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传说歌词河北文安这下彻底成了塑料界宇宙中心了,关于网红料ABS 417的低价传闻不绝于耳!
据文安大佬可靠消息,天津大沽8月份期货已经跌至8100元/吨,而现货只要8500元/吨!(不含税),作为一款老牌国产ABS,417是具有极强的流通属性的,如今居然也跌到了这种“感人”价位!
本周国内ABS市场价格全线下跌,周初山东海江、天津大沽、中油大区、LG甬兴等石化厂全面下调出厂报价,市场跟跌;目前终端需求进入淡季,ABS石化厂除个别减产以外基本都维持满负荷运行,ABS供应量依旧较多,供需处于失衡状态,本周价格跌幅在50-400元/吨。临近周末和月底,市场有补空单和抄底入市现象,市场成交略有转好,但从整体供需来看,ABS市场依旧处于偏空运行状态。华东市场,ABS/吉林石化/0215A周跌400元,含税报9400元/吨!
眼下不仅仅是国产料价格再跌,进口料跌得更加狠!2023年一季度国内180万吨新装置投产,国产料供应量大幅增加,对进口料形成强烈冲击,4月份我国ABS进口量为7.99万吨,环比减2.86万吨,环比大幅减少26%。总结就是一句话:国内的料够用了,可以少进口点了!
其实ABS里面的王牌料,根本不是417,而是产自台湾奇美的757,这才是真正具备一定“货币”属性的ABS料,而眼下越来越多的厂家却在弃用进口料,这是为什么呢?
23年一季度随着国产料新装置的持续释放,随之而来的不仅是国产料价格大幅度走低,进口料的挤压也尤为严重,从2月份开始,ABS月度进口量处于逐月递减的状态,2月份总进口量在11.7万吨,3月份减少至10.85万吨,4月份继续减少至10万吨以下, 1-4月总进口量为37.12万吨,同比减13.21万吨,减幅26.25%,其中4月份跌幅最大,环比下跌26%,ABS月度进口量破“8”。
从3-4月份进口国别来看,排名前三位的依旧是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地区,整体变化不大;三个地区占总进口量的80%。台湾进口量环比下降5.7%,韩国增3.2%。台湾进口量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台湾地区ABS龙头企业台湾奇美和台湾台化在大陆均有ABS工厂,且基本处于满产状态,随着国产新装置持续释放,外企料受到冲击,镇江奇美、漳州奇美、宁波台化等台湾企业和利华益、吉化揭阳、浙江石化、辽宁金发等料形成激烈竞争,外企料价格相比于新投国产料有近千元的价差,部分改性厂家和贸易企业以及终端家电企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料,外企料市场份额受到瓜分,导致台湾地区进口量下降5.7%。
23年1-4月份ABS行业总产量在187万吨,同比增加42万吨,增幅30%。新装置投产导致国产料供应量大幅度增加,下半年行业内还有近百万吨新装置释放, ABS供应量将会持续承压。目前ABS石化厂已全面步入亏损阶段,但从近期石化厂的计划量来看,金发、利华益、吉化揭阳、浙江石化新投国产企业暂无降负荷计划,老牌外企LG甬兴、宁波台化6月份也会继续维持满开,6月份行业整体供应量继续维持高位。同时从需求面来看,6月份传统家电企业采购淡季,家电厂空调等排产量环比下跌,下半年ABS行业供需矛盾依旧突出。供应量高位将继续对进口量进行挤压,预计23年进口量维持在百万吨左右。
统计了一下昨日的塑料收盘价格,本周真是“全绿”行情,较上周对比,PP粉下跌350元/吨,PS下跌250元/吨,ABS跌400元/吨,PA6跌300元/吨,PA66跌350元/吨,POM、PBT各跌200元/吨,BOPET更是高达400元/吨跌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跌价,这哪是塑料行情啊,这是呼伦贝尔大草原啊!
今余姚PC市场弱势行情延续。临近周末,国内PC工厂暂未最新调价动态,但后市看空预期较浓,业者报盘重心随之下移,场内询盘人气冷清,鲜有实盘成交听闻。PC/乐天尖端/1100R单日下跌250元/吨。
今日厦门EVA市场弱势回落。石化方面供应压力不减,新投产能陆续供应至市场,需求端毫无起色,采购意愿也偏淡,EVA/泰国TPI/MV1055单日下跌500元/吨。
PA6切片价格下调,下游谨慎观望,市场成交气氛弱势。实际成交商谈,PA6/威名石化/F247A全消光单日下跌600元/吨。
截止发稿,广州市场线型价格个别下跌,幅度在100-200元/吨,市场交投氛围趋于观望,实盘成交多商谈, LLDPE市场主流价格在7850-8000元/吨。
仅是塑料产业链上游的原材料,就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的价格下跌,想必给生产商和经销商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这对于塑料企业而言,也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大幅利好。难道疫情放开后的2023线吗?事实并非如此。
不少人对于2023不再封控的市场有着很大的期待,多个产业链的复苏也在持续加码,但受限于国际经济环境仍然冷淡,外贸海运运价持续下跌,集装箱空箱堆积港口,欧美订单清零,相当于将一部分企业逼上绝路。国内疫情虽然有所缓解,但人们对于失业、房贷、负债等未来的打算并不明朗,消费降级也是大势所趋。更加理智的消费给大宗消费品行业无异于泼了一盆冷水。
纵观汽车、房地产等行业的冷淡,对于塑料、化工产业链也造成了巨大的危机,需求下跌,争抢市场,降价甩卖,亏损赔本,这个死循环的套路似乎已经成为定局,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迫不得已之下,走上了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