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支付牌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在一系列重大部署中,既包含新领域新赛道的培育,也强调传统产业的改造——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这一过程中,资本市场可发挥的空间巨大。
一批深市公司深度融合数据要素和传统生产要素,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加快沿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转型升级,迈上通往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持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今日起,上海证券报推出“守正创新,提质赋能,转型升级——解码深市公司新质生产力”系列融媒体报道,呈现深市优秀公司从传统制造到高端“智”造、从绿色发展到布局未来产业、从“渐进式”创新到“引领式”创新的强劲活力。
翠湖之畔,轻风拂柳,园景一色。从徐州工业园区上空鸟瞰,一台台起重机像一颗颗饱满的黄色玉米粒,又像秋日里田间地头码放的麦秸秆,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水泥广场上。鲜有人知道,这小小的“玉米粒”在草原上却能化身“参天大树”,拖动风车120吨重的机舱,95米长、28吨重的扇叶,在162米高的塔筒上完成作业,助力人类获得更加清洁的能源,减少地球污染。
以起重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行业,如今已摆脱了传统、笨重、低端的标签,正经历着从大刀阔斧到精雕细琢的转变。作为悠久历史、位列“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的大型企业,徐工机械如何跟上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
答案就是:主动识变、求变、应变,在一次次验证中寻求创新突破,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驱动新型工业化攀高向新。
“传统制造企业要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智能化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徐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东升对上海报记者说,把“智改数转网联”作为变革转型的战略路径,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步走”,加速变革落地,着力构建数实融合的产业创新高地。
在河北景县200兆瓦风电场上,一身亮黄色的徐工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正在作业,只见它依次将120吨重的机舱、40吨重的轮毂,以及3片95米长、28吨重的扇叶高高吊起,精准对接到162米高的塔筒上组装。
这一吊一装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大学问。“起重机研发的主要挑战在于高空吊起和负重转场,吊装重量每增加1吨、吊装高度每增加1米,对起重机性能要求和研发难度就会成倍增加。”业内专家介绍。
“现在我们看到的徐工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是研发团队耗时两年多,进行了2000多次结构试验后的成果。”徐工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总设计师李长青说,这款起重机在研发中进行了结构创新,让受力点更多,减少了变形、增加了臂架的刚度,从而提升了负重能力。
创新为本、专心研发、潜心攻关,是徐工机械为转型升级开出的一道秘方。近年来,随着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行业内集中度持续提升,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局部区域竞争更为激烈,强者恒强态势愈发明显,行业步入创新迭代的关键时期。
“行业逐渐呈现‘五化’特点,高端化势在必行、智能化驱动变革、绿色化引领发展、服务化大有可为、国际化前景广阔。”杨东升认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及高涨的“五化”呼声,公司产品和业务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然而,道路和方法找准了,也难免经历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期。“面对转型过程中的挑战,‘徐工人’积极在技术创新端、智能制造端、管理变革端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动先进技术在领域内的应用,深度赋能、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徐工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杨东升说。
以公司的铲运机械事业部为例,在部门大规模推进机器人焊接之初,焊接缺陷频发、故障停机率居高不下,甚至一度影响生产。为此,铲运机械事业部专门成立管理项目组,并招来焊接专业硕士研究生刘辉担任项目组组长。
“是我们造的,如果我们都解决不了问题,就没有人能捣鼓明白了。”刘辉及项目组将转型升级的重任扛于肩头,铆足了劲与厂家技术人员整日泡在一起,协助操作工处理机器人的问题,在一线收集生产数据,对设备反复试验和研究。
一周后,刘辉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所有下线铲斗的焊接缺陷频次、类型及原因,包括平均每台铲斗焊接缺陷几处、累计缺陷长度、返修率、返修工时等。经历短短数月后,徐工机械将焊接缺陷率降低了90%,故障停机率降低了80%。
徐工机械及徐工人以坚韧的意志,开拓出一条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公司多个产品包揽行业第一:汽车起重机、随车起重机、压路机等16类主机位居国内行业第一,起重机械、移动式起重机、水平定向钻机持续保持全球第一,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稳居全球第一阵营,装载机跃升至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随着数字化风暴席卷全球,5G技术、无人化生产、智能制造等深刻重塑着传统制造业,行业龙头纷纷迎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推动生产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运营模式变革。徐工亦投身于这场产能迭代的浪潮中。
如今,在徐工的工厂内,一线G内网,使用现场配置的触摸屏,随时随地查看任务详情和图纸。“现在,徐工机械携手华为共同打造了‘徐工F5F5
数字孪生机器人焊接生产线技术等,徐工机械得以在减少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零部件全工序智能化生产能力。
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徐工还打造了行业领先的智慧园区,园区内网络整体维护节点减少了60%,真正实现“一人一厂房”的高效率、低成本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