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龙林毒液东北网10月30日电美国奶牛单产:8吨,以色列奶牛单产:10吨。黑龙江省奶牛单产:30年前近3吨,2001年4吨,现在是4.8吨;水平之低,增速之缓,可见一斑!单产水平低、且增速缓慢,有品种方面的原因,但目前普遍的、共性的原因,业内人士及专家认为:是“吃”的问题!
近几年来,黑龙江省奶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69.8万头增长到2006年的178万头,群体单产由2000年的3.7吨提高到2006年的4.8吨,鲜奶产量由2000年的156.5万吨提高到2006年的460万吨。国人所饮用的每五杯牛奶中就有一杯来自黑龙江省,黑龙江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奶业大省,乳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二位。奶业成了黑龙江省畜牧业的一面旗帜,成为彰显黑龙江省农业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
但是,我们在看到奶牛数量和鲜奶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奶牛单产提高缓慢是黑龙江省乳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群体单产由2000年的3.7吨提高到如今的4.8吨,似乎有了一个不小的提高,但这背后却有着一个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事实:这些奶牛的单产能力是8-10吨。
世界性的、奶牛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是: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数量。如今,美国的奶牛单产是8吨,以色列的奶牛单产更达10吨;我国平均单产3.5吨,黑龙江省水平在国内处较高水平,已接近5吨;但事实仍摆在面前: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多个档次!黑龙江省奶牛单产30年前的水平是接近3吨,2001年时达到4吨,现在是4.8吨;按如此发展速度,何时何日能达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不能不说“不得而知!”
提高奶牛单产的办法无非有两个:一曰“良种”,二谓“良法”。但在黑龙江省,业内人士、专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良种方面我们已不存在太多问题,发展到今天,黑龙江省的奶牛品种已较过关,全省90%是经过改良的优良高产奶牛;黑龙江省改良后的“中国荷斯坦”产量应在7吨至8吨,高产者可达10吨。但是,这些品种在我们这里体现不出其“良”,每头奶牛平均单产仅有4-5吨,始终没有发挥出其单产优势。
那么,在黑龙江省造成奶牛单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就是“良法”——好的饲料和好的喂饲方法,而这其中主要的又是“吃”的问题。据有关专家介绍,养殖环节对奶牛单产拥有50%以上的贡献率。
由于养殖水平的差异,同样品种奶牛单产相差一倍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样品种的“黑白花”,在大庆庆新牧场能产8吨奶,但在其他很多地方,也就产4吨左右。海林农场的3000头纯种澳大利亚奶牛,平均单产7吨;因奶质好全部被蒙牛集团包销,每公斤价格高达2.3元,比普通鲜奶高六七角钱!按现在生牛奶每公斤1.9元计算,单产每年提高200公斤,每头牛农民就能增收400元。如此,全省105万头产奶牛就能增加产量近20多万吨,增收近4亿元。
“饲草的单一化。奶牛的日粮仍以干玉米秸秆为主,营养成份严重不足,玉米青贮、优质苜蓿草及多汁饲料远没有普及,造成黑龙江省奶牛单产徘徊不前。”省畜牧局综合处处长陈宏如是说。
从2002年起,海林农场先后投资3600万元建设了13个功能齐全的奶牛集中养殖小区,建永久性青贮窖5万立方米,让奶牛全部吃上了青贮。目前全场的7710头奶牛实现了小区集中饲养(成为垦区第一个奶牛百分之百实现小区集中舍饲的农场)。全场奶牛平均单产6.1吨,扣除舍饲增加的成本费用,每头牛增加纯利润186元。
该场奶牛不仅都吃青贮,而且都吃上了优质苜蓿。他们的路子很值得各地借鉴:通过调查分析,他们把目光盯在了农场的路边、沟边、地边、塘边、村边等机械难以耕种的零星废弃地块上,开发“五边”地种植苜蓿,实施奶牛半亩地苜蓿工程。两年时间,农场开发“五边”地种植苜蓿60多公里,累计种植面积3500余亩,实现了每头奶牛半亩苜蓿的目标。据对海林农场圣澳牛场的调查,每头产奶牛每日饲喂10公斤苜蓿鲜草,可以减少1公斤的基础料,而牛奶产量可以提高7.5%,每头奶牛年增加牛奶450公斤,价值765元;牛奶的乳脂率比喂饲苜蓿草前提高0.4%,平均达到了4.1%;喂苜蓿草每头牛年增加的成本为730元,但年可以节约奶牛基础料365公斤,价值584元,节约干草900公斤,价值360元(每吨干草按400元计算),共可节约饲草、饲料费用214元,如此,每头产奶牛每年可以增加收入979元。
据专家试验,一公顷的农作物饲料产出的可消化蛋白质为1274公斤,一公顷紫花苜蓿干草产出的可消化蛋白质为1770公斤,也就是说一公顷的紫花苜蓿生产的蛋白质相当于1.4公顷的农作物饲料。无疑,像海林农场的如此做法,种植紫花苜蓿,不仅可以节约耕地、节约粮食,而且有力地保证了畜牧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据省畜牧局草原处处长张毅力介绍,黑龙江省共有可用于苜蓿种植的“三边地”(路边、林边、沟塘边)300万亩。如果开发利用种植紫花苜蓿,每年可多生产优质苜蓿干草114万吨。如果按每头产奶牛每年喂饲2吨苜蓿干草计算,可满足57万头奶牛的营养需要,这无疑将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效益账!
