳的营销组合方式参与竞争,改变人员思维观念,从市场中来,还要回到市场中去。而走过了培育期之后,柳工后市场板块的下一步拓展,无疑还会面临更多既有的、突发的挑战,但不管如何,这必将是柳工未来的一片蓝海。创新后市场,驱动下一个30年。标签:下一篇玉柴与机械科研总院深化“智能合作”
80年以来,卡特彼勒公司一直致力于全球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全球代理商紧密合作,在...查看全部
1958年创立至今的60年间,柳工始终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佼佼者。从1966...查看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