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东路桥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31 7:36:50 | 【字体:小 大】 |
雨中背影英文版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土木工程建筑业的披露要求公司具有多年路桥项目承揽、施工的业务经验,具备科研、设计、施工、养护、投融资等完善的业务体系和管理体系,是全领域、全产业链的工程建设服务商。报告期内,公司以路桥工程施工与养护为主营业务,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开发市政、产业园区、铁路、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清洁能源、环境治理等业务,抗风险能力持续加强。2022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大,国内经济形势长期向好,但短期承压。公司所在行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报告期内,公司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聚焦提质增效,总体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质中增效的良好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 1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指出到 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速公路通达城区人口10万以上市县,基本实现“71118”国家高速公路主线贯通,普通国道等外及待贯通路段基本消除,东中部地区普通国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西部地区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 70%,沿边沿海国道技术等级结构显著改善,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络覆盖更加广泛。2022年 2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积极扩大交通运输有效投资的通知》,就加快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公路水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工程等重点任务作出部署。指出要提升前期工作质量和深度,推动规划内项目尽快启动前期工作,深化主要建设内容论证,合理确定投资规模;强化项目储备,建立项目清单,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强监督管理,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保证项目顺利实施。2022年 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等,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400亿元。2022年 4月,交通运输部印发《“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指出到2025年,要实现以下目标,高速公路技术状况(MQI)优等路率保持在 90%以上。普通国道MQI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其中东、中、西部分别达到90%、85%、80%以上。普通省道MQI优良路率达到80%以上,其中东、中、西部分别达到85%、80%、72%以上。农村公路MQI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年均养护工程实施比例不低于5%。高速公路路面技术状况(PQI)优等路率保持在88%以上。普通国道PQI优良路率达到80%以上,其中东、中、西部分别达到88%、80%、72%以上。普通省道PQI优良路率达到75%以上,其中东、中、西部分别达到 80%、75%、70%以上。高速公路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 95%。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2022年 6月,山东省政府印发《基础设施“七网”建设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综合立体交通网主要围绕全省“三网两群一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全省铁路网、公路网、内河水运网、沿海港口群、机场群、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建设陆海联动、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到2025年,在建及通车高速(城际)铁路里程达到4,400公里;在建及通车高速公路里程达到 10,000公里,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到 36%;在建及营运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达到700公里。到2025年底,新建、改造提升农村公路4万公里,所有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2022年 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国家公路网规划》(2022版),指出到 2035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公路网,形成多中心网络化路网格局,实现国际省际互联互通、城市群间多路连通、城市群城际便捷畅通、地级城市高速畅达、县级节点全面覆盖、沿边沿海公路连续贯通。在国家高速公路网方面,规划总里程约 16.2万公里,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5.8万公里;在普通国道网方面,规划总里程约29.9万公里,未来建设改造需求约11万公里。本次规划与2013版规划相比,总规模增加了约6万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主骨架未变,净增里程约2.6万公里,普通国道净增里程约3.4万公里。2022年 7月,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全面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着力优化综合立体交通网,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完善四通八达公路网等。会上部省首次联合印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工作方案(2022-2025年)》。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要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投资空间。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开数据,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8万亿元,同比增长6%。根据国家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83,383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利润8,369亿元,比上年降低1.2%,其中国有控股企业3,922亿元,增长8.4%。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省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完成 3,084亿元,行业投资合理扩大。国内市场稳定。