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无初一打一字民国时期,中国一些沿海城市,陆续向西方引进了各种不同种类的机动车,有大型车、小型车、专用车、特种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摩托车等。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至四十年代,石家庄街头逐渐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机动车,其类别先后共有五种:
在石家庄街头行驶的汽车中,卡车数量最多。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经营的货运汽车,有市内货运和长途货运两部分(见图1)。
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期,作为沦陷区石家庄街头的货运汽车,多以日式卡车为主。以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登记的汽车厂牌型号为例,主要是以丰田一型卡车、丰田KC型卡车、日产(NISSAN)80型卡车、日产(NISSAN)180型卡车以及五十铃卡车为主。图1照片中的货运汽车,即日产(NISSAN)80型卡车,为1941年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的货运汽车队,派往晋县、赵县、宁晋等周边县域收购棉花,此照片是货运汽车从晋县收购棉花运回石家庄的途中。照片中这种卡车,由于装载能力较强,而且转弯半径小,被日军广泛用于华北地区战场。卡车在日寇对华侵略战争中用途较多,主要被用于运兵与载物。
上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军政府统治石家庄的两年间,除日军遗留的车辆外,又增加了一些诸如道奇等美系牌子的卡车。
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的客运汽车,主要用于载客和装运行李,除参与运兵等军事行动之外,其经营市场主要有市内公交、市外的长途客运两部分(见图2)。
图2照片拍摄于1941年11月,照片拍摄的是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经营的开往宁晋的长途客运车队。
据《华北新报》刊发的《朝阳路——石门银座》一文记载,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期,石门市“曾一度有公共汽车之开驶,每日往返于朝阳路上,乘者极为称便”。其实,沦陷时期石门市的市内公交车运营线路并不长,而且因效益不佳,公交车开行时断时续。有时为解决某个特定时期市内某个特定路段的较大运量,石门自动车营业所会短期开通一些临时公交线路。上世纪四十年代前期,日伪石门市公署每年举办两三届赛马大会,竞赛期间有大批市民到赛场观看。譬如,1941年春季,赛马大会连赛五次,每日观众逾万。市公署作为主办单位,每次举办赛会,一般都会安排组织公交车,开通临时性的线路,以方便观众前往观赛,既营造繁荣气氛,又获取经济效益。从市中心大石桥,到赛马场的临时公交车费用是一角五分。据《石门新报》刊发的《昨日竞马情形因值星期日参加者极众》一文记载:“自市内开往竞马场之公共汽车,乘客极多,大有供不应求之势。”
1944年市内唯一运营的一条公交线路,从桥东阜宁路汽车营业所,至桥西西兵营练兵场。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的客运总车站和货运集货所,就设在石门阜宁路与新民路交口。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的载客汽车,投入市内公交运输的较少,除了军事上的运兵送将之外,大多数客运汽车均使用于其经营的不同长途线路。
小轿车特指供人乘坐的小型汽车,民国时期,进口小轿车以美国车系为主,其中别克、福特汽车最多(见图3)。
图3这张小轿车在石家庄正太车站前驶过的照片,拍摄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的夏季。炎炎烈日驱走了街上的行人,行驶的小轿车也打开了驾驶室的玻璃窗。站前街的道路坑洼不平。画面中的车站栅栏正门处,有一辆拉着客人的人力车刚好被小轿车超越。
