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开启时光隧道2007年6月8日,位于上海市嘉定区江桥的一处工地上,工人们正顶着烈日赶工期。负责现场指挥的张海明像平时一样,指挥着打桩机在工地上进行钻孔作业。可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工地上一台打桩机,好像在地下遇到了坚硬的东西,怎么都打不下去了。
张海明很疑惑,这台打桩机是工地上最大的一台,压力足足有500吨,就算遇到普通的岩石、钢板都能打透,怎么才打了几米深就遇到障碍了呢?
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他调来了一台挖掘机,开始在打桩机的位置向下挖掘,结果在地下挖出了一个体积巨大的白色物体。远远地看上去好像是混凝土,可走近看却又好像是一种糯米做的灰浆。
有着多年施工经验的张海明立刻意识到可能是挖到古代墓葬了,于是他立刻派人封锁了现场,并打电话通知了警方和文物部门。
接到报告后,上海市考古队立刻赶到现场,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在清理掉表面厚达一米的糯米灰浆后,考古队发现了两具保存完好的墓葬,并在墓室中间发现了两块墓志铭:“明奉议大夫登州府同知李君墓志铭”和““明故奉议大夫登州府同知李新斋配程宜人墓志铭”。
在看到两块墓志铭后,考古队员有些疑惑。根据第一块墓志铭记载,这座墓葬是明朝登州同知李汝节和他夫人的合葬墓,可为何他妻子的墓志铭上写的名字却是“李新斋”?
带着这个疑问,考古队继续进行清理工作,结果在墓主人的棺盖上有了新发现。上面清楚地刻有“李汝节新斋”字样,说明程宜人墓志铭中提到的“李新斋”,就是李汝节。
据《南翔镇志》和《嘉定县志》记载,李汝节祖籍安徽歙县,祖上曾是富甲一方的大商人,后来家道中落,他的父亲李文邦便带领家人迁居到嘉定生活。定居嘉定后,李文邦依靠经商重振家业,后见当地文风盛行,便开始教育子孙走读书入仕之路。
作为李文邦的长子,李汝节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考中进士,是李家的第一位进士。走上仕途之后,李汝节历任安吉知州、刑部员外郎、登州同知等职。
在登州期间,李汝节继承了戚继光的抗倭精神,整顿海防、抵御倭寇。当时登州很多土匪、流民打着倭寇的旗号,到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李汝节到任后联合当地官军,“以计擒之”,挨个击溃了与倭寇同流合污的流民、土匪,使得登州境内重获太平,他因此还得到了皇帝的嘉奖和赏赐。
原本考古队认为,李氏家族作为当地的豪门望族,李汝节和子孙又都在朝为官,这座保存完好的墓中一定有非常丰厚的随葬品。可发掘结果却让考古队员有些失望,两座墓中出土的金银玉器很少,相反墓中却出土的大量的文房用品,比如墓室中堆积如山的宣纸。
对此历史专家表示,明朝时期,江浙地区文风盛行,文人雅士喜好风雅,不追求厚葬之风,因此大部分墓葬中多以随葬文房用品为主,这也是为什么这一地区很少发生盗墓事件。而李氏家族作为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自然继承了这种良好的传统。
在清理完李汝节的棺木后,考古队又对他夫人的棺木进行了清理,没想到棺中出土的一件文物竟然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众多网友的讨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李汝节夫人墓中,出土了很多女性用品,包括铜镜、发簪、金银首饰以及大量的香料,除此之外,考古队员还清理出了一个小巧精致的银香盒。
历史学家介绍说,古代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姐在外出时,都会随身携带胭脂水粉。为了便于携带,就产生了制作精良,体积小巧的香盒。
李汝节夫人墓中出土的银香盒,为上盖和下褐两部分组成,上盖略大于下褐。为了在使用时防止滑落,工匠特意将其做成了凹凸的齿轮形,结果这一造型,像极了500年后的啤酒瓶盖。
2019年,在一场由上海博物馆和嘉定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展览中,这件银香盒被网友发现,立刻成了热议的对象。网友们纷纷表示:“难道不是盗墓贼喝啤酒留下的?”“有没有再来一瓶?”“上面有没有牙印?”
面对网上的各种质疑声,博物馆的文物专家无奈站出来表示:这件银香盒的确是500年前明朝的文物,是女子用来装胭脂水粉的容器。
随后专家还指出,在银香盒的盖面上,有一个阴刻的“香”字,并且现代啤酒瓶盖上的褶皱是21个,而银香盒的褶皱有19个,所以李汝节夫人墓中出土的银香盒的确是正经八百的文物,是有很高历史和文化价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