从全国来看,根据国家政府网数据显示,到 2022年底,全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总里程超600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约53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万公里;共有53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9,584公里;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5.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的总里程达4.2万公里。根据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5万公里。山东省方面,根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公开数据显示,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048公里,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2.8%;全年实施新改建项目 840公里、养护工程 2,200公里;高铁营运里程达到2,446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400公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发布会数据表明,到2022年底,山东省农村公路达26.26万公里,路网密度达167.6公里/百平方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超过 1万公里,居全国前列。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省建筑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位居全国第六。国外市场持续恢复。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额10,424.9亿元,较上年增长4.3%;新签合同额17,021.7亿元,增长2.1%。2022年,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中建筑业投资额 64.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9%。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占同期总额的17.9%,与上年同期持平。在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8,718.4亿元,完成营业额5,713.1亿元,分别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1.2%和54.8%。公司适应市场需求,抢抓机遇,采取区域化经营开发策略,不断巩固原有传统市场、开辟新市场,首次开拓尼泊尔、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阿联酋、土耳其、尼日利亚和黑山7个国别市场,“走出去”步伐加快。报告期内,公司竞争实力和市场地位不断增强。入选2022年《财富》中国500强榜单,同比上升74名;子公司路桥集团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建筑业30强企。报告期内,公司各项资质较去年增加48项。其中,施工类壹级资质4项、养护甲级8项。报告期内,公司新取得的资质有效期到期时间为2023年-2027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有关事宜的通知》(建办市函[2022]361号),部分施工类、工程设计类、勘察类及监理类资质证书于 2022年 12月 31日至2023年12月30日有效期届满,统一延期至2023年12月31日。其他资质状况与上年相比无变化。同时,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如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技术成果推广应用力度和融资模式的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报告期内,公司路桥工程施工业务实现收入592.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12%;养护工程施工业务实现收入32.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5%。多年来,公司建设足迹遍布全国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和十几个国家。高速公路方面,参建了济青高速、京沪高速、京台高速、明董高速、四川乐自乐宜高速、南京绕城高速、河北京雄高速、云南楚大高速、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越南河内至海防高速、越南岘港至广义高速、哈萨克斯坦TKU&UD国家级公路等一系列国内外重点高速公路项目。桥梁与隧道方面,修建了济南黄河公路大桥、二桥、三桥,东营、利津、滨州、泰东黄河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四桥,润扬、苏通长江大桥、胶州湾跨海大桥等一批知名桥梁;先后建成了全国单洞跨径最大的公路隧道济南老虎山隧道、山东最长公路隧道 3,315 米的涝坡隧道等。高铁与轨道交通方面,参建了鲁南高铁、潍莱高铁、郑济高铁、济滨高铁等高铁项目;承建了青岛、济南、北京、宁波、成都、乌鲁木齐等轨道交通项目。报告期内,公司承建了上合示范区配套交通设施建设项目、郑州至南阳高速郑州至许昌段、济滨高铁、广西玉林片区开发项目、青岛临空经济区一期快速路工程、大冶市2022年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烟台市城市快速路、安哥拉安兴钢铁冶炼厂及硅锰合金冶炼厂项目、南苏丹农业发展项目、南苏丹移动网络运营商项目、宁波至象山市铁路工程,青岛、宁波轨道交通、临汾经济开发区光电新能源产业园中园项目、开封市汴东产业集聚区项目、当阳市沮漳河系统治理工程、万华化学600309)产业园项目钢结构工程、海阳市留格庄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等重点工程,在路桥、市政、铁路、轨道交通、钢结构、产业园区、片区开发、水环境综合治理、土地整理领域拥有丰富的施工管理经验。公司子公司养护集团以打造国内领先的基础设施综合养护服务提供商为发展目标,致力于大力发展绿色养护产业,是国内较早进入道路养护领域的企业。多年来积极研究应用绿色低碳养护技术,重点发展预防性养护、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业务。一是成功推广应用微表处、超表处、超薄磨耗层、再生型雾封层等预防性养护技术。微表处作为一种经典的预防性养护技术,能有效防止路面水损害,延长沥青路面使用寿命;超表处具有良好的防水、抗滑功能,行车噪音低、开放交通迅速;超薄罩面具有良好的抗滑、降噪、封水、抗裂性能,可用于修复路面车辙,与传统罩面相比,可降低材料消耗50%-70%,节约造价 30%以上;雾封层具有填封道路表面微小裂缝和表面空隙,提高防水能力的性能。二是积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再生设备。通过研发、施工、反馈、升级的良性循环,形成了涵盖四类路面再生类型的技术工艺和设备制造体系。报告期内,自主研发的就地热再生机组3.0成功下线,三代就地热再生机组先后在山东、天津、内蒙古、江苏、浙江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高速公路、国省道路和市政道路上推广使用;自主研制的厂拌冷再生设备首创间歇式拌和,在计量精度、拌和质量等方面优势明显,在济青高速、京台高速改扩建以及国省道维修项目中广泛应用;自主研制的厂拌热再生设备具有旧料添加比例高、计量精确、再生效果好、废气全部回收处理等特点,旧料添加比例一般控制在 30%左右,最高达到 50%,三是结合养护项目和新建(改扩建)项目,制定绿色养护基地总体布局规划,积极推挤绿色养护基地网络布局建设。将绿色养护基地定位为区域性的混合料生产中心、再生工艺推广应用中心、施工管理中心和应急抢险中心,兼具提高养护工程质量,延长维修周期、提升高速公路应急保障能力等功能。养护基地建设中积极推进永临“结合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将项目建设期临时场站建设与养护基地建设结合,成功实现一次投入、长期利用。