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217花花世界潘小升,陆军第74集团军某工兵旅修理技师,一级军士长。从军30年,他爱岗敬业、苦练本领,始终铆在装备修理一线,甘于奉献、敢于超越,多次圆满完成大项任务的装备保障工作,带教业务骨干100多人,两次被评为全军装备工作先进个人,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5次。
记者走进陆军第74集团军某工兵旅的装备车间时,一级军士长潘小升正在检修看上去像“变形金刚”一样的工程机械。在一台台形态各异的“庞然大物”面前,皮肤黝黑、身材精瘦的潘小升似乎显得格外不起眼。其实不然,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修理技师,他总能让那些“发脾气”“闹毛病”的大型装备变得温顺、听话。
潘小升:我主要是修理工程装备,包括挖土机、推土机、重型支援桥、舟桥等,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七八十种。入伍的时候我就想着要去学修理,我这个人就喜欢这些装备,喜欢琢磨、钻研它们。
1993年,潘小升入伍来到绿色军营,新兵训练结束后,如愿分到了工兵团修理连。踏实肯干的潘小升表现突出,并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被选送到一个培训基地去系统学习修理技术。
潘小升:一开始我闻到油味就不太适应,特别是齿轮油,那个味道特别难闻,不过干久了就都习惯了。为更好地掌握工程机械的结构原理,一有时间我们就把那些配件拆解下来研究,再和书本上的知识比对。在培训基地的那几个月收获还是挺大的,学成归来以后,我自己就能够独立地排除一般的机械故障。
潘小升知道,要想得心应手地治好那些工程机械的“疑难杂症”,必须要持之以恒多学习、多实践,要刻苦钻研,不断积累修理机械的“临床经验”。
潘小升:我们修理装备,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要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刚开始那段时间感觉到压力比较大,人也比较紧张。后来通过半年时间的学习摸索,我基本上把推土机、挖土机等等这些工程机械的原理、构造全部学完了。自己心里有数,遇到常见的故障也能排除了,又结合平常的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修理技能。
业精于勤,潘小升的修理技术越来越熟练,可以带队保障大项任务。遇到一些突发的机械故障,他也能从容应对。有一年夏天,潘小升随部队到广西某地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在返营归建的途中,一台吊车突然 “趴窝”了,潘小升二话没说,一头钻进发烫的“铁疙瘩”里排除了故障。
潘小升:我们回撤的时候,有个推土机要用吊车吊到火车上去,就在吊运的过程中,吊车的取力器有个齿套被打坏了。火车很快就要开动了,我们的装备在火车站“趴窝”,它会影响正常的运行啊。当时我二话不说就钻进车里,车内温度差不多有五六十度,我顾不了那么多了,再热也要把那个坏掉的零件给拆下来啊!我把它拆下来后,再把轴和齿轮焊到一起,给它再装上去,这个车就有液压动力了。我们可以顺利把装备收起来然后上车,火车就按时开动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潘小升看来,在工兵部队干修理,是一件既平凡又重要的事。为了让所保障的装备都能保持良好的状态,他从未停止过钻研和探索。
潘小升:我是个追求极致的人,每修完一台车、做完一件事我都会想,能不能做得更好、还有没有改进的方法?通过不停地思考、钻研,去寻求更好的方法路子。
时刻保持战斗力“在线年,潘小升迎来自己军旅生涯中的高光时刻:部队成立了一个以潘小升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这是一份难得的褒奖,鞭策着他带领团队创造更多的可能,更好地为部队提升战斗力水平“保驾护航”。潘小升:我们单位专门成立的这个工作室,主要是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学习交流新装备维修的技术,去尝试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同时培养集团军工程装备维修人员,相当于一个培训装备修理教员的教研室,让教员们带着技术骨干去学。工作室成立以后,我们自己研制了一批修理的工具,在我们集团军已经推广了5套,其中有一套获得国家专利。
2017年5月,潘小升作为中国第16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一员,远赴异国他乡,和战友们开始执行国际维和任务。刚抵达任务区不久,潘小升就遇到了难题,一台装备在下坡时刹车失灵,差点儿“报废”,而他必须要让这台装备“起死回生”。
潘小升:黎巴嫩山路很多,经常连续好几公里都是上坡,下坡也是几公里。当时我们有一台车在下坡的时候刹车失控了,车顺着山坡冲了下来,把山坡旁边一堵围墙撞倒后,又往前滑了20多米才停下,驾驶室被撞得面目全非。当时队长带着我去现场看,问我这个车还能不能修。我看车体还没有变形,便说道,配件全部到位的话应该能修好。我们就列了个单子去采购配件,清单上列了200多项配件采购需求,照着清单买回来一项一项更换,配件不多不少全部用完。修完以后,这个车的性能就基本恢复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要对我们进行装备核查,包括这台车在内我们都是100%通过的。
执行完维和任务回国以后,他所在的部队发展变化很大,有很多装备都进行了更新换代,这让潘小升产生了本领恐慌。他沉下心来,下决心要追赶最新的科学技术潮流。潘小升:现在我能明显感觉到,自身的能力跟不上装备的发展。现在这些装备越来越智能化、信息化,特别是最近这几年,装备更新换代很快,像发动机、底盘液压现在都是属于电控,甚至还有电脑处理,这也是我们的短板。要去修理这些新装备,首先要上网查资料,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其次就是买书看、学,不然的话,我们平常出来保障任务,就很容易被难住。
2022年夏天,潘小升的双胞胎女儿即将迎战高考,她们很希望父亲能够陪伴在身边。然而,潘小升受领了“国际军事比赛-2022”库尔勒赛区的装备保障任务,重任在肩。当时他带着对孩子的愧疚随部队辗转到西北大漠戈壁,全身心投入到艰巨而紧张的保障任务中。潘小升:我两个女儿面临高考,当时我心里面确实犹豫,后来自己还是来了。她们希望我回去,老是问我什么时间回来?后来我跟她们说回不去了。
在高强度的竞技比赛中,装备的极限需要及时被开发出来,随之而来的故障也就有增无减。为了能让战友们在赛场上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上场和备赛的装备都不能“掉链子”。潘小升和他的修理团队把“悬丝诊脉、药到病除”的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夜以继日地检修、维护。潘小升:我们要保证装备是零故障的,要彻彻底底地保养维护好。比如先从发动机开始,启动后,听有没有杂音,看哪个地方有没有漏油;发动机如果出现故障,哪个地方有异响或者磨损,一听我就知道;包括液压油路,它们哪个地方不畅通,这一听就知道。要看到每一个螺丝、每一个油管、每一个线头都要检修到位。
在平凡的修理岗位,默默耕耘了将近30年,潘小升即将达到士兵最高服役年限。回首那些风尘仆仆、收获满满的青春岁月,他动情地说,是部队为自己提供了增长才干、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在退役之前,他会带着感恩的心继续铆在装备修理一线,扎实做好传帮带,为有效提升部队的装备保障水平继续贡献力量。潘小升:部队的条件是一天比一天好了,配套设施越来越齐全。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是部队给我提供这个平台,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现在。我见证了部队的发展壮大,为提升部队装备保障质效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感觉收获满满。接下来,我还是要一如既往地干好上级赋予我的每一项任务,作为一名老同志带个好头、树立个好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