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战死之地春回大地,江河蓄势。3月5日,习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并对江苏提出了“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为江苏发展指航定向。
“我们将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聚焦就业创业、社保惠民、人才引培、富民增收,更好履职尽责,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人社力量。”身在现场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社厅厅长张彤说。
人社工作关乎改革发展稳定,关乎民生福祉改善。记者注意到,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就业创业、人才发展、社会保障等话题,社会各界高度关切。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今年以来,江苏人社部门积极落实省政府“42条”政策措施,多措并举稳就业,全力以赴惠民生,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
习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人才是第一资源,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才。江苏产业基础雄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对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尤其旺盛。
在和面对面交流中,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单增海代表介绍,徐工集团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2%提升到91%,这背后离不开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支撑。同样也是来自徐工集团的孟维,刚刚当选了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作为企业首席技师,也是江苏省首批特级技师之一,他带领团队破解了高强钢加工工艺、起重机核心零部件加工等诸多难题,发明孟维滑轮操作法、G1代起重机套筒加工法等177项先进加工方法,一举填补了国内高强钢材料成套机械加工的技术空白,打破核心零部件进口限制。获奖后的孟维表示,进入“新八级工”时代,国家对于技能工人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技能工人有了更大的成长空间。
在战略人才选培引育上,江苏积极探索破局,授权省实验室“自主引才、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评价、自主定薪”,优化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机制,创新实施卓越博士后计划,遴选产生首批900名卓越博士后,其中80%专业集中在16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工作室主任张飞通过揭榜领题的方式入选2022年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他表示,“依托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我们将聚焦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开展轨道交通门系统相关智能设备方面的前瞻性研究”。
目前,江苏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达977万人和475万人。下一步将围绕10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6个省重点集群,实施重点产业集群急需紧缺人才支持计划和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布局建设一批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赋能国家、省实验室和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创新载体,支持各地建设一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等高水平人才平台。同时,服务产业强链补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探索跨系统人才特殊调配机制和跨区域人才共建共享机制,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出台推进“江苏工匠”培育工程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启动实施省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计划,全面实施特级技师评聘,开展首席技师评聘试点工作。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打造扩大内需这个战略支点的关键。就业好,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才能够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2022年,江苏人社部门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首要任务,积极克服疫情等影响,就业总量稳中有升,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32万人,占全国总量的11%;今年1月至2月,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0.04万人,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以上,居全国第一。下一步,江苏人社部门将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探索建立就业友好型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农业就业增收、制造业就业提质、服务业就业扩容,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就业良性互动。
关心的乡村振兴中年轻人、知识分子的双向流动问题,江苏也在积极探索。宿迁市人社部门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贷、培、扶、补”系列政策措施,构建“技能培训+基地孵化+创业指导”全程创业服务模式,让返乡人员“敢创业、能创业、创大业”。2020年以来,共扶持4.4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16.9万人。同时,江苏深入落实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地无障碍参保,健全养老保险城乡制度衔接和区域转移机制,促进劳动力城乡、地区间顺畅流动。下一步,将紧紧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持续强化政策和服务供给,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纳入就业创业政策服务范围,构建与城市需求、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引导农民工通过提技能增加收入。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乡村流动,持续推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定向设岗、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落实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持续开展乡土人才职称评审,引导各类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工作以及兼职等形式到乡村自主就业、副业创新、多点执业。
民营企业在稳就业、促增收中承担重要作用,江苏人社系统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积极在助企纾困、人才扶持、简政放权等方面提供政策服务,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今年1月至2月,江苏民营经济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86.4%。下一步还将顶格落实并免申即享社保降费、稳岗返还等援企稳岗政策,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推动民营企业内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同时,加大民营企业人才引培力度,畅通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价渠道,支持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
当前,快速发展的新就业形态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对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也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从江苏情况看,省人社一体化信息平台就业运行监测分析系统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省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420万人,其中快递员45万人、外卖骑手65万人、网约车司机98万人。如何保障这部分就业者的合法权益,江苏人社一直在行动。“幸亏及时参加了职业伤害保障。我在一次送外卖过程中发生事故,报销了2万多元医疗费用,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泰州外卖小哥张建祥说。去年7月1日,省人社厅联合财政、税务等11个部门出台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办法,先行覆盖江苏行政区域内7家平台企业103万名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
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江苏今年启动实施了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打造1000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10万名困难群体就业”的目标任务,其中,2023年首批建设300个服务站,帮扶就业3万人以上,并列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就业服务千头万绪,最关键是要做好岗位供需双方的对接,我们工作多做细一分,成功的机会也会多一些。”苏州市姑苏区金阊街道石路社区“家门口”人社服务站站长许坚根这样说。据了解,下一步,江苏人社部门将扎实做好新建标准化就业服务站这一民生实事项目,常态化把就业服务送进公园、商超、集市、车站、学校,积极推广就业小店、就业小屋、就业小站,把就业服务嵌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场景,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就在身边”的幸福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