多年来,公司不断推动绿色养护产业发展,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协助投资运营单位降低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提高高速公路整体运营效益,赢得投资运营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树立了山东路桥“绿色低碳、精准长效”养护品牌。报告期内,公司工程施工项目的主要业务模式包括工程承包合同模式和融资合同模式。工程承包合同模式是指通过投标或其他方式承揽施工业务,与发包人签订工程承包合同,负责合同内工程的全部施工任务,向发包人提供施工服务,包括向项目业主提供施工总承包服务和向其他工程施工总承包方提供工程专业分包服务等。发包人根据合同约定时间和比例支付工程进度款,办理工程交(竣)工验收手续,工程竣工结算后支付剩余工程款,按合同约定返还工程质保金或保留金。融资合同模式是指公司向发包人提供工程施工和融资服务,公司负责工程建设施工,同时为发包人提供项目融资,通过项目运营收入或业主回购收回投资。报告期内,公司涉及的融资合同模式主要为PPP项目、入股施工一体化项目和投资施工一体化项目等。PPP项目是指公司通过与政府、其他社会资本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融资、建设与运营,运营期内,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使用者付费方式获取投资回报及收回投资成本;入股施工一体化项目及投资施工一体化项目是指施工单位参与投资并承担施工任务的项目,公司作为施工单位通过投标承揽基础设施项目施工任务,同时需自行或指定合作方出资入股项目公司或认购基金份额等,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和时间获取投资收益。工程承包合同模式中,公司收入为向发包人提供施工服务而按期收到的工程款,在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合同变更等方面存在风险。融资合同模式中,公司收入除施工收入外,在公司自行出资的情况下另取得按合同约定的投资收益,该模式中,PPP项目存在政策和合同变更风险、融资和成本管控风险、运营维护风险等;入股施工或投资施工一体化项目存在融资风险、合同变更风险及退出风险等。报告期内,公司紧跟国家政策,创新商业模式,多元化经营,主要业务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自主承揽业务,并组织项目实施。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的路桥工程施工与养护施工业务一般流程如下:2022年公司实现中标额876.2亿元;实现营业收入650.19亿元,同比增长13.03%;实现利润总额38.89亿元,同比增长14.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05亿元,同比增长17.32%。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030.50亿元,较年初增长23.58%;负债800.98亿元,较年初增长2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57.10亿元,较年初增长16.15%。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权益融资和债务融资、短期融资和长期融资搭配方面不断优化,融资水平不断提高,融资成本不断下降,主要融资途径有银行贷款、权益融资、公司债券、中期票据等,融资成本较上一报告期降低。公司多年来坚持以质量品牌拓展市场、赢得市场。公司持续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恪守合同、争创一流”的质量方针,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工程一次性检验合格率 100%、满足业主对工程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期望等为质量目标,不断夯实企业的生存基础,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责任体系。公司子公司路桥集团、工程建设集团、公路桥梁集团、养护集团等子公司质量控制体系符合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 GB/T50430-201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路桥国际公司、外经公司、尼罗公司3个子公司国外项目质量控制体系符合国外当地质量标准、技术规范等。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督导项目完善施工方案,打造精品工程,实现项目管理标准化和施工专业化;组织开展质效提升专项活动、质量隐患排查治理、质量月等活动,通过活动动员、质量制度宣贯、专项检查等系列举措,提升全员的质量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提高了工程质量管理水平,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坚实基础。公司承接项目检验合格率均为 100%,公司重大项目无质量问题,赢得了业主广泛好评。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强化制度建设、着力综合检查、聚焦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鼓励科技攻关等方式,持续夯基提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整体形势稳定向好。报告期内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调整情况,对《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及作业人员安全管理办法(修订)》3项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保证了制度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进一步提高了规范化管理水平。修订印发了《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等5个预案,细化响应分级,清晰衔接界面,构建起了高效实用的应急管理体系。同时通过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对公司全领域、全方位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推动安全生产工作大检查、大整改、大提升,全面梳理了安全风险,排查整改隐患 47,071项,坚决斩断事故发生链条,成功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报告期内,公司申请公开发行48.36亿元可转债项目顺利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并于2023年2月20日收到证监会《关于核准山东高速600350)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批复》(证监许可[2023]8号)。2023年3月30日,可转债完成发行,共计募集资金总额为48.36亿元,扣除承销与保荐费用(含增值税)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已汇入公司募集资金专用账户。经深交所“深证上〔2023〕332号”文同意,公司483,600.00万元可转换公司债券将于2023年4月26日起在深交所上市交易,债券简称“山路转债”,债券代码“127083”。本次可转债是公司上市十余年来最大规模的资本市场再融资,能够为公司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转股后还将降低资产负债率,是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施工主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流的施工技术。