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和白百合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吉林龙家堡矿震、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动力现象……近年来,这些煤矿灾害事故背后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冲击地压”灾害。
“冲击地压”究竟有什么特征?它产生的原理是什么?能否预测和防范?在2018年10月龙郓煤业“1020”冲击地压应急救援中,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齐庆新介绍了冲击地压产生的原因。
冲击地压是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突然瞬时释放而产生的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由采矿活动引起,与采矿活动密切相关。冲击地压是采矿引起的应力变化的结果,只不过冲击地压发生的范围更小,能量与地震相比更小,所以预测更难,就这次冲击地压而言,矿方尽管上了ARAMIS等微震监测系统,但还无法准确预测。
冲击地压有巨大的破坏性。煤矿井下井巷或工作面空间是有限的,但冲击地压的破坏范围通常可达上百米,破坏会导致两帮破坏、底鼓甚至冒顶。
据统计,目前山东冲击地压矿井有41处,占全国的近30%。其中,采深超过千米的20处,占全国86.9%。是全国冲击地压灾害最严重的省份。2011年以来山东煤矿共发生了9起冲击地压事故,造成36人死亡,13人受伤;特别是去年山东能源龙矿集团龙郓煤业“10·20”事故造成21人死亡,影响巨大,教训十分深刻。
龙郓煤业事故后,国家对冲击地压矿井特别是千米深井开采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领导同志和省委省政府、应急管理部、国家煤矿安监局主要负责同志都作出批示。对山东来讲,煤矿如果再发生冲击地压大事故,冲击地压矿井将面临关闭风险。
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党组书记王端武介绍,山东冲击地压矿井产量8000万吨,占到全省煤炭产量的63%,是山东煤矿产量和效益的主力矿井。矿井一旦关闭,将对全省煤炭工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产生严重影响,对山东能源供应产生严重威胁,因此预防冲击地压事故是关系山东煤矿“生死存亡”的大事、要事。
近日,《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将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作为国内首部专门规范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政府规章,将为山东开展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提供重要法律依据。
《办法》落实“三限三强”要求。将限采深、限强度、限定员、强支护、强监测、强卸压等防治冲击地压的硬措施纳入到《办法》中,同时要求实行严格的限员管理。要求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不超16人、掘进工作面不超9人,并要求实现智能开采。
智能开采就是按照“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理念,通过装备升级,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开采,解危钻孔智能远距离操控等,实现少人或无人作业。
煤矿智能化开采是大势所趋,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方向。目前,山东兖矿集团、山东能源和山东科技大学都成立了研究中心,加大了产学研用的联合力度,智能化建设也加快了推进步伐。
截至7月20日,全省冲击地压煤矿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3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23个,智能化建设正稳步推进。按照山东煤矿智能化改造工作部署,2019年底前全省冲击地压矿井采掘工作面将全部实现智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