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呀呀租车作为一个对韩娱基本上不了解、韩国电影只看过《野蛮女友》和《熔炉》《素媛》、歌曲只听过江南staly的外行,看《韩娱之天王》这本书觉得还挺新鲜的,接触了一个不同的领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正巧央视纪录片台在放描写韩流的纪录片《汉江奇迹》,与书对应着看都能更理解了。
抛开韩流这个涉及经济文化的宏大命题,先说说《韩娱之天王》这本书。简单说一下优点和缺点,当然作为一本可以一看的书,总是优点大于缺点的。个人觉得比较突出的优点是:
第一,主题立意上详略得当,写娱乐的书老书虫看的不多,觉得在主题上大约是两种,一种是认为娱乐圈就是个大染缸理所当然的写成推土文,见一个潜规则一个。另一种是完全回避描写娱乐圈的各种黑暗混乱的阴暗面,当陈老师不存在,当教父里威胁导演只是艺术创作,娱乐圈是一片歌舞升平。
两种相比较,我倒是宁愿看后一种,因为但凡有几年社会经验的人就知道,每个行业都或多或少的有潜规则存在,韩娱尤甚如最近很火的李胜利事件,但以此为书的主题显然立意太低,就比如写小偷也要写一个劫富济贫的吧,纯粹写个人渣多数人都不会喜欢,所以娱乐文开着金手指四处潜规则女明星的同样不值一看,写后宫写成浪子那样才有看的价值。
最好的做法是客观一些,不宣扬阴暗面同样也不回避阴暗面,《韩娱之天王》这方面做的还算合格,虽然某些方面只是一笔带过,但总好过装不知道,要是能深刻些就更好了。
第二,节奏控制的比较好,作者有足够的掌控力,不会急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比如不会用足金手指一首歌接着一首歌推出,对于大的转型有足够的铺垫,主角从抒情歌曲转入rap之前有长达一年的积累,即使这样第一首转型作品也是共同创作的。在报仇打脸方面同样如此,在足够的铺垫后顺势而成。
第三个优点是人物性格随着情节的推动而变化,有一定的进步和成长,书中脸谱化的人物形象少。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随着地位和经历的增长,性格都有所变化,这样的变化在有的地方虽然给人生硬的感觉,但总体还是在情理之中。在之前看多了一穿越就我要逆天的主角和莫名其妙就是要送脸上门的配角尤其感到难能可贵,可能作者在本书中这种处理人物的笔法还不够圆润纯熟,但这个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值得鼓励。
第一,细节有欠缺,特别是关于商业的部分,往往是写个开头要养猪要卖饮料,然后就成功了,缺少必要的细节给人的感觉就是有点假,对于综艺节目的描写也有些力度不够,作为一本主打娱乐的书感觉不够到位。
第二,缺少支线,全书只有一条主线,没有支线支撑,人物描写不够立体,对比教主聊聊几笔一个片段就把一个小人物勾勒出来了的笔法还有很大差距。缺少支线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环境不够丰满,没有写出韩国社会的特色,韩国人的精神面貌,或者写的还不够深入,对于韩流这种可以说是韩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描写的同样不够深入不够透彻。
第三,篇幅安排不够合理,和少女时代的互动太多,韩娱方面的描写不够,这是承接地二点的,因为写的不够深入,所以篇幅较少。相比较《最佳导演》做的更好一些,始终以拍戏为主,杰西卡等人只是穿插出现。
其实很久之前老书虫连国内的综艺节目都不看,更不用说韩娱了,不过对这种从全局上描写某一行业的纪录片我倒是很喜欢,比如这部《汉江奇迹》。节目简介这样描述“这部由央视纪录频道与韩国广播公司(KBS)联合制作的纪录片,展现和探讨了韩国文化产业迅速崛起的历程和原因,试图揭开“韩流”盛行之谜。 ”
总的来说韩娱是一种文化现象但更是经济现象,韩国这种小国受人口和自然条件限制不可能像中国这样全方位的对外出产品,只能选取几个行业作为突破点,比如电子、造船以及韩娱。在韩国政府的支持下,韩国的电视台演艺公司就是流水线,偶像明星就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各国的青少年就是这些产品的消费者,这也造就了韩国娱乐的特有现象——偶像团体。
国内粉丝追捧的韩流大多是偶像团体,东方神起、SJ、少女时代等等。在老书虫的理解这种偶像团体的出现一方面是k-pop的需要,更重要的一点是商业最大化的体现,众多的人员按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舞台分工进行包装,力图做到总有一款适合你,并且一次性推出更多的艺人也能分摊成本更加经济,从市场反应来看这一行为也得到了市场认可,一个团体一般存在5年左右就解散,这也差不多是粉丝由疯狂到退潮的时间。
韩娱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行业,甚至针对欧美市场和中国市场推出专门的团体,韩娱小说的出现也是韩流在中国影响力的侧面体现,由此来看从小说的角度韩娱这个题材还是值得挖掘的,比如《韩娱之天王》中主人公作为艺人的身份出现的,其他小说还可以发掘产业链的上游,经营演艺公司打造偶像团体,像足球小说既可以用球员当主角也可以写教练一样,如果未来几年韩娱在中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的话,不知道韩娱小说会不会摆脱现在的小众地位,成为下一个流行题材,当然老书虫更希望的还是中国的文化输出能够盖过韩流。
希望能有更多这种描写国外某个行业兴衰的小说,作者能够像导游一样带领读者游走其间领略到种种异国风情和鲜为人知的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