公司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一是不断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依托重大工程,联合产学研单位开展科技创新,围绕主业,聚焦路桥建设600263)养护、轨道交通、桥隧施工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优化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体系、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道桥施工机械化技术体系和工程施工智能化建造系统等,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拥有专业试验检测装备约7,846台套。报告期内,在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研发立项科技项目 6项,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研发立项科技项目46项,主要研发方向涵盖了路桥施工技术及装备、隧道施工技术和再生施工技术及装备等。在“改扩建高速公路路基差异沉降智能感知、预警与精细化控制及应用”“地铁工程施工风险预警与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强动力扰动下隧道围岩劣化评价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湿陷性黄土基础工程稳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专业方向成立研发团队,技术实力不断提高。完成科技成果评价2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2项,国内领先8项,国内先进 15项。二是完善创新机制建设,加强人才培育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拥有多个研发中心及科研平台,以工地试验室、技术中心为创新链建设载体,将柔性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与内部培养相结合,柔性引进6名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施工推进研发,以研发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报告期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拥有各级研发平台35家,其中1家国家级、15家省级科研平台,覆盖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道路工程、轨道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工程信息数字化、境外项目管理等重点研发领域。拥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三是拥有一系列独立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报告期内,公司荣获鲁班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1项;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荣获各级科学技术奖122项;拥有国家级工法及省部级工法216项;专利授权1419项,其中国际专利3项,发明专利210项,两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五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七获鲁班奖,六获交通部优质工程奖,十四获李春奖,一获水运交通优质工程奖,三获詹天佑奖,一获世界人行桥奖。雄厚的装备优势。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沥青拌和站、摊铺机、铣刨机、压路机、混凝土拌和站、泵车、旋挖钻机、液压打桩机、提梁机、架桥机、盾构机等多类大型关键工程施工设备;拥有高速清扫车、护栏抢修车、长臂式绿篱修剪车、综合养护车、多功能除雪车、多功能自动划线车、灌缝车等各类养护设备,不断助推公司提升工程施工和高速公路养护能力。目前公司拥有20万元以上设备3,633台(套),原值31.65亿元,200万元以上设备266台(套),原值13.52亿元,技术装备率逐年增高。公司对施工机械设备统筹优化配置,设备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一是推行机械设备物联网管理。通过对自有和租赁设备安装智能管理设备,运用人工智能和云计算技术,实时采集机械设备的工作时间、燃油消耗、运行轨迹等关键数据,将项目上分散各处、来源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统一的数字化智能管理,解决了“油耗监控”与“工作时间”两大设备管理的核心问题,改善了机手怠工、虚报台班、跑冒滴漏等现象,切实降低设备使用成本。持续推进“互联网+”在装备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具有自主产权的“云装备”平台,推动公司机械设备租赁业务数字化转型,实施线上公开竞价租赁,进一步提高公司各项目机械设备租赁效率,降低租赁成本。2022年,通过“云装备”平台促成设备租赁 13,539台套,租赁合同金额 16.58亿元,节资金额 1.39亿元,节资率8.4% 。二是加强自主研发。自主研制的 3.0版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成功下线施工,新一代机组配备智能驾驶和远程操控系统,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该机组解决了长期困扰就地热再生施工热效率偏低和废气污染的问题,实现高效、绿色低碳要求。1.0到3.0,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机组下线至今,累计完成施工面积2,000余万平方米,折合单车道施工约5,000公里。公司坚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才理念,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关爱人才、支持人才的浓厚氛围,调动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公司提质增效注入动力。一是通过国内外众多路桥、市政、铁路、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及工程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公司拥有一级建造师1,139人,注册造价师141人,各类中高级职称人员4,651人,18人获“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泰山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泰山产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等称号。二是深化校企合作,打造青年人才集聚“强磁场”。连续多年与山东交通学院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订单班,实行共建、共管、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北京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多家知名高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优秀生源拓展基地、产学研实习基地。三是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每年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方案,对培训计划、培训方式、主讲老师、培训内容、培训对象等不断细化。重视新入职员工培训工作,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新员工“导师带徒”活动,设立“双导师”制度,充分发挥老员工“传、帮、带”作用,缩短新入职员工的角色适应期,帮助新员工适应环境、找准定位、快速成长。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公司与管理骨干利益共同体。首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圆满实施,管理骨干人才随公司业绩提升获得行权收益,充分调动了管理骨干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持续推动项目经理职业化建设,打造具有竞争力的核心人才市场化薪酬体系。