上世纪四十年代,石家庄一位记者曾在报道中描述,城市中那些阔绰的富家少奶奶、小姐们都把坐汽车当成一种时髦,“有钱的人家,出门坐汽车,进门大洋火”。其实,对于石门的一般有钱人而言,要购买小轿车也是一种难以企及的梦想。进口小轿车不仅价格贵,而且汽车烧油也贵,一般有钱人即便买得起,恐怕也开不起。普通中等收入的市民更是不敢问津。石家庄拥有汽车的整体数量本来不多,小轿车就更少了,可谓屈指可数。
特种专用汽车是指根据汽车自身结构特点,为各类专门用途设计或改装而成的某些具有特种功能的机动车。民国时期,石家庄街道上曾出现过的特种车,按其用途可分成五类:军事用途的装甲车、建筑用途的轧路车、卫生用途的洒水车、保鲜用途的冷藏车、扑火用途的消防车。
装甲车是一种具有铁甲防护与火力攻击作用的军用车辆。在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编制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可以看到属于石门自动车营业所的一辆特种装甲汽车。一般石门自动车营业所每开辟一条新的汽车线路,首次通车必由装甲车打头阵,都会行驶在车队之首壮声势。1940年12月1日,石门自动车营业所拥有的这辆装甲车,还曾参加邢台至禹城段线路开通仪式。这辆装甲汽车拥有越野机动性能,它的车头和底盘的防护装置与一般汽车有所不同,发动机马力更大一些,驾驶室和车顶上均采用全封闭结构,除进出口和瞭望口外,车身没有车窗。所以,能抵御外部爆炸物的冲击和防御子弹对车内人员的杀伤,并配备火炮和机枪具有向外射击的枪眼。
轧路车是一种用于修筑公路或平整场地的工程机械车。在修建石家庄车站广场的施工中,工地曾使用一辆钢轮式构造的轧路车,在修路现场被用来压实路面(见图4)。
图4照片拍摄于1940年初春,拍摄的是一辆钢轮式构造的轧路车。在石家庄火车站广场北侧的铺路施工中,这辆特种轧路车被用于压实路面,施工现场的背景是广场北侧的广告塔牌。
洒水车是一种用于街道路面防尘喷水的卫生清洁车。经改造该车主要用于环境卫生工作,具有喷洒和运水功能。民国时期,石家庄许多街道都是土路,“尘埃之道路,一经汽车驶过,尘土冲入人目鼻,使行至为苦恼也”。1940年11月,主管交通与卫生工作的警察局,改造了一辆洒水车,利用兴亚公园喷水池的余水,对市中心附近道路实施喷洒。据《石门新报》刊发的《市署利用新洒水车 促进市内道路清洁》一文得知,当时石门已用上洒水车,“开始洒水于道路”。
冷藏车是一种维持冷冻或货物保鲜的厢式封闭低温运输车,用于运输海鲜嫩肉食品、时令水果蔬菜等。石家庄夏季气候炎热,鲜鱼嫩肉食品在运输中极易腐坏,为了改善保鲜运输状况,石门交通当局以此作为解决保鲜运输的对策。据《石门新报》刊发的《为便利运输鲜鱼增加冷藏车辆》得知,当时交通当局采取了冷藏车的保鲜措施,“一面增加冷藏车辆,供给各路应用。同时训令运输鱼虾鲜货,应一律以冷藏车毂入,迅速发出,不得续压。冷藏车抵达后,须立即返回,以资保护鲜货”。
消防车是一种装备灭火水罐和部分消防器材的消防救援车。1945年之前,石家庄虽早已拥有民间救火组织和专业消防救火队伍,但是,消防队原有用具不甚完备,一直没有一辆消防汽车。1947年石门警察局消防队,整日处在紧张恐慌状态,消防员惶惶不可终日。上级要求消防队经常加强消防演练,也答应充实必要的消防器械。警察局长刘清池在1947年8月发表的《划时代之石门警政》一文中提出,石门警察局“现已筹添瓦斯消防汽车一部,水龙带、龙头等件均齐全,消防效力日益增强”。
摩托车是由汽油内燃发动机驱动的一种快捷灵便的交通车辆。摩托车依靠前面的把手操纵前轮转向,有两轮和三轮之别,三轮摩托车带挎斗。石门当地人统称摩托车为“电驴子”。
民国时期,石家庄最早拥有摩托车的人,是英美烟公司驻石办事处的一位英国人。后来,这位英国人离开石家庄时,将摩托车送给了姚栗村的司玉田。司玉田曾与另一个人骑摩托车拍摄过一张照片,从照片可以判断他所驾驶的这辆摩托车,是生产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前的早期产品,其前后轮尚无悬挂避震系统。1937年10月石家庄沦陷之后,以及军队占领时期,石家庄城市街道上行驶的摩托车,大都属于军用车,主要用于军事巡逻或特殊运输。
总之,上世纪四十年代石家庄出现的以上五类机动车,以载货卡车最为常见,中型客车与摩托车次之,小轿车和特种车最为稀少罕见,寥寥无几。
(本版图片来源: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整理公布的《华北交通写真》档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