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初日常在哪接2月3日,开始收集具有资质的医疗物资采购渠道信息,充分了解企业海内外供应渠道,主动对接生产企业,想方设法采购到符合复工要求的防疫物品等,为项目顺利复工做好物资保障工作;
先会进行电话询问,初步判断没有异常情况后,再查询个人15日内的行动轨迹;
另一个在项目部东侧,用于发热、情况异常人员等待医疗援助隔离区,在防控期间根据突发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隔离措施。
同时,成都天投新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还对超算中心建设项目上下游产业链进行梳理和优化,提供已获得的复工相关文件,积极帮助项目参建方供应商恢复生产,保障产业链条供应。
成都超算中心坐落于天府新区科学城-鹿溪智谷核心区,占地面积24168平方米。承担成都超算中心施工建设任务的是成都天投新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超级计算机动力设备楼钢结构主体已封顶, “超级计算之心”硅立方钢结构主体已封顶,运营科研楼钢筋混凝土主体已完成20%。项目各项施工任务已有序组织,接下来,将逐步展开动力楼、硅立方二次砖砌结构和幕墙施工,在确保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到位情况下,有序推进项目施工生产,力争项目目标按期实现。
测体温、消毒、登记、疫情防控教育……这一套流程,出现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项目施工现场。2月17日下午3点,记者走进项目施工现场,在这里,每位进入的人员都要进行这样一系列的检查、消毒措施。
机械轰鸣,现场作业有条不紊,工人们戴着口罩正在施工。据悉,项目于2月13日取得复工许可,施工人员已经陆续进场开始作业。目前项目处于土方工程阶段,现场共有32名工人在作业,之后会根据工程进度不断增加人员。
2019年8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建设项目在天府新区正式启动建设。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选址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鹿溪河畔,毗邻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和中科院光电所科学城园区,规划用地400余亩,一期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学院以培养硕、博士研究生为主,重点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资源环境、微电子等领域。
2月17日下午,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项目现场看到,入口的道路全部封闭,仅留了一道写着“体温测量处”“返岗人员登记处”的小门供人员出入。
每一位进入的施工人员,都会进行体温测量、消毒、实名登记、疫情防控教育等一系列疫情防控流程。同时,还必须查询15天内的个人轨迹,查询结果无风险,才能领到工作证,凭工作证进入施工现场。
在入口处还有一处单独设置的物资架,上面摆放着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手持喷雾器等防控物资,以满足施工现场疫情防控需要。项目管理工程师覃川告诉记者,项目每天还会安排专人向天府新区相关部门和公司通报当日疫情防控工作。
2月17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工地共有6台挖掘机、4台运输车、2台装载机等机械。同时,32名工人正在进行土方挖运内转工作。项目经理邓平告诉记者:“进场作业的机械每天都会消毒两次,上下午各一次,专门的消毒人员会对作业机械的车门、车身、车轮进行喷洒消毒。”
不仅如此,在工地门外还有一台雾炮机。据邓平介绍,雾炮机以前是用来降尘的,但现在为了防控疫情,专门在雾炮机中加入了84消毒液,进入工地的机械都会接受雾炮机的消毒喷洒。
记者来到项目现场时,看到项目专职消毒人员何正平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背着电动背式喷雾器,正在对返岗人员登记处等人员聚集场所喷洒消毒液。
何正平告诉记者,他每两个小时就会对办公区、生活区进行一次消毒,“每天消毒4-5次,主要是对人员进出口、登记处、办公区、生活区、食堂等场所进行喷雾消毒,还有就是对新进场的人员进行喷雾消毒。”
同时,为减少人群聚集,项目实行了分餐制。项目施工方中建五局三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天劳务班组会上报就餐人数,食堂准备盒饭,“工人吃饭实行分餐制,吃饭必须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
此外,施工现场还设置了单独的隔离观察宿舍,用于临时隔离观察人员居住,“14天内有省外旅行史、湖北地区人员接触史等经历的人员需要隔离观察无异常后方可复工。”该负责人说。隔离观察宿舍内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及医学观察登记表格。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都学院项目只是天府新区众多复工工地之一。天府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站长白永学告诉记者,截至17日,天府新区已有45个工地满足复工防疫条件及安全生产条件。
据悉,天府新区研发上线了“建设工地复工申请平台”,采用网络申报方式,工地在平台上一次性提交申请复工材料,无须办事人员来回跑路,减少人员聚集,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障项目人员自身安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