持续优化的经营管理。2022年,公司实现中标额 876.2亿元。一是“走出去”步伐加快。在巩固山东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省外、国外市场开拓力度。报告期内,省内市场中标472.5亿元,占比53.9%,中标津潍高铁、烟台塔山北路、上合示范区交通设施、青岛临空经济区一期快速路、青岛地铁等项目。省外市场持续巩固,聚焦区域化经营,深化二次开发,扎根四川、云南、河南等重点区域,合理布局永临结合的绿色养护基地,推进“滚动式发展”,国内省外中标339.4亿元,占比38.7%,中标郑许高速、广西玉林片区开发、临汾经济开发区光电新能源产业园中园、宁波轨道交通等项目,养护业务在省外湖北、浙江、河南、江苏取得突破。不断提升海外总承包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与产业链协同能力,海外市场新签合同额首次突破60亿元,达到64.3亿元,占比7.4%,首次开拓尼泊尔、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阿联酋、土耳其、尼日利亚、黑山等7个国别市场。二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双核”引领产业升级,路桥、市政、产业园区、高铁、轨道交通、装配式建筑、钢结构、环境治理等业务多点开花,中标烟台快速路、喀什片区生态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大冶市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等重点项目,中标项目涉及 16个细分领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片区综合开发两大类业务占比均超 40%,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研判市场行情,提升项目甄别能力。严把项目筛选关,完善标前、投后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投标项目经济测算能力,总结投标经验,梳理完善不同类型项目报价流程,不断提升中标项目盈利水平。全面有效的施工管理。报告期内,在全公司范围组织开展工程项目“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一是从源头入手提高效益。强化项目策划、方案评审,标前成立项目策划组,优化设计施工方案,梳理成本管控要点,严格分级审批,从源头上抓成本管理。二是强化项目过程成本管理。做好标前测算,规范责任目标成本、过程成本数据归集,加强动态分析。运用企业定额,对在建工程各类材料消耗基础数据统计分析,形成材料超耗内控指标,加强项目现场施工及材料采购管理,降低项目成本。聚焦降本增效,优化劳务合作管理模式,推行主要材料定期核算机制,200余个项目年度利润率提高1%;以降低主材超耗为切入点,开展隧道质效专项提升,对 18个隧道项目进行集中整治,累计减少钢筋损耗261吨、混凝土2.1万方。源头直采初见成效,统筹四川区域钢筋源头采购,压降采购成本约 4.2%,试点济南周边区域 500万吨砂石料源头直采,每吨降低采购单价约7元;全年完成集中采购43次,采购金额37.86亿元,节资率达7.4%。三是强化标准化建设,加强工程质量监管。以质量行为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为重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注重钢筋间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等质量通病治理,打造精品工程。四是积极推行项目数字化管理,借助信息网络技术为项目管理赋能,依托智能机械设备建设智慧场站,采用高墩柱智能养生系统、二衬台车自动布料系统等智慧系统提高施工作业效率;以可控化、数据化、可视化的智能系统对施工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实时立体监管,实现对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环保等各方面的高效管理,及时预警、及时纠偏。经济高效的财务管理。一是融资创新多点开花。2022年,新增中期票据、超短融等直接融资注册额度 40亿元,融资创新效能突显。长短期融资搭配日趋合理,融资结构持续优化,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融资成本强力压降。通过优化融资方案、置换高成本存续贷款等方式,综合融资成本下降;通过资金归集统筹调度,提高票据支付比例等方式,减少融资金额28亿元,节约财务费用1.1亿元。成功发行两期5亿元公司债,票面利率最低达到2.9%,发行5亿元超短融,利率2%;融资利率多次创全国同评级同行业近几年新低,融资成本大幅降低。三是债务风险防控有力。报告期内新增授信额度约239.20亿元,总授信达995.23亿元,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严控资金风险,确保资金链安全,储备 30亿元法人透支额度;严控资产负债率,组织专班专人持续加大“两金”清收力度,减少“两金”占用,加快资金回笼。领先的资质优势。公司为公路工程、市政工程施工、设计“三特三甲”资质企业,拥有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工程设计公路行业、市政行业甲级资质。公司拥有施工、设计、勘察、监理、养护等五方面各类型资质,包括建筑工程、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路基工程、公路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钢结构工程、公路交通工程(公路安全设施)、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工程设计市政行业(轨道交通工程)专业甲级、水利行业(灌溉排涝、河道整治)专业甲级;工程勘察工程测量专业甲级、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勘察)甲级;房屋建筑工程监理甲级、市政公用工程监理甲级;公路养护作业单位隧道甲级、路基路面甲级、桥梁甲级、交通安全设施等资质。同时具有对外援助成套项目总承包企业资格,业务竞标能力和工程承揽能力强。报告期内,公司子公司新增多项资质,多项资质升级为壹级资质,公司轨道交通、生态修复等施工类资质及水利、建筑、生态环保等设计类资质得到有效扩充,主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细分市场布局日趋完善。信得过的“山东路桥”品牌优势。近年来,公司先后参与了全国三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和十几个国家的重点工程建设,用一流的质量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建筑业诚信企业、中国桥梁建设十大优秀团队、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省工人先锋号、山东交通工匠、山东省优秀市政工程施工企业等称号,入选ENR全球最大250家承包商,享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获得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山东交通工匠、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省级典型工地、“平安工程”奖、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单位、2021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企业现场管理“五星级”现场、第三届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金奖、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一等奖、山东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五赛一创”劳动竞赛“优胜项目部”、山东省交通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2021年度省建筑施工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2021年度建筑钢结构行业竞争力50强企业、2021年度中国建筑钢结构诚信企业、2022海外工程优秀营地、2022年度海外安防优秀实践、中国钢结构金奖、省级优秀“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50.19亿元,同比增长 13.03%;实现利润总额38.89亿元,同比增长14.6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5.05亿元,同比增长17.32%,实现净利润31.73亿元,同比增长15.34%。