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网合肥市董铺大房郢水库是合肥500万市民的生活饮用水源地,是合肥市民的“大水缸”,它的安全关系到合肥全市百姓的生命安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必须保证绝对安全的水域,近日却被一些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填埋、污染。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7月17日和21日两天,在庐阳区杏花街道陈塘村大房郢水库一级保护区内,有几十辆渣土车和推土机在疯狂地向水库内倾倒渣土,场面十分嚣张。记者接到线索后立即前往现场调查。
据董铺大房郢水库水质监察科戚科长介绍,7月17日上午,水库管理处工作人员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往大房郢水库内倾倒渣土,水政人员及时赶到现场后看到,在水库浅滩附近已经被倾倒了很多渣土,现场还留有一台推土机,但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当天中午,水库管理处领导商量后,决定把推土机先拉回管理处,以保全证据。但下午水政人员调来大平板车来到现场时,却发现推土机已经不见了。他们随后就进行了调查走访,但始终也没有找到是谁倾倒的。
7月21日上午,水库巡查人员巡查至倾倒现场,发现现场又停有三辆推土机,从现场倾倒的土方看,周末他们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加大了倾倒量。巡查人员立即向水库领导汇报了情况,并通知合肥市环保局庐阳分局领导。上午11时左右,庐阳环保分局领导及杏花街道的主要领导来到了现场。在无法确认违法倾倒人员的情况下,他们调来车辆将推土机运回了水库管理处,并在现场留下违法告知书及推土机的去向和联系电话,但一直到晚上也无人联系处理。
当晚8点左右,巡查人员再次来到倾倒现场,发现违法倾倒行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厉,两个倾倒现场集结有数十辆渣土车在疯狂倾倒,一些社会流散人员一路布岗至合瓦路与蒙城路交叉口。巡查人员随即通知水库管理处领导,随后水库主要领导及执法人员来到现场,杏花镇领导及该镇市容中队工作人员随即也来到现场,并联合水库工作人员对倾倒行为进行制止,但倾倒的渣土车始终不予理睬,仍然强行冲开执法人员进行倾倒。在工作人员制止不了的情况下拨打了110报警,在杏花派出所和110民警达到现场后,疯狂的倾倒行为才被制止。随后民警对渣土车司机进行问询,但始终问不出是谁指使了这次违法倾倒行为。
在现场,杏花派出所民警及110民警扣留了三辆推土机,但推土机司机同样守口如瓶,不愿透漏一点信息。近夜里12点,水库管理处调来车辆,准备将扣留的推土机拉走处理,随即遭到众多人的围攻,后来在有110民警配合的情况下,僵持了近两个小时,但最终推土机仍然无法运离现场。7月22日凌晨一点半,民警将两名推土机车主带回杏花派出所了解情况。
据水库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倾倒渣土的地域在大房郢水库29.7米以下高程内,都属于水库一级保护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合肥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的规定,在此范围内是严禁改变其地形地貌的,更别说是倾倒这些建筑垃圾。水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倾倒事件是大房郢水库建库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偷倒事件,对水资源安全、水源地保护和水土流失都带来了严重隐患,给市民饮用水安全也带来了不安全因素。
在倾倒现场,水质监察科戚科长告诉记者,现场本来是有不少树木的,后来他们倾倒渣土的时候都破坏掉了,在现场还有一块水泥的警示牌,上面明确写有“禁止倾倒垃圾、禁止围湖造塘”等字样,但他们都视而不见,用推土机推倒了,现在埋在渣土下面了。记者在现场看到,以前有植被的地方现在全部被渣土覆盖了,一片一片的污泥堆积在倾倒现场,中间还夹杂着许多垃圾袋、餐盒、砖头、水泥板等,场面看起来触目惊心。
据戚科长介绍,仅这一处渣土就侵占了水库水面近20亩,约有13000立方米的库容量,另外一处渣土倾倒现场虽然侵占的水面少一些,但倒土量比这一处还要多,两处加起来大概有30000立方米土方。他还表示,这些渣土堆放在库区内,对今后的水库蓄水、防洪和水库保护都存在巨大隐患,如果垃圾中携带了有毒有害物质,对水体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针对此事,随后记者联系了合肥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他表示,本次非法倾倒渣土事件是一起公然的违法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水库的水质安全。事件发生后,合肥市环保局、水务局、公安局、城管执法局等部门高度重视,将采取一切措施对事件进行调查,尽快查明真相,依法对非法倾倒渣土的相关单位和个人进行重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惩处。
他同时表示,为了彻底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确保全市人民饮用水的安全,合肥市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长效管理措施。市环保局等部门将依法查处一切危害水库水质安全行为,发现一起,严查一起;市水务局将加大水安全法宣传教育,并加大库区巡查力度;合肥市公安局将严惩暴力抗法行为;市城管局将加大执法巡查力度,拓展执法范围,坚决查处违法倾倒工程渣土行为,并适时对渣土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实行全程监控。相关部门还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齐抓共管,杜绝水库周边的乱倒渣土等行为,全力维护饮用水安全。 (记者:赵孝刚)【编辑:朱鹏英】相关新闻·灾后生活饮用水处理技术要求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