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小说系列之风玫瑰多年来,我有一习惯,凡是从外面买回的东西,回家后,都要从阳台的储物柜里拿出老秤称一下。说起这杆老秤,足足有40年的历史了,是家父所留之物。
在我的记忆中,我家最早有一杆十六两的老秤,左邻右舍的人们需要称东西时,都来借用。说得玄乎点,可供一个城西南角的居民使用。每年一进腊月里,街坊邻居称米、面、油、豆、肉、蛋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要找我家的老秤,业务“繁忙”到几乎是不“回家”。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父亲花了25块钱,钉了一杆新秤,那杆十六两的老秤也就“闲”了下来。
那时候,老家那一带一般是邻县的浑源人会“钉秤”。记得夏日里的一天中午,“钉秤”匠人来村里为乡亲们“钉秤”,沿街串巷吆喝着“钉秤嘞,钉秤嘞……”父亲中午出地归来,母亲早已做熟了饭。正赶上了饭点,父亲为了让钉秤匠钉好秤,免费给钉秤匠端了一碗大烩菜和两个玉茭面窝窝,还舀了一水瓢白开水,钉秤匠很感激。
树荫下,只见钉秤匠人三下两下吃完饭,就开始忙活了。那天,父亲没有歇晌,恁是陪着钉秤匠一钉一锤地把秤给钉好。在父亲的亲自“监工”下,钉秤匠钉称眼、挂绳、校对用了顿饭工夫,将一杆崭新的盘秤就钉好了。父亲验了一下“定盘星”,看看准不准。一番“验收”合格,父亲把连零带整,凑够的25块钱交给了钉秤匠。
自从用上了新秤,父亲如获至宝,称东西方便多了。每每用毕,父亲都要随手将秤放在堂屋窗台,高高挂起,生怕我们兄弟几个玩耍时,不小心踩断秤杆或弄丢秤砣儿。
平日里,父亲只要一有空隙就摆弄那杆老秤,把秤杆、秤盘擦得油光锃亮,然后,接着检查秤挂钩、秤“刀子”及绳索的磨损程度,发现绳索有磨细或断股等缺陷,便及时更换。记得有一次,前巷子的五蛋婶子借秤用,在归还秤时,发现秤砣儿不见了,全家人齐出动寻找秤砣儿。父亲得到消息后,很着急,丢了秤砣儿,就意味着整杆秤“瘫痪”了。那晚,父亲几乎没有睡觉,躺在炕上辗转反侧,时不时起来抽烟,为找不到秤砣而犯愁,闷闷不乐。好在,五蛋婶子对家里的孩子们挨个做“工作”,或用糖块来“引诱”。最后,三丫头交待,是她玩耍时给丢弃在了鸡窝里。秤砣儿失而复得,皆大欢喜。
据父亲讲,这杆新秤提头毫是一提5斤,末梢是25斤,二毫是一提1两,末梢是5斤,秤砣儿都是铸铁的。一般有钩秤和盘秤两种,家里用的大都是盘秤,像大队的粮库、榨油房、保管员等多数用的是钩秤。秤杆用的都是黄花梨木,秤盘有铜、铁两种。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弹簧秤、电子秤纷纷登场,家用老秤就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地位。现在,想见到一杆老秤,可能只有中药店里才能看到,而且是那种论克计量的小秤。
家里的老秤游走乡间几十年,见证了昨日乡亲们生活的变迁,我要让它继续发扬光大,向大家展示老秤记录的回忆与过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