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资产总额1030.5亿元,较年初增长23.58%;负债800.98亿元,较年初增长2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57.10亿元,较年初增长16.15%。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13.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 17.32%。一是经营管理持续优化。公司以路桥工程施工与养护施工为主营业务,聚焦区域化经营,深耕山东市场,布局四川、云南、湖北、河南、河北等市场;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引领产业升级,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加快“走出去”步伐,首次开拓尼泊尔、坦桑尼亚、阿联酋、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市场,抗风险能力持续加强。二是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开展“质量效益提升年”活动,加快推进在建项目的智能化建设,提高项目标准化施工水平,进一步规范项目管理,不断促进项目管理标准化、精细化。2022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15,197.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50,845.62万元,主要为本报告期公司持续加强“两金”压降和清收管理,着力做好工程计量管理,并大力推广商业汇票、供应链等支付方式,最大限度减少销售收款与资金支付的错配,较好地改善了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公司2022年度研发投入16.83亿元,同比增长33.19%,主要由于报告期内研发立项多于上年同期,且按照研发进度实际投入增加。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参与者高度分散,竞争激烈。据中国建筑业协会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建筑业企业143,621个,比上年增加14,875个,增速为11.55%。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8,914个,比上年增加1,088个,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6.21%,比上年增加0.13个百分点。公司面临较大的外部竞争压力。目前国内从事路桥工程施工的企业,按照所有制性质和规模划分,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①大型、全国性建筑企业:如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建601186)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601390)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等央企及旗下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的企业。②各省、市、自治区国有或股份制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的企业,四川路桥600039)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路桥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该类企业具有良好的地方公共关系,同时具有较强的规模优势、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业务经验。③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如成都市路桥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此类企业往往以中小规模居多。在国外市场上,公司面临的竞争对手可分为三类:一是国际知名的工程承包商、跨国公司;二是国内走出去的央企建筑企业;三是项目所在地区本土的工程承包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带来了重大机遇,逆周期下国家提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两新一重”建设。预计到“十四五”末期,高速公路、铁路、轨道交通、城市群建设、环保基建、新一代产业园区建设等一批新老基建项目逐步落地,将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未来一段时期,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新基建与传统基建融合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十四五”期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五年。从全国市场看,2023年3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十大行动。行动目标是到2027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2022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了顶层设计。《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到2035年要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实现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道路等立体互联是大势所趋。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35年,建成70万公里左右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其中高速铁路7万公里(含部分城际铁路),普速铁路13万公里(含部分市域铁路),铁路合计20万公里。公路包括国家高速公路网16万公里,普通国道网30万公里,合计46万公里左右。打造“6轴、7廊、8通道”的综合立体网的主骨架。加快建设枢纽,打造4个国际性枢纽集群,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80个全国性枢纽城市,构成大约100个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公路“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到2025年,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到2035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公路交通运输体系。国际国内新形势对“十四五”公路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继续发挥公路交通先行引领和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推动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从发展重点看,十四五”时期,我国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仍需完善,建设任务仍然较重,同时提质增效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迫切。