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楠问青年企业家是经济建设主战场的中坚力量,是最有朝气、最有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踏上城阳区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走进一家与混凝土机械设备相伴三十载的企业,“做专、做精、做久,做全球 200 个国家的搅拌设备专家”这句标语静静讲述着一段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在这段历程背后,有一位青年企业家正以蓬勃的朝气和创新的思维,引领着中青林集团在商海稳步前行。他就是青岛中青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栋,一位从基层扎实起步,传承父辈创业精神,并在新时代赋予其崭新的内涵的青年企业家。
1993 年,城阳还未建区,林栋的父亲林礼津成立了崂山区新型机械厂,这便是中青林集团的起点。彼时,中国混凝土机械行业刚刚起步,林礼津带领着仅三人的团队,从简单的搅拌机生产开始,艰难地积累生产技术经验。
在创业初期,技术和人才匮乏是巨大挑战。但林礼津坚信“技术是企业的根,是核心竞争力”。他惜才爱才,鼓励员工提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00年,林礼津带领团队完成首套HZS25混凝土搅拌站研发、试制,同年,公司的QT20型塔式起重机也通过专家组鉴定,正式投入市场,一举奠定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2006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林栋,毅然决然投身于父亲的企业。与许多“二代”企业家不同,林栋没有选择安逸的管理岗位,而是一头扎进车间,从最底层的实习工做起。他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学徒,虚心向每一位师傅请教,从设备操作到生产流程,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质检,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几乎走遍了公司所有的岗位。
基层的历练,让林栋深刻体会到了制造业的艰辛与不易,也更加坚定了他要将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在他看来,父亲那一代企业家的坚韧不拔和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他最为宝贵的财富。2020年,他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成为企业的掌舵者,将这份精神传承下去,并在新时代赋予其崭新的内涵。
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和市场的扩张,更是一种责任的传承和使命的延续。随着时代发展,混凝土机械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林栋深知,唯有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大胆提出一类产品成立一家子公司的战略构想,让每个子公司独立运营,专注于特定领域的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这一创新举措在提出之初,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有人担心这样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精力,削弱集团整体的实力。但林栋坚信,国家大力鼓励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企业的这种布局正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在他的带领下,中青林集团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聘请二十余位行业顶尖专家,深化产品革新,种类趋向多元化。专家团队通过不断研发最先进的搅拌、泵送、环保、软件开发、机器人焊接、智能泊车等设备,集团的技术实力逐渐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乃至世界一流水平。
例如,在焊接工艺上,公司引进自动焊接机器人,不仅将焊缝质量提高了30%,还实现了一人多机操作,人员效率提高了70%,质量的一致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同时,通过工序划分,工人培训的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1个月,培养周期大大缩短,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随着精益化生产的不断优化,目前公司产品交货周期从20天缩短为7天,紧急插单只要3天。
在商海浮沉近二十载,林栋对制造业的酸甜苦辣有着深刻体会。他深谙一个道理:“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同行,而是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句来自日本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的名言,这一理念成为他引领企业前行的重要指南。
面对愈加激烈的行业竞争,林栋并未选择保守策略,而是采取了一条更加开放与合作的道路。他大胆决定,将公司的技术实验室向全行业开放,鼓励同行之间共享资源,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此外,他还积极倡导并建立了首个线上机械设备供需平台,旨在为行业内的企业及上下游合作伙伴搭建一个高效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他向记者介绍,自2019年起,公司敏锐地捕捉到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巨大潜力,随即启动了“中械云配”工业互联网生态平台的研发工作。如今,这个平台已汇聚了全国超过3000家混凝土搅拌站及相关行业的用户资源,不仅支持便捷的在线订购与交易功能,还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据统计,该平台每月平均交易额稳定在100万元至120万元之间,累计交易额已成功突破2000万元大关。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公司对市场趋势的精准把握和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中械云配”不仅促进了行业内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极大地提升了行业内的交易效率,为用户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更为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林栋和他的团队用行动证明,青年企业家不仅有能力肩负起时代的重任,更有决心和勇气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