说到奶牛“吃”的问题,除了青贮饲喂技术,我们还不能不提全混合日粮技术(TMR)。
所谓TMR就是奶牛全混合日粮技术。全混合日粮是一种将粗料、精料、矿物质、维生素和其它添加剂充分混合,以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奶牛需要的饲养技术。TMR饲养技术在配套技术措施和性能优良的TMR机械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奶牛每采食一口都是精粗比例稳定、营养浓度一致的全价日粮。目前这种成熟的奶牛饲喂技术在以色列、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已经被普遍采用,我国现正在逐渐推广过程之中。
任何饲养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奶牛在恰当的阶段能够采食适量的平衡营养来取得最高的产量、最佳的繁殖率和最大的利润。采用全混合日粮(TMR)饲养是惟一对大小牛群均适用的饲养方式。与传统饲喂方式相比TMR具有提高奶牛产奶量,增加奶牛干物质的采食量、降低奶牛疾病发生率、提高奶牛繁殖率等功效。TMR技术是我国奶牛养殖业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大庆庆新牧场在2003年就应用了TMR技术,现在2000多头奶牛都在吃全混合日粮,单产超过7.4吨,奶牛根本没有发生过代谢疾病。黑龙江省去年才开始大范围推广TMR技术,现在仅有5万头奶牛吃上了全混合日粮。加大此项技术的推广力度,今年黑龙江省把购买TMR搅拌机械纳入财政补贴项目,对购买TMR搅拌机械由财政给予40%的补贴。如此,今年全省将新增TMR搅拌机械100台,预计在今后三年,省里将补贴购买300台TMR搅拌机,能够使24万头奶牛按照TMR技术达到科学饲养。
推广TMR饲养技术不仅与资金、认识等问题有关,其主要与规模化养殖相关联。
省畜牧总站刘站长说,推广TMR饲养技术的主要问题是黑龙江省规模化养殖比率偏低,TMR要根据牧场实际情况,考虑泌乳阶段、产量、胎次、体况、饲料资源特点等因素合理制作配方。考虑各牛群的大小,每个牛群可以有各自的TMR,或者制作基础TMR+精料(草料)的方式满足不同牛群的需要。对于大型奶牛场,泌乳牛群根据泌乳阶段分为早、中、后期牛群,干奶早期、干奶后期牛群。对处在泌乳早期的奶牛,不管产量高低,都应该以提高干物质采食量为主。散户养殖无法对奶牛进行合理分群、无法充分利用TMR的阶段配方,配送成本也高,保证TMR饲养技术的根本是规模化、标准化养殖。
实际情况是,黑龙江省现有奶牛178.1万头,可繁母牛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不足40%。
提到奶牛的喂养,就不能不提“紫花苜蓿”。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因其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性强、寿命长等优良特性被称为“牧草之王”。据专家测算,二斤苜蓿干草中的粗蛋白就相当于一斤豆饼;每亩苜蓿产干草可达450-500公斤,粗蛋白可达到90-110公斤,并且还含有未知促生长因子;喂饲苜蓿,不仅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奶牛的代谢疾病。
“黑龙江省种植苜蓿的历史已有五十多年,但由于农民和地方政府认识不够等等问题,苜蓿的推广面积一直不大。紫花苜蓿是植物中的‘蛋白之王’,1吨紫花苜蓿蛋白含量高达18%-22%,是奶牛高产,提高奶质的关键饲料,标准化饲养的高产奶牛饲料中应该常年有紫花苜蓿。如此好的东西,在我们这样一个奶牛养殖大省还没有派上好用场。”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王德胜提到这一现状之时感到很是无奈、有点着急。
他说,黑龙江省在培养紫花苜蓿方面成果显著:省畜牧研究所承担的2004年度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高产紫花苜蓿新品种良种繁育与示范”,在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等地选择苜蓿种子生产理想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的田地,建立苜蓿新品种繁育示范基地3000亩。将成熟良种繁育及生产配套技术体系应用于示范区内,苜蓿种子产量由原来每公顷225公斤,提高到每公顷360公斤。2004年我们制定了黑龙江省苜蓿新品种及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农民种植苜蓿每公顷产值达9000~21600元,比种大田作物要多增收3000~15000元。此外,种苜蓿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使后茬作物增产15%~30%,低产田可增产1倍以上。
