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最新新娘发型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赵宇是中国航天科工二院六九九厂精密制造事业部的一名加工中心操作工,这个爱跟零件较劲的年轻人,用铣刀打磨出一件件精密的航天产品,把握微米之差。2021年“五一”劳动节来临之际,赵宇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
人们常说“导弹打的准,就像长了眼睛”,而赵宇所在的车间就是那个“给导弹擦亮‘眼睛’的人”,他们的零件加工的精度越高,性能越好,导弹就能打得越准。
“我们主要从事的是导弹核心零部件的加工工作,它就像是导弹的大脑一样,控制导弹的一切动作,最终使导弹精确地打击目标。”赵宇说。
自参加工作起,赵宇就扎根在数控加工第一线。同事说,他像个“拼命三郎”一样,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和周期。遇到问题、难题,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专注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赋予每个加工零件以“生命”。
航天产品就意味着“精”。加工的零件精度要求达到头发丝的1/7,一些关键尺寸的精度还要达到头发丝的十几分之一。铣削属于减材加工,就像医生做手术一样,每一刀都不能出错,越复杂的零件动刀的难度就越大。错误或失准的一刀,作为航天产品的损失都将无法估量。
赵宇就是这样高精度零件的操刀人。他创新采用“微连法”、“反拉法”、“留台把筋法”等工艺方法,解决了航天零件易变形、精度高等加工难题,提高生产效率70%以上。
“干我们这行就和医生做手术一样,它需要走刀,尤其是去料加工,每一刀都要一刀一刀地走,一刀一刀地下。但是有人就不敢下这个刀,因为下这个刀有可能好有可能坏,但是你这个能力就是在于你下这个刀能保证下完这个刀的尺寸是合适的。”赵宇说。
金无足金,零件没有完美。为了导弹打得更准,赵宇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他的航天产品,每个尺寸都接近于零线,表面质量没有瑕疵,同事们都说“赵宇的活儿就是免检产品”。
职业技能竞赛是培养人才的沃土、技能升华的摇篮,每一个技能人员都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切磋技艺、提升能力,开阔眼界,赵宇也不例外。
进入航天系统工作近十年,赵宇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屡次在大赛上拿奖——
2014年他获得了北京市竞赛第十名,崭露头角。2015年他状态正好杀入决赛,但一项紧急科研任务下达他义无反顾地放弃了难得的机会。2016年父亲患病,工作岗位也离不开他。顶着巨大压力,经过层层选拔赵宇获得北京市第三名,成功进军全国比赛,取得了第七名的好成绩。
赵宇不满足于此,为再攀高峰,2018年他再次披挂上阵,一路过关斩将,代表北京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最终取得了加工中心赛项的冠军。2019年他获得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专项奖励,同时被授予北京市“首都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作为国家工匠榜样的王保森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骨干,赵宇积极开展“传、帮、带”工作,带动身边的人共同提高技术水平。他开设“数控铣工高级培训班”,给中高级技能人员上课,从典型难加工产品及其加工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持续培训和训练,对培训学员起到点睛和拔高的作用。
从青葱少年到全国冠军,赵宇一路披荆斩棘,从懵懂学徒到技术能手,他尽职尽责,传承工匠精神,履行“科技创新航天报国”的使命。而他最开心的时刻,依然是零件加工出来后,身边的老师傅们齐刷刷地向他伸出大拇指。
“看着黑乎乎的铁疙瘩,在自己的手中变成亮晶晶的零件,心中满满的都是成就感。”赵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