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流行婚纱照造型山西省太原市美丽的汾河西岸,矗立着一座特大型企业,她就是享有盛名的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在太重集团公司展览馆大厅的主墙上,有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上面“中国装备,装备世界”八个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李克强总理视察太重时对太重提出的希望。太重的厚重不仅仅在于她伴随着新中国成长的足迹,走过了近70年岁月,更在于她累计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了2000余种、三万余台(套)装备,被誉为“共和国骄子”“国民经济的开路先锋”。那让人眩目的460多项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铸就了太重的辉煌。
如果说太重是一本书,那么自主创新就是其中一段最精彩的故事。在这里,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去探寻几代太重人走过的道路。
说起挖掘机,谁也不会陌生。但若问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有多大?恐怕很少有人听说过。
时光回溯到2012年6月5日这一天,75立方米挖掘机下线仪式现场,人头攒动。
在太重集团公司矿山设备分公司生产基地,由太重自行研发和制造的、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巨无霸”——斗容量75立方米特大型矿用挖掘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台挖掘机从履带到顶部高达23.5米,相当于8层楼那么高;它自重2000吨,如果将它全部拆卸,需要40节火车皮才能一次运走;有人测算过,光是它那巨大的铲斗里,容纳300人是不成问题的。
身为一名太重的资深记者,我对挖掘机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那是1960年的冬天,10岁的我住在首都北京。那天来到西便门一带,突然见到人潮涌动。原来,在一条旧河道里,一台挖掘机正在工作着,而沿河西岸围观的百姓竟达上万之多。是啊,在当时,挖掘机对中国人来说是多么地陌生和稀罕。可曾记得,1960年版的5元钞票的背面,上面图案就是矿山挖掘机,可惜是从苏联进口的,我们国家当时还造不出来。
能力总是与信念并驾齐驱的。就在这个故事发生的第二年,也就是1961年,太重,这座新中国第一座重型机器厂,成功地制造出我国第一台4立方米挖掘机,从此结束了中国人不能生产挖掘机的历史。20年后,又自行研制出技术性能优良的10立方米挖掘机,并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些新中国的创业者们面对国外反对势力的层层经济封锁,硬是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八个字,走出了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老一辈太重人的毅力和精神,成为一笔可贵的财富,永远值得后人继承和怀念。
诚可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装备工业的发展进程又掀开了新的一页。尽管我们已经能够生产中小型挖掘机,但长期以来矿山使用的20立方米以上超大型挖掘机还一直依赖进口,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这个领域一直都是空白。有多少有识之士在卧薪尝胆,在这个领域里谋求突破:又有多少工程技术人员满怀一腔热血,日日牵挂着民族工业的振兴!
1983年,太重集团公司最早与一家国外公司合作生产20立方米以上大型挖掘机。然而,善良的太重人做梦也不会想到,由于外方手中掌握着核心技术,导致我方在合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从最初的合作伙伴逐渐演变成了打工仔。在长达20年的合作期内,我们干了80%以上的活儿,却只拿到20%的钱,而外方凭着手中的核心技术,却轻而易举掠走了80%以上的利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的干部每日平均工作十几个小时,双眼都熬得通红,工人们的汗水流成了河,却仅仅只够维持起码的生存!到了2004年,这种“合作”最终走到了尽头。
首都北京一家豪华饭店里,中外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僵局。外方代表态度傲慢、口气蛮横,价格一压再压,还扬言:“就这,你们爱干不干!”廉经理再也无法忍受了,积压在胸腔的怒火骤然升腾起来。就在这时,他衣袋里的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他决不会料到,这个仅有一分钟的简短电话,不仅使局面从此发生了改变,而且让全体中国人为之振奋和骄傲!电话来自太重技术中心,告诉他一个惊人的喜讯:“太重技术中心已攻克了大型挖掘机的全部核心技术。”廉经理再也无法克制住激动,这位40岁出头的硬汉子,禁不住热泪流淌。待稍许平静些后,他昂首挺胸,迈着坚定的步伐返回谈判厅,郑重宣布中止谈判。话音刚落,刚才还盛气凌人的外方代表一下子软了下来,只见他带着哭腔,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恳求道:“求求你们,一切条件都好商量,如果合同签不成,我回去怎么向老板交代啊!”望着他那一脸可怜样子,却没有一个人同情他……
2005年末,第一台国产20立方米大型挖掘机在太重诞生,我国千万吨级以上露天矿从此结束了国外产品垄断的历史。我们在核心技术上不仅优于国外同类产品,而且价格仅为其一半。
在太重历史上,10立方米挖掘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设计到正式投产,其间经历了整整10年;
