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经项目5月13日,一辆小车从喀什驶向20多公里外的疏勒县塔孜洪乡几孜氏力克村。车上,坐着兵团第三汽车运输公司纪委书记穆文胜、政工办主任殷俊伟,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带着三运司党委及干部群众的深情厚意,去看望54年前结下的亲戚——烈士依米尔·司地克的家人。
当他们走进依米尔·司地克的儿子艾拉洪的家中时,艾拉洪的妻子古尼其木·艾买提迎上前来,拉着穆文胜的双手激动地说:“感谢公司党委对我们一家的关怀。”
1963年3月22日,《新疆日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依米尔·司地克同志舍己为公壮烈牺牲,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烈士,疏勒县委追认他为“模范党员”……事情发生在1962年,兵团三运司的前身——兵团独立汽车三营承担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备物资的运输任务。
10月的一天下午,塔孜洪乡七大队党支部书记依米尔·司地克与第三小队的村民在收割糜子。休息时,他们远远地看见紧挨着地边的公路上驶来一辆尾部着火的运油汽车。依米尔·司地克边喊边朝汽车奔去。汽车停住后,依米尔·司地克把司机从驾驶室拉出来,又与其他村民一起推开车上着火的油桶。这时,运油车上的另一个油桶又着起了大火。依米尔·司地克不顾危险,再次上去搬开油桶,并不停地往油桶上倒沙土。但油桶还是爆炸了,依米尔·司地克迅速逃离火海,可他没跑几步,忽然听到小孩的啼哭声,回头一看,发现一个被吓呆的女孩站在火海里。依米尔·司地克转身冲进烈火之中,把女孩救了出来。
由于烧伤过重,依米尔·司地克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38岁,留下妻子和5个儿女。独立汽车三营党委作出决定,要尽全力照顾好烈士一家,定期给予补助,供养烈士子女上学至初中毕业。
54年过去了,兵团独立汽车三营的名称都已变更了5次,单位的领导也是换了一批又一批,可是,公司对烈士家属的关爱却始终没有变。
前些年,喀什地区还没有暖气,每到入冬前,公司都要派人派车为烈士家送上1吨最好的块煤,供他们全家人取暖。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每到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来临,公司党委都要派领导带上礼品专程来到烈士家里走亲戚。
艾拉洪是依米尔·司地克的大儿子,父亲牺牲那年,他才十几岁,后来,他也担任了几孜氏力克村的村主任,继承了父亲的遗志。1983年,国家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帮助烈士一家脱贫致富,兵团三运司为他们购买了手扶拖拉机。艾拉洪是村干部,工作忙,便把拖拉机交给了弟弟买买提依明经营。为了让买买提依明掌握使用技术,公司又派专人上门传授技术。家里有了拖拉机,农活就不用发愁了,收入也是年年增加。3年后,买买提依明把手扶拖拉机换成了一台东方红推土机,收入更加可观,一家人丰衣足食,过上了富裕的好日子。
兵团三运司党委对烈士依米尔·司地克的妻子非常关心,经常派人去看望她,了解她家的困难,还多次把她接到公司做客,从烈士牺牲到现在,几乎从未间断过。
上世纪80年代,兵团三运司团委经常组织团员青年,带着干粮,来烈士的家,帮助维修房屋,整理羊圈,打扫庭院。随着烈士遗孀年事渐高,身体多病,公司每年都派车把老人从农村接到城里,为老人检查身体。老人生病了,就把老人接到公司医院治疗。病愈后,还为老人准备价值数百元的药品备用,每次老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1996年12月,73岁的烈士遗孀病情严重,自知时日不多了,在她生命最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几乎天天要嘱咐儿女们:“我们这个家从贫困走向富裕,离不开兵团三运司的关怀,我死后,你们千万不能忘记这份情谊,绝不能给公司添任何麻烦。”
12月24日,烈士的遗孀病故,公司领导怀着沉痛的心情看望了烈士的亲人,烈士的子女拉着公司领导的手放声痛哭,将母亲的遗言告诉他们。
依米尔·司地克的大儿子艾拉洪继承父业,担任几孜氏力克村干部几十年,面对兵团三运司亲人般的关怀,他深深感受到汉族与少数民族间的骨肉关系。他经常教育孩子们,要永远不忘兵团三运司的情谊,永远都不能忘记民族团结。在村里,无论开大会或小会,他都要求村民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在他担任村干部期间,他所在的村多次被县、乡评为“民族团结模范村”、他本人获得“民族团结模范”荣誉称号。艾拉洪曾说:“兵团三运司的干部群众待我们像亲人一般,我们也要像公司关心我们那样关心汉族兄弟,让子子孙孙记住,只有搞好民族团结,才能过上幸福的日子。”
前几年,艾拉洪不幸去世,可他的这些话却永远铭刻在他的妻子和孩子们的心里……维吾尔族有句谚语:水流走了石头在,朋友走了情意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