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走进甘肃公路博物馆 看公路变迁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20 2:55:02 | 【字体:小 大】 |
清朝皇帝后妃列表5月18日,全省首家国家交通运输科普基地——甘肃公路博物馆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开展巡回展览、社会教育等活动,将甘肃公路建设养护的发展历程和现代交通运输的科学技术汇于一体,面向社会公众展示“八棵树精神”与交通强国甘肃实践。
“原来铺路这么不容易呀!”陈许馨小朋友在参加了甘肃公路博物馆科普进校园活动后发出感慨。甘肃公路博物馆与周边博物馆、肃州区各中小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在本次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中,开展了“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我和陇小路有个约会”和“双碳”知识讲座等多场别开生面的社会教育活动,邀请学生、家长、老年人及游客走进博物馆,认识公路修建养护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体味甘肃道路发展的精神内涵。
近年来,甘肃公路博物馆还通过挖掘馆藏资源,印制科普宣传图册,制作科普性、观赏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文创产品,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创作“陇小路”卡通形象进行科普教育,为少年儿童提供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为公众提供有趣易懂的科普“小课堂”。这样一家受欢迎、有实效的科普教育基地,年平均惠及人数达22000人,在底蕴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妙趣横生的“小课堂”之中传承公路文化、弘扬公路精神、科普交通知识。
素有“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之誉的甘肃,作为中原联系西南和西北乃至中亚的纽带,是中国交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记载的古道达30余条,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穿省而过,堪称中西方商贸往来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近代以来,广大公路职工和各族群众依靠简陋的生产工具,从整修“陕甘新大驿道”和新建“兰州黄河铁桥”,到恢复干线公路、新修通县公路和专用公路,再到建成如今四通八达的现代公路交通网络,甘肃公路人在陇原大地上兴修通衢大道的历史,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财富。同时,随着近年来甘肃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成果的日新月异,科学知识普及应用需求的逐渐旺盛,甘肃公路博物馆抢抓机遇,搭建科普平台,巩固科普阵地,培养科普人才队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积极推进科普多元化发展。甘肃公路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公路科普教育基地”“甘肃省博物馆理事单位”“酒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酒泉市国防教育基地”“酒泉市青少年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和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等,成为富有特色、全国知名的行业榜样。
铁锹、十字镐、水准仪、经纬仪、毛驴刮路车、东方红75型推土机……一件件文物印证着甘肃公路人在广袤而绚丽的陇原大地上,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化天堑为通途的壮丽史歌。压路机、装载机、摊铺机等筑路机械默默地讲述着甘肃公路建设和养护机械化的飞跃。
甘肃公路博物馆室内场馆2000平方米,分两层6个单元、8个展厅,展出实物、文献、图片资料3500余件,其中1300多件可供观众体验、互动和演示。室外车机设备展厅5500平方米,展出20世纪50年代以来交通公路养护机械、车辆等实物展品55件。此外,通过博物馆门户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多渠道普及公路科技知识。博物馆研发团队精心设计制作,采用多媒体技术增强体验效果,打造了一批反映公路技术等级升级、机械设备变迁的大型沙盘、公路养护施工复原场景等“酷炫”科普“设施”。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