到2025年路况水平进一步改善,高速公路优等路率保持在90%以上,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优良路率分别达到85%和80%以上。区域市场看,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要大力深化基础设施“七网”行动。加快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交通投资完成3,100亿元以上;高铁方面,开工京沪高铁601816)辅助通道潍坊至宿迁段和青岛连接线,加快建设雄商、津潍、潍烟、济滨等6个项目,建成济郑、莱荣高铁。高速公路方面,开工济南至宁津等13个项目,加快东营至青州改扩建等23个项目,建成济青中线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参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提出,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全面加快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启动建设23条、297公里旅游公路,带动推进全省“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3年计划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000公里。2023年3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山东省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提出,坚持适度超前、提质提速,以更大力度拓展投资空间、释放有效需求。攻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确保交通、水利投资分别完成3,100亿元和600亿元以上,预计2023年建成济郑高铁、莱荣高铁等6条在建高铁建设,高铁里程突破2800公里;加快推进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号线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条高速公路建设,开工济南至宁津等13个高速公路项目,高速通车里程突破8,200公里。《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25年,高速公路通车及在建里程达到10,000公里,省际出口超过30个,双向六车道及以上占比达到36%,基本实现县(区、市)有两条以上高速通达;普通国省道方面,实施普通干线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普通国省道新改建工程约2,500公里;公路养护方面,提升公路预防养护实施力度,实施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养护大中修工程3,000公里、6,000公里,年度预防养护里程占比分别不低于8%、5%,优良路率分别达到100%、94%;一、二类以上桥梁比例分别达到99%和95%以上;普通干线公路养护水平取得示范性成果。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农村公路列养率100%,每年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里程达到总量的7%以上,消除主干路的简易铺装路面,整体技术状况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8%以上。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到2025年全省铁路总里程力争达到9,700公里。其中高速(城际)铁路方面,实现“市市通高铁”,营业及在建里程达到4,400公里,省际出口达到10个以上;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按照具备条件城市宜建则建的原则,重点推进济南、青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营运及在建里程达到700公里。完善绿色交通体系,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广使用废旧材料再生利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提高资源再利用水平。随着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公路网基本形成,公路发展重点将由过去以建设为主向建设、养护、管理、服务并重转变。交通运输部重视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加强长期性能观测,完善数据采集、检测诊断、维修处治技术体系,加大病害治理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下一步,公路养护领域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提出必须更加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落实“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做优存量稳住基本盘,提高发展的质量效益;必须更加坚持安全发展,注重建设可靠耐久的公路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必须更加坚持保通保畅,注重发挥公路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纽带作用,不断提高公路通行效率;必须更加坚持转型升级,注重科技创新与公路交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提高公路养护管理效能;必须更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全方位的公众出行需求;必须更加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注重风险评估与隐患排查,强化应急处置和保通保畅,发挥公路交通“生命线)城市片区综合开发市场发展趋势城市化进程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新型城市建设等。《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比上年末提高0.50个百分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城乡发展一体化智库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1》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在72%左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加完善。根据数据测算,“十四五”时期,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近20万亿元。国家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以促进城市群发展为抓手,全面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19个国家级城市群以25%的土地集聚了75%的人口,创造了88%的GDP,但大部分城市群建设尚不完善,城市群内城市功能以及各城市间连接网络的升级与完善等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未来,公司会紧抓乡村振兴、片区综合开发市场机遇,带动公司施工主业发展。公司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片区综合开发为“双核引领”,以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为“双轮驱动”,推进业务领域、产业链、区域布局“三维升级”,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和社会。