说到这儿,人们一定会问:从10立方米挖掘机问世到20立方米挖掘机诞生,期间经历了长达24年的漫长岁月,而自20立方米挖掘机以后的每一种新机型的诞生,却只有几个月或一年时间,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掌握了核心技术。不仅掌握了核心技术,而且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
这就是跨越中的太重速度,这就是创新中的中国速度!在世界技术创新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从技术引进到吸收消化,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短短半个世纪,以巨人般的步伐迈出了精彩的“三大步”。今天的太重挖掘机再已不是昔日“弱不禁风”,它不仅在国内是“一枝独秀”,而且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大型挖掘机制造公司之一,论规模、论技术,都完全有能力与国外强手一决雌雄!使全球挖掘机制造领域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太重的人们至今还记得:2011年9月7日下午4时,在俄罗斯科麦洛沃州别洛沃市巴恰茨基,太重首台出口俄罗斯的35立方米挖掘机剪彩仪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当天晚上,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晚宴,宴会上,俄方首席代表将一枚金光闪闪的“俄罗斯煤炭事业最高荣誉勋章”挂在时任太重矿山设备分公司经理王俊林的胸前。
提起挖掘机,似乎俄罗斯与中国有着更多的“缘份”。50多年前,是苏联“老大哥”最早向中国出口挖掘机,本文前面讲述的59年前北京那一幕,就是当时苏联生产的3立方米挖掘机,曾经给了国人多少惊叹!沧海桑田,谁也不会料到在半个世纪后,昔日的“老大哥”竟成了我们在国际市场上首屈一指的大客户。
岁月如梭,转眼间已到了2018年。金秋九月,晴空万里。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一趟专列满载着太重生产的一台20立方米挖掘机徐徐启动,驶向天津港,最后将抵达俄罗斯的马加丹。
追根溯源,俄罗斯青睐太重挖掘机产品已有9年历史。至今还记得2010年10月,太重第一台35立方米挖掘机发往俄罗斯库兹巴斯露天煤业公司,标志着太重特大型挖掘机不仅首次出口俄罗斯,也是首次进入欧洲市场。该机在俄罗斯现场经过近半年的安装和调试后,于2011年7月正式投入使用。这里距北极圈仅600公里,属极寒地带,最低温度达到零下57摄氏度。设备经过俄方多次恶劣条件下运行的考验,证明太重的产品从质量到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此,俄方于当年9月7日在科麦洛沃州别洛沃市巴恰茨基,专门为该机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并明确表示要再次购买4台大型挖掘机,而且全部采购中国太重的产品。
市场一经打开,中俄双方贸易往来不断,俄方每年都要购买太重的挖掘机,同时对太重产品及售后服务的好评与日俱增。统计资料显示:太重挖掘机在原有的库兹巴斯露天煤业的5台35立方米的基础上,2016年极地黄金奥矿又购买5台;2017年极地黄金奥矿和库兹巴斯露天煤业各购买一台;2018年极地黄金马加丹矿、极地黄金博代博矿、库兹巴斯露天煤业等购买太重挖掘机6台。
至此,从2010年9月签订第一台35立方米挖掘机至今的8年中,太重总共与俄方签订了20台挖掘机的出口合同,其中35立方米挖掘机13台、20立方米挖掘机7台,产品分布在俄罗斯的克麦罗沃、克拉斯诺、远东、西伯利亚四大片区,形成了岁岁蔓延、遍地开花之势。
不止是俄罗斯,还有巴基斯坦、秘鲁、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蒙古、智利、南非、伊朗、利比里亚、厄瓜多尔等国家也争先恐后地购买了中国“太重牌”挖掘机。
是啊,大地,是太重人抒发豪情的五线谱,挖掘机的轰鸣,何尝不是太重人紧跟时代步伐的音符?
纸墨已经展开,彩笔就在手中。今天,太重建设五大基地、进军六大领域,拉开了企业新一轮转型跨越的序幕。不是吗?大型冶金起重机、轧机油膜轴承、无缝钢管轧机、转炉倾动装置等大型冶金设备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太重牌油膜轴承、起重机、齿轮传动等成为中国名牌;突破重型机械行业单件小批的模式,成为国内唯一同时生产火车轮和轴的生产基地;大中型挤压机、大中型自由锻造液压机等锻压设备达到世界水平;形成新能源产业链,以风电整机以及增速器系列、核燃料装卸转运设备、核电锻件等为突破口,全面进入了风电、核电、水电等清洁发电领域;液压、传动、铸锻件等基础配套件产业群实现了向高端的延伸;重大战略性产品持续推进,海洋工程领域研发加快……
看,1.5-5MW风力发电机、Φ180mm三辊连轧管机组、万吨铝合金挤压机、3000kw电牵引采煤机、“神舟”号功勋发射塔架、奥运会开幕及闭幕式舞台设备、高智能大型起重机……
太重集团董事长王创民深有感慨:“太重69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技术创新的历史。正是依靠着科技进步,我们才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也正是凭着自主创新,太重人才一步步地走到了今天!”
改革开放40年,把中国的创新迅速推向了高端。这40年,也把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太重的创新,推到了全球的高端。笔者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亲眼见证了我国挖掘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
我看到,太重自建厂至今,依旧是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看到,一代代的太重人,依旧是不忘过往,不负此生! 啊!挖掘机,我心中的骄傲,也是共和国永远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