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总裁的奴隶情人进入洛阳拖拉机城,一种生机勃勃的活力令人振奋不已。巨大的厂房里,每隔8分钟和5分钟,就有一台履带拖拉机和轮式拖拉机吼叫着跑下总装线。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这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特大型企业,被人们称为中国农机行业不沉的“航空母舰”。
1981年后,农机市场三起四落,农机行业每隔三、四年便周期性滑入谷底,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农机企业在“生死循环圈”内周而复始。在此期间,许多小型农机企业如过江之鲫纷纷跳出“农门”,大中型企业产品大量积压。怎样进一步转换机制、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国有特大型企业的优势,使一拖从不断吃紧的农机市场真正“突围”,是摆在一拖人面前的首要任务。
在困难和压力面前,一拖人不等不靠。从1982年起,在坚持以服务农业为本的同时,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引发了一场“产品结构大变革”,使一拖由单一产品发展成为拖拉机、推土机、压路机、柴油机、汽车、自行车等8大部类50多个品种数百种型号的产品家族。特别是体积小、功能齐全、价格低的东方红150轮式拖拉机的研制生产,深受农民欢迎。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先后与英国里卡多公司、意大利菲亚特公司、德国BMG公司合作,使一拖公司的产品上了一个档次。
率先逼进市场的一拖公司,从1987年到1992年,平均每年新增产值2亿多元,利税2500多万元。1992年公司的销售收入达到19.2亿元,比上年增加33.2%。
如果说,在80年代,“一拖”被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变革逼向市场,逐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那么,现在他们已学会了自觉地适应市场。
1993年11月底,降临古都洛阳的第一场大雪还没有全部融化。来自一拖公司总部及28个专业厂及40多个处室的决策者们济济一堂。经过一个星期的反复论证和探讨,决定重绘蓝图,真正实现由产品多元化到支柱产品多元化的结构性调整,从而吹响了企业第二次创业的冲锋号。
这项被称为“73111工程”的第二次创业纲要的核心内容是,用7年时间,形成以农机、工程机械、汽车三大支柱产品的发展构架,实现销售产值100亿元,利税10亿元,职工收入1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每年人均达20万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
一拖公司总经理尹家喜介绍,近年来为适应市场变化,一拖由单一产品已经发展为8大部类50多个品种数百种型号的庞大产品家族,但还没有彻底走出履带拖拉机支撑效益的“羊肠道”,实践证明特大型企业一两个支柱产品经受不了市场变化的冲击,多造大船才能减少风险抗风浪。一拖形成三大类支柱产品构架,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实际作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抉择。
当一拖试图一步步接近市场经济的真正内涵时,来自企业内部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栅栏”也越来越高,因而和39年前第一次创业相比;第二次创业不仅是一场产品结构大变革,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首先他们从企业内部的体制上大胆改革,将公司的建筑机械厂、工程机械厂、汽车厂和第二发动机厂4个专业厂剥离出来,与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金伟国际有限公司搞合资经营,这4个企业全部按照合资企业的制度规范进行改造,并通过这种改造在公司内部形成一种牵引机制,带动企业整个经营机制的转变。与此同时,该公司又着手以履带拖拉机产品为龙头,将相关专业厂组合,准备进行股份制改造。对其它单位公司在总结去年5个专业厂放开经营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初推出了13大项67条措施,使专业厂全部放开经营,从而结束了一拖30多年来生产经营高度集中的历史,出现了二级单位齐奔大市场的喜人局面。
从今年元月开始,一拖二次创业规划中的一些子项目已经起步。换代产品1002/1202东方红履带拖拉初讲入批量生产准备阶段,菲亚特轮拖以出口为导向开始小批量生产,15—25马力小拖形成4个系列,农机销售产值本世纪末将达到40个亿。工程机械如压路机、推土机、液压挖掘机等努力加大生产批量,重型和中型载重车的技改方案正积极有效地进行。7年新增投资20个亿,今年到位2.2亿,重点用于汽车和工程机械等项目的建设。
早在1000多年前,在洛阳,隋朝政府曾邀请40多个国家的商人在此举办过交易会。今天,一拖以第二次创业为契机,通过到国外办厂、引进外资和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等措施,努力把这个中国的“拖拉机王国”变成可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再创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