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你等到春红褪在巴西一处私人盐场,连绵起伏的“盐山”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与蓝天碧海连成一片,蔚为壮观。
走进盐场,就听到一阵机器的轰鸣声,循声望去只见一台机身斑驳的徐工ZL50G装载机正在盐山间忙碌着,装铲、转运、倾倒,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这台装载机已经工作了14年,为客户价值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行业第三代产品的佼佼者,徐工ZL50G装载机的研发却远比想象中困难得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徐工装载机产品序列相对单一,且主要集中在中小吨位。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内基建和众多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对装载机吨位、效率、价值创造有了更高要求,当时的徐工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被行业内的几大厂家“搁置一边”,认为“难成气候”。
“有志者,事竟成”,徐工装载机研发团队“吃口馒头堵口气”,确认了“适应性、系列化、多样化”的研发思路,于90年代初研发了ZL50E和ZL50D型装载机,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了一席之地,并且呈现出强劲增长的势头。
改革开放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成了全球工程机械最炙手可热的热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度达到针锋相对的白热化。而用户对产品技术和服务的要求也达到“标准空前”,甚至苛刻。
“其他品牌都降了一两万,你们凭什么不降?”面对来势汹汹的降价潮,行业内价格大战狼烟四起,企业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1998年底,厂领导审时度势,对产品和市场进行了新的定位,决定另辟蹊径,开发一款“技术更强、附加值更高”的G系列拳头型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G”代表着“高端”,致力为客户提供更多使用价值,从而突破降价怪圈,实现“破茧重生”。
1999年,徐工将ZL50G型装载机的开发列为“董事长一号工程”,几乎抽调了所有具备装载机相关技术的研发人员组成专项攻关团队,这一项目也被国家列为“863”计划自动化领域CIMS课题。
“我们一行人匆匆赶往山东某港口,一方面调研用户的需求,另一方面对标一下他们购买的国外某品牌的装载机。”时任ZL50G装载机研发主要负责人回忆说,“这一趟没白去,看到了我们产品的差距,也了解了港口用户对产品舒适性、作业连续性、方便维修性等方面的需求。”
历时一年,研发团队自主开发了“指令控制同步转向系统”、双泵合流技术,以及电液比例操控等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同年,ZL50G装载机突破了通过省级鉴定,徐工成为行业最先推出第三代机型的企业。
创新突破的脚步并未就此止住,直至2003年ZL80G装载机的成功下线吨装载机全部实现了G系列化,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成为销售的主力机型,销售量占总量的45%以上。
20多年来,几经技术升级和突破,配备徐工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APD”自动功率分配节能液压系统的徐工ZL50GN、ZL50GV装载机,依然作为徐工中大吨位机型的代表产品,畅销国内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