发挥施工核心优势,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业务发展,巩固公路、铁路等传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积极开发市政工程、轨道交通、园区建设、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打造城市片区综合开发业务品牌,引领公司业务向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转型、向细分业务领域拓展,不断完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创新引领、市场拓展、成本管控、深化改革,提升生产经营水平和盈利能力;通过固底板、补短板、强弱项、拓市场,驱动公司向多业务领域、多产业链维度拓展。通过生产经营促进产业布局、规模扩张和业绩提升,通过资本运作促进投资并购、多元融资和价值提升,实现良性循环、健康发展。通过业务领域、产业链、区域布局全方位的转型升级实现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一是业务领域升级,从传统路桥施工向城市片区综合开发、轨道交通、水利港航以及生态保护等全业务领域拓展升级。二是产业链升级,供应链上从主营业务的施工向新材料、新装备等延伸升级;价值链上由传统的施工承包商向工程投资建设服务商升级。三是区域布局升级,在立足山东的基础上,深耕省外核心区域,辐射全国和走向境外,实现全区域扩张。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50.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03%,与预算数661.01亿元相比减少了1.64%;实现净利润31.7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34%,与预算数32.99亿元相比减少了3.82%。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和2023年度经营计划,依据公司在建项目2023年度目标计划,以2022年度财务决算报告为基础,参考公司近年来的经营业绩及现时经营能力,202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预算如下:特别说明:上述财务预算并不代表公司对2023年的盈利预测,能否实现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市场情况和公司管理团队的努力等多种因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敬请投资者注意。2023年公司业绩预算较上年增长,一是由于2022年新中标项目预计在2023年进入施工高峰期,对业绩有提升作用;二是根据发展战略和现有市场布局,2023年公司坚持精益管理增利润,着力优化施工组织方案,扩大源头直采集采范围;坚持拓市场提效益,深耕区域化经营,优化二次开发,扎根布局重点区域市场,做强路桥、养护等传统优势业务,进一步提升市政、产业园区、片区开发、水利等非公路业务占比,统筹推进沥青再生、隧道施工等关键技术研究应用,提高业务结构多元化和韧性,为业绩增长提供更多支持。为保障公司资金安全,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公司日常生产经营需求,2023年公司拟通过发行公司债券、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工具、永续信托及向金融机构申请借款、应付账款ABS等方式满足公司资金要求。公司所属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经济周期的变化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城市化进程发展等因素都会直接传导至土木工程建筑业。同时,公司所从事的路桥工程施工和养护施工业务主要依赖于山东省内及全国其他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对公司业务发展有较大影响。工程施工项目可能受到工程设计发生变更、工程款项不能及时到位、交通供电供水限制、征地拆迁及恶劣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工程进度无法按合同约定进行,存在工程不能按期建成交付的风险,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和信誉。公司使用的大宗材料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和钢材。由于路桥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该等大宗材料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施工成本的增加,使实际施工成本与工程预算出现差异,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国内路桥工程施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除了特大型、全国性建筑企业和各省、市、自治区国有或股份制从事公路工程施工的企业以外,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不断增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路桥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生产指挥不当或员工操作失误,可能导致机械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施工设计中对安全风险考虑不充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发生事故;施工机械设备如处于不良的使用运行状态,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现场经常处于露天或高空环境,周边的地质状况可能较为复杂,如不能做好相应防护,可能发生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公司作为施工总承包项目的总承包方,在项目的执行中,可以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分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公司负责,而公司需要对分包企业的工作成果向业主负责。如果公司分包方式不当或对分包商监管不力,可能引发安全、质量事故和经济纠纷,对公司的工程质量、成本和经济效益产生影响,存在工程分包风险。公司业务范围内的工程施工及管理行为,受到国家环境、能源相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约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存在能耗较高的风险、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风险及潜在触犯法律法规的风险。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持续趋严,企业环境和能源管理行为直接影响到信用等级、评优创先、投标、融资等活动。公司在开展国内市场的同时开展海外市场业务,如海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及汇率波动,将对公司海外业务开展带来风险。公司存在如阿尔及利亚、安哥拉、越南、孟加拉等境外施工项目,承受的外汇风险主要与境外项目所持有的外币资金和债权债务有关,汇率变动将会对上述资产价值产生影响。公司将密切关注汇率变动对公司的影响。公司致力于做细风险防范工作,统筹运用政策研究、市场调研、科学决策、法务合规、审计预警、巡察督查等方式方法,研判内外部形势,科学预见风险挑战,下好风险防范“先手棋”,打好风险化解“组合拳”。整合内外部资源,按照专业化发展思路,巩固发展核心业务,加强技术创新,谋求业务区域和施工资质的扩张,提高运营质量及效益,创建绿色高质工程,抓基层、提能力、强科技,通过多种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全程可控,实现多领域专业化的施工作业与企业发展,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
|
打桩机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个打桩机: 工作综述_公路 下一个打桩机: 没有了 |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