这么好的奶牛饲料推广多年,目前全省不足30万亩,距离100万亩的要求还差很远。为什么?很多奶农和地方政府的理由是“成本太高”。但据调查,在黑龙江省种植苜蓿,每年可割3茬,每茬亩产鲜草0.7吨,每年平均亩产2吨以上苜蓿鲜草,养牛户按0.15元/公斤的价格收购,亩产值300元。苜蓿种植一次可以利用5年以上,播种当年成本445元/亩,从第二年起增加追肥、灭草、收获、运输等成本40元/亩,5年合计成本645元/亩,平均每年成本129元/亩,种植苜蓿平均每年每亩净收益171元。一些苜蓿生产先进市县的生产实践已经证明,种植紫花苜蓿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显著。
为改变这一现状,黑龙江省采取措施加大紫花苜蓿等各种青贮饲料推广力度。据统计,今年全省新购青贮机械608台,新增加工能力324万吨;新建青贮窖60万立方米,新增贮量42万吨。全省专用青贮加上未成熟玉米收获量可达到1386万吨。但按照实际需要,依据奶牛现有存栏,黑龙江省年需用青贮的总量为2500万吨、黄贮饲料2700万吨;能力和需要依然相差甚远。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孙满吉说,提高奶牛单产水平是世界性发展问题,国际的发展方向是提高单产,而不是发展数量,因为靠数量不仅成本效益无账可算,养殖数量大了自然污染就严重了。以色列单产是10吨、美国是8吨,我国单产平均才3.5吨,黑龙江省接近5吨,距离太大了。我们经过中国荷斯坦改良的产量应在7吨和8吨,始终没有发挥出单产优势最主要是饲料结构不合理,养殖水平低,“吃大葱和吃水果不一样”。很多奶农误认为精饲料就好,结果出现代谢疾病。在国外注重的不是给奶牛治病,而是预防,而科学合理的喂养恰恰是预防疾病的最有效保障,更有利于提高奶牛受胎率及繁殖率,延长奶牛的利用年限,科学饲养的奶牛可以达到8-10胎,黑龙江省目前是3.5胎,很多奶农刚刚把一头牛的本钱赚回来,牛就淘汰了,利用年限降低一半就等于损失50%利润。
一是大力推进青黄贮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加工机械采购,夯实发展基础。完善青黄贮基础设施,配套购置青黄贮机械,是青黄贮生产的基础性建设,没有足够的青黄贮机械和青贮窖,就不能保证青黄贮原料及时收获入窖贮存,也就不能保证奶牛饲养标准化目标的实现。
二是提高青黄贮生产的技术标准,完善技术服务。从整个大农业、种植业生产看,青黄贮生产尚属新兴产业,广大群众对生产知识了解不多,涉及品种、种植、管理、收获、贮存、饲喂等环节的关键技术还远未普及。因此,迫切需要不断强化对青黄贮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系列服务。在生产上,要全面推广《青贮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和《青贮饲料标准化技术规程》。
三要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及青贮公司建设,逐步实现青贮饲料生产企业化、商品化、专业化。建立青黄贮专业合作组织及青贮公司,不仅可以降低消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和提高青黄贮饲料质量,同时也是青黄贮饲料生产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黑龙江省的专业合作组织、青贮公司发展很快,目前全省青贮公司已发展到60多家。这些青贮公司规模大,水平高,对推动黑龙江省青贮饲料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显示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是以合同对接为纽带,促进农牧、产销对接。青黄贮饲料生产涉及土地、劳力、加工、营销等多种生产要素、多个生产环节,要把这些生产要素和环节整合起来,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其整体效益,必须搞好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的农牧、产销对接。黑龙江省农牧生产很不平衡,有些地区牲畜少,大量资源、特别是秸秆资源闲置,在提高自身利用率的基础上,搞好同牧业大县大市的跨地区对接,把青黄贮饲料销出去,使农牧和供求双方实现互利互惠,这样,牧业大县大市得到了畜牧业发展的青黄贮饲料的保障,农区又可以实现灾年减产不减收或者减产少减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